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民族服饰,又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 , 是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是我们传统服饰文化 。以下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 。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1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辽阔 。因地域差异各个民族的衣着服饰也是各具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美丽的傣族服饰崇尚的事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 。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 , 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
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在我国的西南边,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藏东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珞巴族,他们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药乡米林县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他们过去以狩猎为生,如今以农耕为主 , 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珞巴族的民族服饰极具特色
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 。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 , 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我们知道,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 。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过去 , 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 。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 , 还习惯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 , 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 , 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 。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 。
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条件,赫哲人早年的衣饰多用鱼皮缝制,素有鱼皮部之称 。赫哲族早年的衣饰形式 , 因地而异 。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者 , “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 , 边缀铜铃与铠甲相似 。”据考证 , 赫哲族是世界上少有的用淡水鱼皮制作服饰穿用的民族,且历史久远并传承至今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工艺主要由剥鱼皮、熟鱼皮、剪裁、缝制几大工序 。赫哲人夏季多穿用鱼皮衣裤鞋 。其缝制的衣裤鞋边、领边、袖口都饰有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
赫哲族的服饰别具特色,有用鱼皮做成的鱼皮长衫、鱼皮套裤、鱼皮靰鞡,鱼皮衣的特点是轻巧、暖和、经久耐磨耐扯,且不透水 。男子早年以穿鱼兽皮衣为主 。兽皮衣主要用狍皮、鹿皮 。以鱼兽皮衣为主,夏季戴桦皮帽 , 形如斗笠,长项大檐,可遮阳蔽雨,帽上有各种云卷和花纹,常戴帽分帽头、帽耳、帽罩三部分 。帽头呈西瓜皮形,无帽疙瘩,冬季在帽内缝上皮了保温 。狩猎时一般戴狍皮伪装帽 。上穿皮衣,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 。脚穿袍皮袜,鱼兽皮靰鞡 。戴狍皮手套 。
妇女早年以穿鱼兽皮为主 , 今穿棉布也较普遍 。兽皮衣有狍皮或鹿皮上衣,也有用鹿皮做坎肩的 。鱼皮上衣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高起的立领 。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 。脚穿狍皮袜、鱼兽皮靰鞡 。过去赫哲族姑娘梳一条辫子 , 已婚姻妇女和寡妇梳两条 。年纪大的戴耳环,年轻的戴耳钳 , 并都带镯子 。鱼皮服饰: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 , 主要是妇女们穿用 。其样式象旗袍 , 腰身稍窄,身长过膝 。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 。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 。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 。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 , 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 。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 , 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 。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 。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 。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2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 , 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 。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 , 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 。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 。经常戴藤盔或木盔 。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 , 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 。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 。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 。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 。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
相关内容解释:
1、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 。
2、布依族:服饰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整体色调淡雅朴素 , 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
3、侗族: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 , 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 。
4、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
5、白族:崇尚白色 ,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 , 审美境界高雅 。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3少数民族服装大盘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阿昌族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 。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 。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
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 。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 , 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
保安族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 。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 。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 。保安刀挂于腰左边 , 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 。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 , 黑或白布包头 。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 , 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 。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 。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
朝鲜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 。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 。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
达斡尔族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 。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 。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
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 。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 , 冷天习惯披毛毯 。
德昂族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 。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
东乡族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 。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
侗族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 。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 。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
独龙族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 。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
俄罗斯族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 。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
鄂伦春族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 。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
鄂温克族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 。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 。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
高山族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 。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 。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
仡佬族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 。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
哈尼族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 。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系绣花腰带 。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
哈萨克族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 , 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并加大披巾 。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 。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 。袷袢是无领对襟袍 , 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
赫哲族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 。女袍类似旗袍 , 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 。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 。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
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 。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 。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
基诺族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 。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 , 裹腿,蓝布包头 。男女均戴耳环 。
京族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 。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
景颇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 。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
柯尔克孜族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 。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
拉祜族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 。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
黎族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 。男子穿无领对襟衣 , 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 。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
僳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 。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 , 佩多串项珠 。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 , 套熊皮圈 。
满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 。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 。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 。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
门巴族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 。此外 , 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 。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 。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
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 。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 , 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
苗族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 , 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 , 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 , 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 。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
仫佬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 。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 。尚青色 。
纳西族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 。男子穿大襟长衫 , 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
怒族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 。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 , 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 , 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 。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 , 佩腰刀 。
