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吟诵月亮的古诗词句

一些吟诵月亮的古诗词句篇一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戴叔伦 《 兰溪棹歌 》
2.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3.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
4.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6.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
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8.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 , 一道夜歌归 。
9.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0.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11.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1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14.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1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16.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卓文君《白头吟》
17.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1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20.晴云如擘絮 , 新月似磨镰 。
一些吟诵月亮的古诗词句篇二2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
23.素月分辉 ,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2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7.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28.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0.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 , 香泛乳花轻 。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32.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33.戍客望边邑 , 思归多苦颜 。
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朗月行》
35.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黄升《清平乐·宫怨》
3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7.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汪遵《渔父》
38.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39.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40.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一些吟诵月亮的古诗词句篇三4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2.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43.只今惟有西江月 , 曾照吴王宫里人 。
44.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46.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4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4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49.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
50.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5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5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53.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
5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5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56.白云映水摇空城 , 白露垂珠滴秋月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57.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 。高观国《解连环柳》
5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9.静夜沉沉 , 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6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分手思念古诗词句
分手思念古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2、夜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间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3、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不负相思意 。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6、天长地远魂飞苦 , 梦魂不到关山难 。
7、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9、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曰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6、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经典古诗词句大全
经典古诗词句大全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4、博观而约?。?厚积而薄发 。——苏轼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6、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9、臣心一片磁针石 , 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1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14、老当益壮 , 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曹操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1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19、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史记》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史记》
2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26、千羊之皮 , 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2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 一鸣惊人 。——《史记》
3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
33、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
34、不可同日而语 。——《汉书》
35、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
3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37、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后汉书》
3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旧唐书》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4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4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45、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4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4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5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5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5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53、穷则变,变则通 。——《易经》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5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5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5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5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6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6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6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6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65、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6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6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68、学无止境 。——荀子
6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7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7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72、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73、有志者 , 事竟成 ,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7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7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7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77、古之立大事者 , 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78、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岳飞
