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韩城的旅游景点有:
1、韩城市党家村景区: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 。距韩城市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始建于元至顺二年 。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
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等古建筑 , 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 。
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2、梁带村遗址:梁带村遗址 VI-198 ,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 。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不详 。遗址内采集有陶片 , 以泥质及夹砂红陶为主 。纹饰多见线纹、绳纹,器形有尖底瓶、罐等 。属仰韶文化遗存 。梁带村隶属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 。
在梁带村及其附近地区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03、车马坑17座 。初步确定,梁带村村北一带为一处西周晚期至东周早期大型墓地,并且其中4座带墓道的大墓当为诸侯级墓葬 。墓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 。
3、韩城市博物馆: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成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韩城市博物馆展厅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 , 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
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 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 , 其中馆长1人,副馆长2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
4、韩城普照寺:普照寺国家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吴村 。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清代续修 。建筑面积426平方米 , 主要建筑大殿为元代建筑 ,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
殿内保存有塑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二菩萨 , 阿难、伽叶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绘画一百三十余幅 。大殿东西有土地庙关帝庙各一间 , 殿前东西侧分别为伽蓝殿与护法殿,殿后有观音洞、禅院等 。
5、司马迁墓和祠:司马迁墓和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南1公里处 ,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之墓和祠 。祠院占地4.5万平方米 , 内有牌坊、山门、献殿、寝殿、墓冢等 。其中寝殿和山门为宋代木结构建筑遗存 。
寝殿内供奉司马迁坐像 。寝殿后的司马迁墓位于全祠最高处 。祠内还有献殿内的碑碣64通,保存完好 。1982年国务院公布司马迁墓和祠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约300米处 。
鲁迅的生平杨家将名单第一代:金刀杨会第二代: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嗣(高阳关前阵钤辖保州刺史杨嗣:名将杨信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第三代:火山王杨滚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金刀王金刀令公杨继业(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第四代:杨延平(杨泰渊平延朗)、杨延定(延浦延定延广延用杨贵)、杨延光(延广延训延辉延庆杨顺)、杨延辉(延玉延环延朗杨□化名:木易)、杨延德(延环延贵杨春)、杨延昭(延贵杨景)、杨延嗣(延彬杨希)、杨延顺(义子:原名王平化名:王司徒)、杨延举(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业继业义子自己号称杨九郎自认义子:原名杨举)、假六郎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有认六郎为兄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子死后追封:原名任堂惠)、杨延琪(杨八姐杨春花)(女)、杨延瑛(杨九妹)(女)、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第五代:(1)大郎杨延平之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杨充广(2)二朗杨延定之子:杨宗愧(刘版杨家将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长象和其父亲一样十分相识宋皇,最后死因也基本一致)(3)三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宪(刘版杨家将中,貌似潘安是评书中常见的小生型武将,擅长弓箭有塞李广之称,类似薛丁山一类人物)(4)四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峰(杨忠峰)、杨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5)五郎杨延德之子:杨宗槐(刘版杨家将中,杨家唯一长象不雅的武将,昙花一现,轻功高强,评书里常出的矬子,力大无穷呼延平类人物使用的兵器也是棒槌)(6)六郎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杨宗冕杨宗显)、杨宗政杨秋菊(女)(7)七郎杨延嗣之子:杨宗英(8)八郎杨延顺之子:杨宗连(杨宗德杨宗林杨宗奎)、杨宗飖、杨宗土(八郎二妻其耶律银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土)(9)九郎杨延举之子:杨宗敏(10)十郎杨延惠之子:杨宗童(其是六朗义子也是佘太君认的义子任堂惠之子:原名任宝童)第六代:杨宗保之子: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女)、杨宣娘(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第七代:杨文广之子: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化名:吴玉)、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杨满堂(此女将只有传说北海予风景区号称“甘肃第一园”,其中马踏泉最负盛名,它不仅有宋代杨门女将杨满堂西征的美丽传说)(女) 第八代:(1)杨怀玉之子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杨世汉化名:花昆)、杨士鹏、杨瑞娘(女)(2)杨邦怀之子:杨广荣 第九代:杨士瀚之子:红梅童子杨金豹、杨彩凤(女)第十代:(1)杨金豹之子杨满堂(杨再兴)(2)杨畋 第十一代:(1)杨畋之子: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杨再兴(2)青面兽杨志第十二代:(1)杨再兴之子:杨继周、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 2)青面兽杨志之子:杨若兰(女)第十三代:杨正心之子:杨德、杨留、杨陈 第十四代: 杨德之子:杨春 杨家女将第一代:金刀王杨会杨会之妻:罗乙萍(演义中传说是罗成后代)第二代:火山王杨衮之妻:金玉荣第三代:金刀令公杨继业:金刀令无佞侯婆余赛花(折赛花佘太君杨令婆)第四代:(1)大郎杨延平之妻:张金定(周夫人)(2)二郎杨延定之妻:李翠萍(耿金花)(3)三郎杨延光之妻:朱月梅(花谢玉花似玉)(4)四郎杨延辉之妻:林素梅(云翠英林月英罗氏女)、大公主耶律金娥(耶律碧莲)(5)五郎杨延德之妻:马赛花(马翠玉)(6)六郎杨延昭之妻:郡主柴美容(柴郡主)、大刀王兰英(王怀女)、黄琼女、重阳女(7)七郎杨延嗣之妻:杜金娥(杜玉娥)、呼延赤金(呼延赞之女七郎为过们的妻子)(8)八郎杨延顺之妻:周淑荣(班秀英肖金蓉)、二公主耶律银娥(耶律青莲)(9)九郎杨延举之妻:高媚娘(10)十郎杨延惠之妻:高玉珍(11)其余:杨延琪、杨延瑛、杨排风第五代:
