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0大“另类小吃”是什么?

福建的汉族风味小吃,名目繁多 。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摊 , 往往汇集成为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街市 。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便开张营业,顾客纷至沓来,那各种各样的精致食品 , 色味芳芬,十分诱人 。福建小吃分为福州小吃、泉州小吃、漳州小吃、沙县小吃、厦门小吃,莆田小吃、龙岩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宁德小吃等 。下面就来看看福建10大?另类小吃? , 本地人爱吃,外地食客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
1、碧玉卷
碧玉卷是福建泰宁著名小吃,属于闽菜系 。俗名叫做"韭菜糍" 。相传北宋年间,邑人叶祖洽,家境较为富裕 , 小时勤奋好学,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他十六岁时隐居到离县城一百多里外 , 今属邵武大埠岗管辖的道峰山龙泉岩潜心研究经史,北宋熙宁二年 , 叶祖洽晋京赴考时,其母用韭菜、大米做成碧玉卷,为他饯行 。叶祖洽赴京高中状元,荣归故里后,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又大摆碧玉卷筵席宴请亲友,从此 , "碧玉卷"声名大振,成为数百年来久传不衰的风味小吃 。
2、闽西八大干
闽西八大干,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闽西"二字即为"汀州",位于福建西部,闽西八大干包括: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明溪肉脯干、宁化鼠干、清流笋干 。据《汀州府志》记载,以上8个县唐代明清至解放前均属于汀州(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与建州之一)管辖 。所以以上八干统称"闽西八大干"又叫汀州八大干 。其中有一道宁化鼠干,真是让外地食客望而却步,无形下嘴 。
3、闽南土笋冻
"闽南土笋冻"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小食,"土笋"不是笋,且压根就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的 , 状似冬虫夏草 , 生长于海岸的滩涂地带 , 早年"土笋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 , 一般有文化讲卫生的人士似乎还不屑光顾,如今成为一道另类美食,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融入水中,冷却后即成果冻状,口感清脆 , 味美甘甜 , 如果佐以萝卜酸、芥辣酱或是闽南特制鲜味汁,吃起来更加鲜嫩爽口 。好多外地食客看见其样子就不知如何下嘴了,不过多吃几次就会习惯的 。
4、宁化生鱼脍
宁化生鱼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 , 特色美食小吃 , 产自福建宁化而得名 。鱼脍的制作和食用,大概在宋代达到巅峰 。文献中有名鱼脍达38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等等 。只是到了明代,《本草纲目》对鱼生有异议,明清以后,食"鱼脍"之风才渐渐衰落 。不过中国沿海地区,尤其宁化一带,宁化生鱼是取鲜活大草鱼 。好多人都吃过海里三文鱼,但是淡水鱼生吃真的味道不敢恭维 。
5、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小吃 , 属于闽菜系 。福建将乐县、泰宁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 , 农村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 。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 。这道小吃主要是外观非常难看,好多外地食客第一次就看见食欲减半,其实味道还是非常美味的 。
6、仙人冻
仙人冻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闽菜系客家菜 。用仙人草和米浆熬成的凝胶,比果冻历史长,也比果冻美味 , 在客家人的小食中排第一位一点都不奇怪 。吃仙人冻的主要配料就是客家擂辣酱,辣酱由干(烘)红辣椒、茴香、八角、桂皮制成 。此时,碧绿的仙人冻配上鲜红的辣酱水,色艳味香,令人食欲大增 。因有一股特殊的草味,好多外地食客第一吃还是有些不习惯 。
7、(蛏)熘
(蛏)熘是莆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道风小吃,(蛏)一般指缢(蛏) 。类似于花甲 , 体细长者称竹蛏 。属软体动物,有两扇介壳,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 。莆田沿海的乡村都有养殖,以涵江哆头所产为佳 。(蛏)是莆田海鲜名产之一,其吃法多样 。除加工为(蛏)干外,鲜煮的有插(蛏)、清炖(蛏),还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鲜(蛏)炒蛋、等 。特别是(蛏)熘,是人们喜欢的一道美味小吃 。对于外地食客,尤其西北食客而言,好多人都没吃过(蛏)子,看见碗里一个个裸露的蛏子,真是无从下嘴 。
8、红团
红团,福建莆仙地区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 。红团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按照莆田民间习俗,春节、元宵或者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喜事都会做红团。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节日气氛,还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馈赠礼品 。这道小吃第一见到,要是没有人和你说可以吃,很是不敢下嘴,鲜红色的食物真是第一次见到 。
9、鸳鸯面
鸳鸯面是山城屏南的一种土特产,其色泽如琥珀,质地滑腻而富有弹性 。鸳鸯面其实就是苦(槠)面 。苦(槠)美称鸳鸯果,有两种,一种果实略呈椭圆形,有涩味,其树为灌木,一种果实略呈圆形,有苦味,其树为乔木 。每年深秋时节,苦(槠)果成熟,农妇们纷纷上山采摘或者拾取制作成粉,等到苦(槠)粉的苦涩消除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把它加工成苦(槠)面了 。这道小吃真是只有本地人喜欢,外地食客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其味道 。
10、泥钉冻
泥钉冻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 , 属于闽菜系 。每年秋收后,退潮时,福安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挎个小鱼篓 , 带上特制的短柄小木锄,到海边滩涂上去寻找一种长约1-2厘米的明状动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泥钉" 。"泥钉"刚挖出土时,呈深灰色 , 与滩涂的泥巴色泽相同,很不易分辨,由于"泥钉汤"含有较高的胶原特质 , 八至十二小时后,整碗的汤汁就冻结起来了 , 当地乡民把这种东西叫做"泥钉冻" 。上好的成品冻呈银灰色的半透明状,无任何杂质 。?
