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必背古诗300首

(一)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诗评如果说幼儿园小朋友知晓度最高的诗是《鹅》,小学生知晓度最高的诗就是《春晓》 。这首诗带着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开篇,不错 。
 (二)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诗,词句简约,明白晓畅 , 易于诵读 。这首又是五绝,字数不多,很适合初学者 。《宿建德江》,简约版的《春江花月夜》 。
 (三)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诗评不用多说 。有华人处即有此诗 。《爸爸去哪儿》的片尾曲,前奏就是这首诗 。
 (四)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诗评可以玩一个文字游戏,去掉一个间字,将这首诗变成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会提升孩子的兴致,以及他们对词的初步感受 。
 (五)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诗评春天的感觉,恰如微风拂面,如杨柳依依 。
 (六)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诗评让孩子理解一个老人的心态,学习用他人的视角看人看事 。老人眼中的儿童 , 就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此憨痴烂漫 。
 (七)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诗评孩子会问:怎么又有一个《凉州词》?解释一下,这是曲调 。诗不一定要有名字,但一定要有名 。
 (八)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评王昌龄是七绝圣手 。拿一本地图,青海、玉门关、楼兰,让他/她对国家地理有个初步概念 。
 (九)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诗评一口气读了好几首边塞诗 , 初步形成类型诗的概念 。此诗的时间感、空间感和动态感都很强,气势雄浑 。
 (十)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诗评送别诗,唐人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吴、楚 , 这是上海以及长三角所处的大略地理方位,告诉孩子 , 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这样两个国家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
 (十一)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诗评让孩子系统地读几首王维的诗 。王维诗歌中有一种平静的力量 。他的山水诗 , 不是对景色的简单描?。?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 , 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鸟鸣涧》的意境,让孩子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静静还原那个场景 。
 (十二)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诗评看似简单的白话,却回味悠长 , 如吃橄榄、如食梅子 。冬天教授此诗,正当其时 。
 (十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评告诉他/她什么是重阳节,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让他/她体会什么是思乡 , 什么是手足情深 。
 (十四)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评王维诗中多君字,仿佛在与你对话,可见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
 (十五)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诗评渭城朝雨又见君 。送别诗的经典 。
 (十六)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诗评读此诗时,正值春节 。古代的元旦,是农历新年 。正要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小朋友打断说: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
 (十七)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诗评春节过了 , 小朋友快开学了 。带他/她一起去放风筝吧,把这首诗背下来不成问题 。
 (十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诗评读春天的诗 。草色遥看近却无,带他/她去公园里寻找草地中正在萌发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咏柳》 。
 (十九)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评春天的景象越来越气象万千 。白描的手法,让各种小动物、小植物活跃在纸面上 。蒌蒿、河豚都是美味,苏轼是个馋嘴猫,跟小孩子们心心相印 。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带他/她去吃吃看!
 (二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诗评正值烟花三月,所以选这首诗 。孟浩然、李白,他们居然是好朋友,小朋友顿时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时代 。带他/她去看大江大海,体会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地球是圆的 。
 (二十一)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诗评进入了春的时节 , 抓住时机多念几首春天的好诗吧 。杜甫的诗 , 大多是沉郁顿挫,小孩子不容易理解,大诗兄也不建议这么早给他们念 。这是杜甫难得的一篇小清新,田园生活的恬淡、邻里关系的温馨、生机勃勃的美丽,都是亮点 。
 (二十二)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诗评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这是古代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不能生火做饭 。让小朋友体会一千多年前帝都长安的风貌,以及傍晚时分、灯火初上的那种静谧 。
 (二十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评清明节必读 。小朋友说 , 她早就会背了 。那好吧,放假一周!