检举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原名周树人 , 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 , 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 , 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 , 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 , 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 , 到“三味书屋” , 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 , 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 , 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 。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 , 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 。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
1898年,18岁的鲁迅 , 揣着慈母多方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了家乡 , 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 。他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入路矿学堂 。在求学期间,鲁迅开始接触物理、数学、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与科学著作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更给他带来了一阵惊喜 , 他从《天演论》所介绍的进化论学说里,接受了一种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 。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 , 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希望毕业以后回国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 。在仙台,他虽然也遇到了像教解剖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观 。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沉默了将近十年 。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这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小说通过一个“狂人”之口,对几千年的旧传统提出了大胆的质问:“从来如此 , 便对么?”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
鲁迅后来对自己的创作追求作过说明,说他写小说的目的是要使中国人民觉悟起来,“改良这人生”,因此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他最关注的是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创作了许多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描写题材 。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药》里,他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贫困,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吃人血馒头的精神的愚昧 。在《故乡》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 , 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隔膜 。《祝福》的深刻性正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鲁迅同样严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辛亥革命时期独战多数的英雄,在强大的封建传统的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 在颓唐消沉中消磨着生命(《在酒楼上》);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力量,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伤逝》) 。
鲁迅还说过,他写小说,是因为青少年时代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不能忘却 。于是,当年在日本幻灯片里所看到的那些围观的麻木的中国人(鲁迅称之为“看客”),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举人残忍地打断了腿),没有引起周围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围观着取笑他;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点刺激 。而这些人在听厌了之后,又立刻唾弃 , 对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 。人们就是这样鉴赏着他人的痛苦 , 这不仅是麻木,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而在《药》里,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夏瑜怀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信念 , 自觉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急忙忙赶着去“看”他被杀,茶馆里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 。先驱者的一切崇高的理想与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 。在这些描写的背后,读者不难感觉到 , 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在“看” 。他的小说正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鲁迅如此无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态 , 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 。鲁迅由此开拓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咀嚼 。
最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这种“民族自我批判”(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造国民性”)特点的,无疑是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 。鲁迅自己说,他写这篇小说是为了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于是,中国的读者也就永远记住了,并且永远摆脱不掉这位头戴毡帽的阿Q 。鲁迅在他身上发现的是“精神胜利法”:尽管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 , 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的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过以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或者向更弱小者(小尼姑之类)发泄,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 。或者“自轻自贱” , 自甘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而一旦造起反来,也是做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奴役他人的梦 。因为鲁迅 , 人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 。因此 , 小说的结尾 , 阿Q在走向法场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的中国人读到这里 , 都被震动了 。小说后来翻译成多种外文,许多外国读者也在自己或同胞身上发现了阿Q,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就表示 , 阿Q让他想起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 。这或许表明 , 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的是一种人类精神现象;鲁迅的《阿Q正传》可以说是一部“为人类写作”的作品,它不仅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 。
