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 , 南明区永乐乡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全区“农业更强”发展目标,聚焦“桃”产业优势,依托“桃园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进一步扩规模、优品质、延链条、塑品牌、强保障,破除桃产业发展瓶颈,释放桃产业发展潜力,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画卷 。
“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我们也有了发展的底气,目前永乐乡已发展一万余亩优质桃园,近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成为全市最大的果蔬基地 , 每年从五月中旬至十月均有鲜桃陆续成熟上市 , 亩产3000斤左右,每公斤按市场价格6-10元销售,村民收益可观 。”永乐乡乡长郝涛介绍,永乐乡积极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壮大桃产业,目前,桃产业已经成为永乐乡的支柱产业 。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永乐乡始终坚持农业优先,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通过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桃产业提质增效 。以永乐村为试点通过“村社合一”模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 投入资金86万元 , 申请市级奖补资金25万元,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500亩桃园提质增效示范点,通过提升果品种植质量,提高种植农民收益,亩均收益增幅达90% , 试点范围内群众累计经济收益达660万元 。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以水塘尖山葡萄园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试点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设施农业建设 , 引入新型秋王葡萄,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种植,带动种植户实现共同增收致富,累计动员群众40余户,户均收入8万元以上 。
此外,还通过完善“统购统销”平台搭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政府主导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连接农户与农产品经销商、大型需求单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以乐桃公司为核心,抢抓“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机遇,通过网红带货、与线上销售平台拼多多合作等方式 , 进一步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永乐乡销售桃1100万公斤,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
除大力发展桃产业种植之外,永乐乡还积极举办桃产业相关文旅活动 , 开始举办第一届桃园文化节,第一届桃花节 , 至今已延续20余年,每届活动参加人数达上万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省内及周边省份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也对永乐乡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
“通过开展以‘桃’为有效载体的文化活动,深入宣传永乐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探索农业观光旅游业的成功之路,建设文明生态乡,展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让更多市民了解永乐 , 认识永乐、发现永乐、走进永乐、投资永乐、建设永乐,同时把民族民间文化献给市民,有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观光旅游 , 为永乐乡村民寻找新的增收渠道,推动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郝涛说 。经过多向发力 , 目前永乐乡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
永乐乡永乐村实施的500亩提质增效桃园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南明区将在永乐乡5个村实施2100亩桃园提质增效项目;培育1个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0家种植大户,打造永乐桃产业强乡;拟培育永乐5个桃产业专业村;培育1个桃产业龙头企业;在永乐乡建成夏秋优势蔬菜示范保供基地2000亩,打造3个保供蔬菜专业村;实施种业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建设市级农膜回收处置点2个 。
谈及下一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南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明区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牢牢抓住产业发展重要机遇,促进永乐乡桃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挖农产品价值,全面提升品质,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做大做强“永”牌艳红桃、“永乐”牌无公害优质蔬菜 , 为推动南明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产业振兴
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百业兴 , 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 , 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另一方面,晟景文旅觉得,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要筛选对乡村主导产业,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需要从政策、市场、产业基础、产业链构建、产业人才等多方面考虑和筛选出当地支持、适合发展的乡村主导产业 。并且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 , 也需因地制宜 , 在不适合发展规模农业的地方,保留和发展传统农业,如庭院经济等,促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融糅合发展 。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 。
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社会得以延伸的基础 。在文化振兴过程中需要梳理乡村有哪些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并进行整合和文化元素提炼,从打基础、做内容和来变现三大层面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在农业发展观上开展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农业资源养护;而另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洗手间垃圾箱改起 , 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的本底 , 主要是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提高乡村生态田园颜值,将消费者吸引进来 。
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并不只是基层组织的振兴,需要以经济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振兴乡村经济和基础组织 。通过引导村民组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民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和市场客源等问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从而达到用经济手段管理村民的效果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 , 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