 (二十四)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诗评大诗兄的故乡,也是孩子户口本上的籍贯 。不能忘本 。再说,这首诗本身就很美!父女曾经亲临潺潺涧溪,幽草犹在 , 黄鹂不减 。
 (二十五)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诗评明快江南春 , 濛濛江南雨 。
 (二十六)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诗评宝宝第一次接触到词 。描摹江南之春 , 《忆江南》与上周的《江南春绝句》堪称双璧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仿佛自己就站在朝日喷薄的船头,于大江之上顺流而下 。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此壮阔的一条大江,居然能够澄净如斯!小孩子会有一点不解:为什么说绿色像蓝色?原来,蓝是古代的一种植物染料 。
 (二十七)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诗评这是宝宝第一次接触到律诗,而且是七律,56个字 , 本来担心背诵下来有难度,没想到很轻松搞定 。这说明孩子的潜能很强大,也说明这首诗真的很朗朗上口 。早莺、新燕,应该还有蝴蝶、蜜蜂,萌物多多 。读上几遍,感觉真应了那句话:春暖花开时 , 杭州萌萌哒!杭州离上海不远 , 可以全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
 (二十八)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剿绿一ㄊ际⒖?。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评还是唐-白居易啊 。没错,还是 。农历的人间四月天,花期极盛之后,地面落英一片,细小的、青涩的果子开始挂上枝头 。不过,山里的桃花刚刚盛开 。这是为什么呢?给孩子上一堂五分钟的科学常识课《海拔和温度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
 (二十九)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诗评话说读这首诗的时节,真的是漫天飞雪、喷嚏连天!大约两三个月前,不是学过一首《早春》吗?宝宝那时就在问:有没有《晚春》呢?现在,《晚春》真的来了 。一看作者,还是这个韩愈呀,哈哈 。
 (三十)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诗评不知不觉,春天就在念诗中过去了,梅雨天来了 。夜晚 , 能够听到不远处公园池塘中传来的蛙声 。
 (三十一)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诗评继续梅雨季 。?梅子黄时日日晴上一首《约客》不是说?黄梅时节家家雨?嘛?这怎么解释?呃,看这首诗的样子,大概是快出梅了小孩子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 , 等着接受考验吧 。添得黄鹂四五声,可以回忆一下《滁州西涧》里的上有黄鹂深树鸣 。比较,对照 , 总是很有意思 。
 (三十二)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诗评初夏到来 。我们去公园里看卷卷的小荷叶,尖尖的荷花苞,还有飞舞的红蜻蜓 。
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婴幼儿#导语背诵古诗词除了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还能够培养道德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慢慢的转化成为了孩子的文化财富 。下面是 无 分享的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 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赏析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 。此诗中的香炉 , 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 , 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 , 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 , 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前四字是点题 。“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 ,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 ,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 , 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 , 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 , 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 , 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 , 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 , 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 , 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 。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场景虽也不小 , 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 , 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的诗人 , 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
这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 , 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
2.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 , 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 , 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 , 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 , 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 ,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 , 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 , 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 , 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 , 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 , 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 , 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 , 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 , 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 , 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 , 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 , 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 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
3.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荫照水爱晴柔 。(荫一作: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鉴赏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 , 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 , 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 , 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 , 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 , 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 , 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 , 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
4.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 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 , 神游万仞 。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 若有若无 , 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 。但,我们知道,历还有不少女子,其美与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个“西”字,这真是个天作之合 。至于称西施为西子,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而“施”是平声字) 。现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 。对这个比喻 , 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 , 只是一时心与景会 , 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
5.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 。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 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
注释
去:指距离 。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
简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 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
6.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 , 莲叶浮出水面 , 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 , 还是在北边 。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 , 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 , 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 , 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 , 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
7.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
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 。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 , 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 , 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 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 , 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
8.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 , 春光懒困倚微风 。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 , 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 , 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 , 诗也如锦似绣 。
9.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 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 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 , 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 , 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 ,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 , “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 , 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其中含有深刻哲理 , 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 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
10.经典幼儿园古诗大全阅读3-6岁
稚子弄冰
杨万里〔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彩丝穿取当银钲 。(银钲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玻璃一作:玻瓈)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
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 , 这里指铜盆 。脱,脱离,取出 。晓,清晨 。钲(读zhēng),锣 。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 。天寒才能结冰 , 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 , 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 。这是只有儿才想得出的 , 而且是“彩”线,“银”锣 , 又很美 。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 。悬于架上,以物敲击 。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 。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 。无疑 , 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 。“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 。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 , 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 。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 。玻璃 , 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 。碎地,落在地上摔碎 。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 , 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 。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 , 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 。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 。沉甸甸的冰块 , 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 , 落地摔碎也很容易 。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 。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 , 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 , “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 , 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 , 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 , 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
#婴幼儿#导语幼儿园的时候记忆力是比较强的,因此可以在幼儿园背诵一些古诗,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分享的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1.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 , 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 ,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 , 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 ,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 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 , 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显然 , 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 , 空灵而有余味 , 自然而又情真 。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 , 而“意”不浅 , 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 , 很有情味 。
2.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
风无形 , 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 , 花儿在风中摇曳着 , 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 , 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 , 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 , 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
当它悲哀的时候 , 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 , 风是柔弱的 , 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 , 你是人类的朋友 , 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 , 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
3.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 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 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 , 到“四海无闲田” , 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 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 , 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 , 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 , 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 , 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 , 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
4.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 。曲 , 弯曲 。项,就是脖子 。曲项,弯着脖子 。歌,唱歌 。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 , 他指着鹅说:鹅,鹅,鹅 , 弯曲着长长的脖子 , 朝着天空唱歌 。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
5.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画鸡
唐寅〔明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
赏析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 。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 。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 。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 , 相貌堂堂的大公鸡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 , 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 。
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 。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呜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 。它一声呜叫 , 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 , 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 , 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 。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动静结合,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树立了雄鸡高伟的形象,表现了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 。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 , 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
6.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 , 故可乘车游山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 , 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
对这些景物 , 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 , 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 ,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
7.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 , 星夜之奇妙 。
“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 。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 。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 , 却形象逼真 。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 。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 , 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摘星辰、惊天人 , 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 , 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胂蠹?浞岣? ,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
8.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 , 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 , 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 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 , 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 , 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 , 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 , 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
9.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鉴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 , 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 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
10.幼儿园小朋友背的古诗大全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 , 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 , 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 , 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 , 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 , 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 , 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 , 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 , 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
【幼儿必背古诗300首】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 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 , 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 , 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 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