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古诗词 荐
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古诗词篇一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
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卢梅坡《雪梅·其一》
5.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6.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枝上柳绵吹又少 。——苏轼《蝶恋花·春景》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11.律回岁晚冰霜少 , 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栻《立春偶成》
12.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立春偶成》
13.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远怀舍弟颖观等》
1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离愁渐远渐无穷 , 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7.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8.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19.低花树映小妆楼 , 春入眉心两点愁 。——白居易《春词》
20.满眼不堪三月喜 , 举头已觉千山绿 。——《满江红》
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古诗词篇二21.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22.语已多 , 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 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2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24.时时自有春风扫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25.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2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27.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 。——白居易《 长安春》
28.时在中春 , 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
29.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3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2.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3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34.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
35.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36.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37.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其一》
38.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39.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4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古诗词篇三41.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42.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43.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44.风前欲劝春光住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5.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46.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47.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淡黄柳》
48.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49.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 《 送沈子归江东 》
50.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51.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5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3.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55.曾把梨花 , 寂寞泪阑干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56.春来遍是桃花水 , 不辨仙源何处寻 。——王维《桃源行》
5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刘昚虚《阙题》
58.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5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60.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中文摘要
我国的传统吟诵文化积淀悠久 。历史经验证明 , 吟诵是鉴赏古诗词的行之有效的并独具民族风采的重要途径 。但20世纪初以来 , 因受时代缘故的影响,吟诵逐步在古诗词讲授课堂中消踪灭迹 。当前,随着人们对传统国学等经典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吟诵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 。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吟诵教学的重视和探究 。为探究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生诵读好、品读好、记忆好经典古诗词的能力 , 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现状,继而从心理学以及古诗词角度阐明小学吟诵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实际课例的分析探索出适用于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 。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
引? 言
吟诵是我国传统国学的精华之一 , 是中国历代传承经典古诗词的要领 。吟诵除了是一种历史悠长的语言文化艺术 , 亦是一门古诗词的教学艺术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曾这样回忆当年学习古文的情景:“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老师朗读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老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 , 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 江苏教育出版社.往事依依.语文(七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70]可见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便是采用吟诵来传授知识 。吟诵教学对课堂氛围的调控和对古诗词情境的陶冶感化作用尤其突出 。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很多教师不知道吟诵为何物 , 以为吟诵就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朗读 。因此,在本文进行阐述吟诵教学的运用方法之前 , 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把吟诵的内涵阐述清楚 。只要弄清楚吟诵的概念,方可区分好吟诵与朗诵的本质区别 , 从而利用好吟诵这种传统读书方法实践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去 。
何为吟诵?近代朱自清著述了语文朗读教学的内容,按照文本内容不同,分出“诵”、“吟”、“读”、“说”差异式读书法 。对于吟,朱自清指出“吟”需“注重音调节奏”[ 朱自清.论朗读.载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5],特别在古诗词中,理当以“吟”为主 。而陈少松教授则把吟诵比喻成:“吟诵是指拉长声调像歌唱似的读”[ 陈少松.古诗文吟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8] 。正如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一样 , 曾接受古代私塾教育的人都会采用拉长着像唱歌的形式来读书 。最近活跃在吟诵教学第一线的徐建顺老师则把吟诵理解为“‘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吟咏’这个概念,对象是诗词韵文 , 甚至可以做诗词韵文的代称 。”[ 徐建顺.吟诵的规则初探.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北京.2009]本篇论文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从便于推广吟诵和吸引小学生吟诵的角度出发,笔者倾向以陈少松教授对吟诵的通识定义——吟诵更像唱歌式的读书法 。笔者认为,吟诵可以定义为讲究节奏、讲究古文韵味的传统读书法 。
事实上,吟诵以讲究其独特的音韵平仄,在古诗词品读上更胜一筹 。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吟诵曾一度消失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直到近年来,国家对国学传统的关注和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吟诵重新成为现代人鉴赏和创作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标对经典诗文教学的建议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1]
反观我国目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着重识词解意而忽视对诗词音韵和意境的品赏,在教学形式上相对单调,学生呈现对古诗词的兴致不浓,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等不良教学效果 。可喜的是 , 现今语文界已经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们如叶嘉莹先生、陈少松教授、戴建荣老师、徐建顺老师和陈琴老师等看到了吟诵的价值,并把吟诵带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
尽管如此,在小学教学领域,吟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 , 相关的关注和探索还相对较少 。因而,本文将从小学吟诵教学为切入点,先分析目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近况 。其次,从促进古诗文理解的角度出发,笔者再剖析吟诵教学在小学生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上的优势 。最后,本文将利用实际的吟诵课例来阐述科学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新型吟诵教学方法
