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闺秀 民国最后的闺秀


民国闺秀 民国最后的闺秀

文章插图
你敢相信吗?
眼前这四位知性美人是民国最后的闺秀,
绝代风华不输宋氏三姐妹,
叶圣陶曾断言:
“谁娶了她们都一定会幸福 。”
大姐嫁给昆曲大家顾传玠,
二姐嫁给“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三姐则与著名作家沈从文相伴一生,
小妹更是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 , 
她们就是赫赫有名的“合肥四姐妹” 。
01公元1824年,
世家大族张家诞生了一个名为张树声的男婴,
他长大后仕途顺遂,步步高升,
成为淮军的领军二号人物,
更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 。
张家因此风头更盛,成为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
他的孙子张武龄是民国初期教育家,
大力推动女子教育 。
公元1906年,
张武龄迎娶名门贵女陆英 , 
据说这位新夫人的嫁妆连绵十里,
轰动一时 。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生下四女五子,
四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陆英非常注重女儿们的教育,
在家风的熏陶下 , 
她们个个出落得庄重美丽,胸藏锦绣,
被称为“合肥四姐妹” 。
叶圣陶先生曾说: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 。”
大姐张元和受母亲影响,
自小对昆曲十分感兴趣,
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昆曲作曲家,
她的丈夫顾传玠是当时有名的昆曲名伶 , 
张元和经常去听他唱戏,
一来二去两人相爱了,
原本顾传玠还担心自己入不了张家的眼,
还好张家父母都极为开明,
二人最终喜结连理 , 
婚后生下一儿一女,传为佳话 。
而后因时局动荡,
夫妇俩带着儿女迁居台湾,
丈夫去世后,张元和又移居美国,
晚年致力于弘扬昆曲,蜚声中外,
于2003年病逝,享年96岁 。
民国闺秀 民国最后的闺秀

文章插图
02二姐张允和的一生则更加传奇,
据说她出生时不会哭 , 差点被当作死婴丢掉,
她的外祖母不信邪,
硬是用一口烟将张允和呛哭,
这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 
因为病弱好哭,她从小就是全家的宠儿 。
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
1933年,她与“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结婚,
【民国闺秀 民国最后的闺秀】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二人相爱了一辈子,举案齐眉,伉俪情深 。
日本侵华时期,
他们一家逃亡途中女儿病逝 , 
张允和也受了枪伤,
但她的骨子里有着与外表不符的坚韧和勇敢,
咬牙将伤痛抗了下来,
始终保持着作为一名大家闺秀的体面 。
新中国成立后,
张允和致力于教育和写作事业,
出版了许多关于昆曲的著作 , 
过得安稳而幸福 。
2002年,张允和病逝,享年93岁 。
三姐张兆和也许是四姐妹中最为有名的一个 , 
她生得美丽,人称“黑玫瑰”,
上学时便有许多追求者,
其中一个便是沈从文,
她就是沈从文笔下那个“正当年龄的人” 。
在沈从文的猛烈攻势下 , 
二人1933年在北平结婚,
当时沈从文虽然已靠《边城》名声大噪,
但生活依旧拮据,
张兆和一边照顾儿女 , 一边想办法补贴家用,
没有丝毫抱怨,
动荡年代,张兆和始终支持着沈从文 , 
陪他度过艰辛清贫的岁月,
沈从文病逝后,帮他整理文稿,集结出版,
2003年,张兆和病逝,享年93岁 。
小妹张充和是姐妹中最有才华的,
被誉为“民国蔡文姬” ,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是北大中文系招收的之一位女学生 。
张充和毕业后一直从事编辑工作 , 
后来跟随三姐一家流寓西南,
直到35岁那年,她遇到了一生挚爱傅汉思 。
傅汉思是一位德裔美籍犹太人 , 
在北大担任西班牙语教授,
在姐夫沈从文的助攻下,
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 。
婚后张充和跟随丈夫回到美国,
受聘于耶鲁大学美术学院 , 教授中国书画,
直至退休 。
2015年,张充和病逝,享年102岁,
自此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 。
民国闺秀 民国最后的闺秀

文章插图
03张氏四姐妹 , 或许并不如宋氏姐妹在政坛的影响力大,
但她们同根而生,各自盛开,
一生优雅端庄,勇敢坚韧,
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中各自精彩,
在乱世傲立枝头,在岁月中坚守初心 , 
一生坦荡 , 一身诗意,
实在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