客家菜如同客家语一样古老,是中华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深圳、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 。
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客家盆菜、猪肚鸡、酿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鸭、白斩河田鸡、兜汤、汀州泡猪腰、仙人冻、麒麟脱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等与潮州菜比较 , 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 。
客家菜就地域来分,又有梅州流派、东江流派(惠州、河源、紫金等地)、闽西流派(长汀、龙岩)、赣南流派(赣州地区)[1] 。
其中长汀(汀州)(2005年11月)和梅州(2006年1月)为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中国客家菜之乡 。
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广东菜的三大流派中,客家菜可谓是最原始的广东“土”菜,就地理条件和物产而言,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 。
客菜有“无鸡不清 , 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 , 自我演变而自成一
家 。
客家菜除有传统的盐焗鸡、梅州酿豆腐和红烧肉这些“老三篇”外 , 比较具特色的有:
客家盐焗鸡
【福建10大“另类小吃”是什么?】
“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 。它首创于广东梅州及东江一带 。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 。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而东江是客家所在地,故称这种鸡为“客家梅州盐焗鸡” 。
水蒸鸡
选用家养或在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整只放在锅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刀切成六大块趁热吃,十分鲜甜滑嫩 。另据资料介绍,这种用土法饲养的鸡比用精饲料养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余倍,可见其营养价值极高 。
豆腐套餐
客家酿豆腐传说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 。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所谓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
新港湖鲜
万绿湖野生的桂花鱼、鳝鱼和石鲶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可口 。
盆菜
流传广东、香港围村一带近千年的“大盆菜”,又名“大盆宴”,以黄氏为主,据传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品尝后难以忘怀,遂仿之行“千叟宴”而名声大振
明、清两代,深圳下沙村民把盆菜称为“新安盆菜”,当时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用一个木盆,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八人一桌 , 俗称“吃盆菜” 。后来下沙人丁兴旺,生活越来越富裕 , 闹元宵的人越来越多,就改称为“大盆菜” 。他们称该村的盆菜是做工、配料、烹饪方式保存完好的正宗盆菜 。
盆菜比之有来头的“一品锅”更富有乡土气息 , 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饪方法十分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内里更有乾坤 , 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 。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 。大家手持筷子 , 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会呈现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 , 味道越鲜美 。传统的盆菜以木盆装载,现时多数改用不锈钢盆 , 餐厅亦有采用砂锅的,可以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 。
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说反映了一种客家习俗 。
正月元宵节 元宵节客家人总要吃汤丸和悬挂花灯笼 。汤丸有咸与甜两种,取“团圆”的好兆头 。客家人的习惯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丸以后 , 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 。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 , 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花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吃洒祝贺,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 , 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 , 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 , 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
二月二 取下花灯,烧过年贴的对联、“利是” , 清理、吃完过年时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备开春干农活 。
三月清明 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 。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 , 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 在广州的万绿湖酒家里,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据其朱老板介绍,野艾还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
四月八 也叫水节,立夏节,因为是在表黄不接的时候 , 过节吃的食品较差,大多数吃的是杰米粉与麦皮混和做的糍 。
五月五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以表示纪念屈原 , 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的黄豆做的客家酿豆腐 。
七月十四 上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吃鸭子,还要吃多种做法的新鲜花生 。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 。月饼、田螺都表示团圆,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过节 。以往还有放孔明灯作娱乐的传统 。
九月九重阳节 也叫鬼节,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这天进行 。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
十一月冬至客家地区有句话叫做“冬(冬至)大过年(春节)”,意思是比春节还要隆重,因为秋收冬藏,农事已毕,一年耕稼,丰硕喜人 。这天吃的小吃是萝卜糍,由于这时天气寒冷干燥,所以客家人都在这一时节腊猪肉、腌咸菜等,准备过春节,这天腊的猪肉可保存较长时间 。
春节(过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不出远门,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迎接远归的亲人 。过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笼糍,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客家菜 。特别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与亲人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