羌族传统穿用皮褂褂 , 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 。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 , 穿勾尖绣花鞋 。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
撒拉族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 。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
畲族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 , 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 。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 。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
水族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 。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 。尚青蓝两色 。
塔吉克族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 。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 。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
塔塔尔族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 , 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 。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 , 着长靴 。
土族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 。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 , 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 。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
土家族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 , 银饰品 。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 。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
佤族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 。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
维吾尔族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 , 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 。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 。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 。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 , 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 , 着皮靴、浅帮套鞋 。
锡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 。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 。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
瑶族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 , 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 。多用青、蓝土布 。
彝族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 。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 。此外 , 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 。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 , 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 , 戴瓜皮帽 。
裕固族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 。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 。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
藏族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 , 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 。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
壮族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 。男子着唐装,包头 。三月三节,着节日盛装 。
56个民族,56枝花 。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 , 每个民族都拥有着属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服饰就是其中一项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各民族特色服饰吧!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 。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 , 左腰佩刀 , 右腰挂箭包 。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 , 非常漂亮 。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 , 贤德善良而著称 。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 , 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 , 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 。未婚少女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 , 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 , 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 。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 。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 。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 。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 。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 。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 。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 。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 。受满族服饰的影响,赫哲族的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 。其样式像旗袍 , 腰身稍窄 , 身长过膝 。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 , 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 。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 。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白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点 , 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 。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 , 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的服饰 , 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 , 女穿衣裙 , 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 , 戴草帽,冬戴皮帽 。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 。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 。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 , 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 , 用白布包头 , 戴草帽,着皮靴 。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 。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 , 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 , 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 。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一般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 , 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 , 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 , 左右盖耳 。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 , 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 。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 。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 , 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 , 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 , 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 。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 。京族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 , 多为黑色或褐色 。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 , 腿上带裹腿 。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族的服装 , 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 。头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 。女穿对襟上衣 , 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 , 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 。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 。拉祜族最喜爱黑色 , 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 。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 , 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 , 显得光艳美丽 。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 。黎族服饰不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 。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藏东南,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 , 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 , 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以辽宁省最多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既具有东方色彩,又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 。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附近汉、壮族相同 。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 。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 。仫佬族崇尚青色 , 服饰风格素朴简约 。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 , 自染 。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红三色居多,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 。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披肩大多选用洁白的毛皮制成,美观大方 。
40、羌族 (qiāng zú)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 , 束腰带,裹绑腿 。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 。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 。妇女服饰多为短上衣 , 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 , 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 , 多数与汉族杂居 。其服饰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 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 。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 。
44、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族服装多用皮毛、毡褐为面料 。塔吉克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 。少女则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 。
45、塔塔尔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 。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 , 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也是黑色的 。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 。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 , 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绉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 。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ㄏ衷谑粲谥厍焓校?。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 , 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 。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 。用布围于腰际,无摺皱 , 有如桶状,谓之“桶裙” 。
48、土族 (tǔ zú)
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俗称七彩袖 , 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 。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
49、佤族 (wǎ zú)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 , 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 , 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 。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
50、维吾尔族 (wéi wú ěr zú)
“维吾尔”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
51、乌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 。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 , 色彩鲜艳 。
52、锡伯族 (xī bó zú)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锡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 。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 , 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 , 也贴花边 。
53、瑶族 (yáo zú)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 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 。
55、彝族 (yí zú)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
56、汉族 (hàn zú)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 , 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