鲁迅的《呐喊》《彷徨》不只是以“表现的深切”震撼人心,而且以“格式的特别”吸引了广大读者 。早就有人指出,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试验着采用一种新的形式,很少有雷同,充分显示了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他的《狂人日记》用的是“日记体”,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 。《孔乙己》又别出心裁地选用酒店的“小伙计”来讲述故事 ,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写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酒客与老板)的麻木与残酷,而“他”自己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 , 终于成为“看客”中的一员 。《药》更是出人意料地将小说的主人公夏瑜置于“幕后”,而以主要篇幅描写人们对他的牺牲的种种反应,让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来完成他的形象 。《故乡》《祝福》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 , 都讲了两个故事:在讲述“他人”的故事(闰土的故事、杨二嫂的故事、祥林嫂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我”的故事,因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两类故事互相渗透、影响 ,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 。鲁迅这样自觉的形式试验,使他成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作者 。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 , 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1926年,1927年出版) 。这是两部写法与风格迥异的现代散文的经典 。《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在报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大概是回想起幼时,水乡的夏夜 , 在大树下乘凉,听老人们谈闲天、说故事的情景 。《朝花夕拾》也是在谈闲天,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花”)的回忆与重提 。于是,在鲁迅生命历程中,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在鲁迅的笔端: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 ,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还有我们没有提及的幼时的保姆“长妈妈” , 一生坎坷的老友范爱农,等等 。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 。《野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我梦见”为开头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中看见“死火” , “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死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拼命“逃跑”(《狗的驳诘》)……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鲁迅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迅灵魂的深处 。
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 。五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编有《热风》《坟》(其中一部分是世纪初写的论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集 。1926年8月至1927年10月,鲁迅因北方反动势力的迫害而南下 , 先后在厦门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这一时期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 。1927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创作 。先后出版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 。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 。因此 , 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 。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 。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 , 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 。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 。鲁迅的15本杂文集 , 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 , 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 。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 。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 , 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 , 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除3篇写于20年代,其他大都写于1934年和1935年,1936年出版) 。这是身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对“故事”(古代神话、传说与史实)的“新编”(新的阐释与激发) 。进入鲁迅文学世界的古人 , 或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女娲(《补天》)、后羿(《奔月》)、夏禹(《理水》);或是历史中的圣贤人物:孔子、老子(《出关》)、墨子(《非攻》)、庄子(《起死》)、伯夷、叔齐(《采薇》),等等 。在传统文本里,这些人都居于高堂圣殿 , 神圣不可侵犯,但到了鲁迅的笔下,却全都回到日常生活情景中 , 抹去了英雄的神光,还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 。因此,《奔月》不写射日英雄后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写他功成名就“以后”,成为普通人的遭遇:天下的鸟兽全被射死,再无用武之地,只能整日为吃食而奔波;被人们冷落、遗忘不说,学生也来暗算自己了,最后连老婆(嫦娥)也远走高飞:这“先驱者的命运”的思考与表现,发人深省 。《非攻》里的墨子在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业绩“以后”,并没有成为英雄,却遇到了一系列的倒霉事:被搜检了两回,募去了破包袱 , “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这最后一笔苦涩的幽默,才真正令人难忘 。整部《故事新编》充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的鲁迅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
【韩城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 , 停止了思想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 , 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