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全国理科高考科目及分数

时间太久了 。记得是:(理科)语文120、数学120、物理100、化学100、英语100、政治100、生物+生理卫生50 。
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的录取线只对文化考试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考试与专业考试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
录取批次:
【1983年全国理科高考科目及分数】
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
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 , 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
通常“上线考生”人数要比计划录取人数多出20% 左右 。各个地方的录取线分科类、分批次确定,科类一般分为文科类、理科类、音乐类(文、理)、美术类(文、理)、体育类等,每一科类又各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等 。
1983到1988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上个世纪的高考有多难一般来说各个地区各个省份的分数线各不相同的,分数线是由报考该学校学生的分数决定的,当比较多的高分学生报考就体现为分数线高,全国统一的话嘛 , 考虑到各地教育水平不一,也是另外一种的不公平 。
第一,如果全国统一命卷统一划线 , 那么就表示近十年来的新课改完全破产,而这是绝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
第二 , 在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下,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将极有可能看到大学校园里充满了来自江苏山东广东的考生 。
第三,由这种绝对公平导致的畸形制度将使本就分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更为失衡,而这种马太效应 , 对来自河南四川这样的人口稠密省份的考生而言将是灭顶之灾,更妄论贵州、青海、云南这些欠发达地区了 。
上世纪高考录取率就3%到5%(包括中专),考大学就是一种奢望,80%人对考大学是没有信心 。
初中升高中录取率30%.高考预选录取率30%.就是说70%的人就没有正式参加高考的资格 。在从预选后的考生中录取不足20% 。中专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本 , 全国录取18到28万(包括中专) 。
现在研究生全国招50到60万 。一个乡镇能考几个大学生,就是破天荒的胜利 。过去考上大学就会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人们把大学生看得很神圣,就是人中之王,天才的象征 。
上世纪的高考的样子:
临近高考,最忙碌的事情已经不是复习了 , 而是填报志愿 。1998年的高考还是先填报志愿然后考试,理科志愿填报参考是厚厚的一大本 , 包括所有招生的高校,以及各个高校历年来在本市的录取人数和录取分数 。文科只有寥寥几页,可报的学校和专业只有理科的四分之一左右 。
在这个时候,学年里的尖子生会被频繁地叫去办公室,会由教务主任和班主任亲自给他们指导报志愿 。像我这样普通的学生 , 随意填报 。
接下来的时间是高考前的最后时光,学校会放松对高三学生的管束,我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出去拍照片写同学录 。特别老套的句子,比如“勿忘我”“友谊地久天长”“天天开心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