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巴城 巴城的由来

巴城镇,位于昆山市西北,东与陆杨镇唐龙村接壤,南与城北镇大渔村为邻,西靠阳澄湖,北与石牌镇黄金村、石泾村相连 。巴城是个古老的地方,从史籍记载来看,远在大禹治水时即已闻名 , 历史非常悠久 。
因何称为“巴城”?有两种说法 。一是相传在远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一片汪洋 。尧派大禹去治理洪水,禹治水至南方,有位姓巴的贤人协助他治水有功,被大禹封为王,称为“巴王” 。巴王为防止大水再来,就在此筑城,便于管理水利,即称“巴城”或“巴王城” 。
二是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有个督工的官员叫巴解,他带了一队兵丁和一批民工,来到阳澄湖边搭起帐篷 , 在此开挖河道,兴修水利 。到了晚上 , 升起火堆照明,谁知在火光中爬来了许许多多的“大虫”,一只只口吐泡沫,成群结队向帐篷爬来 。爬进帐篷来就夹人 , 俗称“夹人虫” 。大家拿起棍棒来打,但夹人虫太多,哪里打得了,直到天亮,夹人虫才自动退去 , 回入湖中 。有不少兵丁和民工,被夹人虫夹得鲜血淋漓,疼痛难熬 。后来 , 巴解想出了一个办法,人住进帐篷,在帐篷外围个城 , 城外挖了一条沟,灌进烧开的烫水,夹人虫一来,一只只跌进沟里 , 被开水烫死了 。巴解将烫死的夹人虫捞起来,打开壳一看,里面的肉很嫩 , 一闻,还有点香味,放进嘴里一尝,还真鲜呢!于是,大家都将夹人虫敲开来吃 , 吃得津津有味 。此后,夹人虫就成为一种食品了 。但夹人虫是随意叫的 , 应当取个像样的名字 。有人就出主意说,之一个吃夹人虫的是巴解,不如在解字下面写个虫字,成为“蟹” , 用这个称呼 。于是,蟹的名字就出现了,巴解也成了吃蟹之一人 。巴解筑的小城 , 称为“巴城” 。后来巴城淹没,仅留遗址 。故后人有诗云“巴城小市以城呼 , 巴王有城今成湖 。湖壖庙貌俨然在,巴王遗迹图经无……” 。
春秋时期,阖闾统治吴国后 , 为防备蛮夷及越军入侵,在阳澄湖之东、南、北三面筑有十二城 , 巴城也得以重建,为十二城之一 。后来 。其他城逐渐消失,而巴城独存,并延续至今 。大禹时的巴王,后被乡民奉为土谷神,在湖边建起土谷神祠,俗称“巴王庙” , 受乡民祭祀 。

昆山巴城 巴城的由来

文章插图
由此,吃蟹从巴城开始,巴解为吃蟹之一人,巴城边阳澄湖出产的大闸蟹最为著名,谚云:“阳澄湖美,巴城蟹肥 。”巴城有“天下之一蟹城”之誉 。
巴城是道地的江南水乡集镇 , 在它的周围,有阳澄湖、鳗鲤湖、傀儡湖、雉城湖、巴城湖等五湖 , 放眼望去,湖面开阔,水天一色 , 远处帆影点点,风光非常优美 。
巴城地方虽小 , 但景致优美,旧有“八景”之说,即“虞山积雪”“玉岫行云”“阳澄烟雨”“笠浦风帆”“湖亭月色”“禅寺钟声”“芦滩落雁”“塘岸网鱼” 。明代,镇上建有崇宁寺,规模甚大,内有五百罗汉像,十分庄严 。众多墨客骚人常去游览 。明代画家沈周曾住宿崇宁寺,作《夜宿崇宁寺》诗云:“渚田漠漠水程通,落景萧萧野寺空 。佛座庄严苔借碧 , 僧窗点缀叶留红 。灯临浊酒三更月,棹倚重湖叠浪风 。旧舍故人今独少,相思一—不眠中 。”后崇宁寺毁于历代兵燹,修葺后办小学校 。今已重建,恢复了原有风貌 。
巴城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绰墩村的绰墩遗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进行多次调查和发掘,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如鼎、豆、罐、壶、甑及玉璜、玉玦等1000多件 。出土文物证明,这里早有先民们在此生活,并种植水稻等植物,距今已有6000余年了 。这对于研究整个江南的原始文化 , 剖析长江下游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绰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二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 也与巴城有关 。昆曲创始人之一梁辰鱼(约1521—1594年),字伯龙,号少白,系巴城西栏漕附近梁家巷人 。他精读诗书,博学多才,因仕途不得志,遂研乐曲 。他听说太仓魏良辅创研水磨腔,就立即响应,起而效之,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 , 在民间传唱 。同时,他还是一位传奇作家,创作了《浣纱记》《红绡记》《红线女》等剧本 , 在各地演出 , 这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他创作的《浣纱记》搬上舞台后,顿使爱曲者入迷 , 那些戏曲爱好者争相传唱,一时“吴阊白面冶游儿 , 争唱梁郎雪艳词” 。
【昆山巴城 巴城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