原本很早就读过《朝花夕拾》,印象不深,可能因为那是在父母和老师的逼迫下看的,并未细读 。以鲁迅的作品作为期末论文,重拾起这本书,却生出了许多感悟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一起 , 回到他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 。走过留学在日本的求学过程 , 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 。沿着这条线索 , 我看到二十世纪初,以鲁迅先生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的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 , 我的心也随着一起潮起潮落 。
文章插图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 , 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 , 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 。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 , 虽然猫吃老鼠 , 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 , 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 , 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 , 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 , 送给了“我” 。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 , 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
《二十四孝图》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在《五猖会》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无常》中 , 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 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 , 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在《父亲的病》中,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 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在《琐记》中 , 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 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在《藤野先生》中,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在《范爱农》中 ,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其实我们也和鲁迅先生一样 , 虽然那时的社会和现在无法相比,但那些生存的压力,人性的丑陋,还有我们正在经历的忙碌的追求和鲁迅先生经历的有多少不同呢?其实,当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当我们被人性的丑陋污浊了双眼时,当我们在忙碌的追求中难以跟上别人的脚步时 , 不妨停一停,静一静 , 从记忆中抄出你的童年,或许那在童年中永不凋零的花朵,能够减轻你身心的疲惫 。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特意写了这样几个细节:
一是鲁迅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虫却遭先生怒斥 。然后,鲁迅迅速切换了叙述视角——由童年转为成年,对这件事加以评论——“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 , 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并特地写了我经此事之后的变化——“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鲁迅对三味书屋这种教育方式的贬斥和不满,认为这种教育不但没有满足孩童的好奇心 , 更没办法激发他们对未知的向往和追求;
二是孩子们到后园里玩耍被先生叫回 。这件事和孩子们趁先生不注意做戏画画儿都可以看做是孩子天性的流露 。他们总归是喜爱自然的、活泼好动的、向往美好的,然而这些在课堂上似乎总体会不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寿镜吾先生吟诵时的自我陶醉,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几个感兴趣,纷纷在下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这些细节看似随笔勾勒,却无不渗透着鲁迅对教育的反思和态度,特别是对孩童的教育方式这一问题 。这时 , 我们所感受的就不仅是童年鲁迅的心理感受,而多的是带着成年鲁迅理性思考过滤后的童年心理 。
《朝花夕拾》这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避时潜居时所作,鲁迅借助回忆和文字这两种媒介,作为“调节自我与现实关系的一种方式”,从中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确实如此 , 《朝花夕拾》中所记叙的人物和事件,首先因为蒙上了一种童年视角的面纱,充满了温情和美丽 。鲁迅像一头伤痕累累的野兽,正是靠着这些充满温情与美好的人事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 好让自己重新返回战?。?回归激恶扬善的启蒙斗争 。同时,鲁迅还借助成年视角对其中不合理的人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寄予了鲜明的情感在内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样的生活 , 这样的回忆必然使鲁迅先生身心的疲惫减轻了不少 。虽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 。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 。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 , 忍俊不禁 。童年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都是很美好的,童年的花是美的,童年的草是香的,童年的小屋是温馨的,童年的玩伴是可爱的,一切都纯真无瑕,不染半点尘埃 。
存在于鲁迅先生童年中的长妈妈、寿镜吾、父亲、衍太太等,并不是完美无瑕 。长妈妈赠给鲁迅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但也曾害死小鲁迅心爱的小隐鼠;寿镜吾学识渊博,但古板无趣;父亲对鲁迅认真负责 , 但严厉过度;衍太太温和慈爱,却给小鲁迅看不健康的画,甚至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 。但鲁迅先生的童年依然是美好的,因为童年之所以纯真无瑕,不是由于童年的事物真的不染尘埃,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都有一双自动过滤丑陋的眼睛 。因为年幼的我们纯真无邪 , 所以存在于童年的事物都仿佛是纯洁无暇的 。而当我们逐渐长大,当我们的眼睛蒙上尘埃,视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仿佛蒙上了灰尘 。
时间的齿轮从不会停止转动,没有谁能停住光阴的脚步,我们会慢慢的变老,就像我们父母一样 , 两鬓斑白,记忆力下降,所以现在我们并没有时间来担忧现在生活的窘迫,也不必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和烦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一朵鲜花自由的绽放 。所以回忆童年,并不是让你陷入过去 。回忆童年,是希望能找回童年时的眼睛,找回童年时的心灵,抛却生存的压力,过滤人性的丑陋,停下忙碌的追求,让身心都回到童年 , 只余快乐 , 没有疲惫 。
【琐记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 每天一个心灵感悟经典语录 每天一个心灵感悟读后感
- 法布尔的故事 法布尔的故事读后感
-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读后感悟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
- 小故事大道理的读后感30字 小故事大道理的读后感
- 后羿的故事读后感 后羿的故事
- 四大名著读后感400字左右四年级 四大名著读后感400字
- 《西游记》读后感300字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
-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450字作文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 简爱读后感600字初三 简爱读后感600字初三下册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