1. 小学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要求和现状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上的要求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知识能力上的目标是掌握词语,品味语言之美,再者深入理解诗词韵味;但要达到诗歌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那更值得广大教师刻苦钻研 。“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 。”[ 文卫国.浅析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3):4]笔者认为,古诗词吟诵教学能作为语文创新课堂的实践,教师必须分析新课标对古典诗词等优秀作品阅读教学的目标,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还有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机制出发 , 找到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指南针 。
1.1.1 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一、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在语文课程改革讨论中 , 专家们重新反思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意识到要吸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精髓 , 探索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航道 。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要求便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②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9-141]新课标的以上思想即侧重语文的实用的工具性和阅读的人文性,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反观吟诵,它能流传千年 , 必有其合理之处 。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 更是独具能利用声音的长短、发音的变化等音韵角度来另类走进诗词境界 , 即新课标强调的情感体验 。以前的私塾先生从来都只让学生自行在读书中体会诗词的含义 。因此,吟诵中包含的个体个性的阅读体验也是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 。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同样能利用吟诵做到通古诗文之义,明诗词之情 。
二、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方法主要是要加强朗读技能,要达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其中 , 新课标特别推崇诵读方法,并且针对小学教学有如下规定:“诵读优秀诗文 , 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④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8]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使用了“语调、韵律、节奏”等中国传统吟诵法的术语 , 可见新课标从古典诵读中纳其所长 , 倡导古诗词教学回归诵读本身的倾向 。古人创作诗词十分讲究“因声求义”,吟诵恰可重新还原诗词的情感原貌 。尽管新课标没有对吟诵和朗读进行明显的区分,但是不难发现,新课标依然把语文古诗文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偏向于中国传统的诵读方法,而非西方的朗读方式 。叶嘉莹先生提出“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在《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一文中 , 叶嘉莹先生以朗读中字词的声调、读法等例子具体并诗意化阐述古典诗词与吟诵的密切联系 。笔者认为,“吟”和“诵”跟古诗词本是一家 。要达到新课标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 , 同样要借助吟诵的特质让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词的意蕴 。
1.1.2 新课标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目标
新课标对古代诗文教学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 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0] , 即新课标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回归古诗文阅读不带功利性阅读的起点 。然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标上述评价,以为古诗文考核重在背诵 。诚然,记诵是古诗词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 ,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刚接触古诗词就是令人感到枯燥无味的背诵先行,那岂不是违背古诗词教学的初衷?因此,新课标在诵读评价上提出提高诵读兴趣 , 重在语感培养,情感领会体验 。要达到既能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又加深诗词文意的感悟,那吟诵必定是趣味十足而效果翻倍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三年级课堂实践吟诵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后 , 在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学生们基本达到乐背、能背、好背古诗词的效果 。
1.2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
中华吟诵学会掀起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篇章 。中华吟诵学会旨在发扬传统吟诵,始终走在吟诵教学的最前面 。他们把青少年的语文课堂作为继承传统吟诵的至关重要的一线阵地,并且广泛地开展“吟诵进校园”活动,让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种子撒向广大的师生身上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部分吟诵教学的名师名家名课例 , 如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的《静夜思》,“平长仄短和半念半唱相结合的方式是戴建荣老师古诗吟诵教学的最大特色”[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吟诵教学 , 开创了戴老师独特古诗词教学课堂 。除此之外,还有独具一格的陈琴老师开创“素读”课堂,让吟诵教学带来一股脱俗清新之风,例如《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陈琴老师在《绝句》一课中,利用小学生的表演兴致,充分把吟诵传统的魅力与小学教学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谓小学吟诵教学的教科书 。在吟诵教学热潮中,不管是中华吟诵学会成员,还是走在吟诵教学探索路上的一众名师,都努力地把吟诵教学这一块中国文化瑰宝绽放本来的光芒 。
然而,在吟诵教学开展宛如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一股东风袭来之时,当前语文教学课堂大环境下 , 依然还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吟诵教学毫无思绪 , 甚至是避而驱之 。笔者曾在深圳市罗湖区某重点小学实习,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笔者发现尽管在深圳市教育局广推吟诵教学的大号角下,该校依然没有一位语文教师实践了吟诵教学 。据笔者了解,另有个别骨干教师已经接受了吟诵课程的系列培训,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以往的保守教法在讲解古诗词 。诚然,在大部分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几乎不会采用吟诵教学已经成为常态 。因此,为更好把吟诵教学推广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真实课堂上,笔者认为必须先剖析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情况,找出吟诵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可“对症下药” 。
“三分诗,七分读 。”读 , 尤其是以古人读书的形式来吟诵地读才是真正熏陶学生走进诗词情感世界的好窍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入门先生,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 , 那定要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老师以美其名曰创设语文综合型学习新课堂 , 一是过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大量播放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营造古诗词美感氛围 。二是教师娴熟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却没有教师独特的声音带领学生陶醉地欣赏优美古诗文 。
小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朗读能力依然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以及亲身指引 , 孩子本身也善于模仿老师一言一行 。然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鲜见老师开口亲身示范,反倒是多媒体标准音频先行 。固然,专家的标准化朗读确实必不可少,但教师才是语文课堂上的“导演”,既要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必要的时候还得“演” 。否则 , 对于古诗词的朗读和解读,小学生才可清楚哪儿需要大声读,哪儿需要有其他的肢体语言配合去理解诗文 。
如果教师连基本的示范性朗读都无法较好地实践在语文课堂上,那就无法再把难度要求架设在吟诵示范上了 。鲁迅先生也写文回忆了在三味书屋念私塾期间,先生读书的有趣情境 , 除此之外 , 朱自清、于漪等一批语文教育学者也都一一深刻记得私塾老师念书神态、动作、甚至停顿 。这些美好的回忆归根到底是吟诵给学生带来的难以抵挡又无法言喻的魄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是能用吟诵读出对诗词的领会与解读,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古典文化深度 。
1.2.2 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就好比指令牌,控制着语文课堂的实质性走向 。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性的课堂占据着较大分量 。于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拉锯战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便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情形 。
第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全盘分解古诗词,力求古诗词知识点全覆盖或是只抽取重点词句,忽视诗歌的整体性 。以全盘细致化讲授古诗词的思路出发,一部分教师往往是不管是讲解思乡情切的《静夜思》还是同样思乡更突出怀念童年 , 想念亲人的《夜书所见》,一些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从题目,到诗词字句落实,翻译到位,接着朗读串讲,体会情感这套教学思路 。其次,部分小学教师根据诗词考试要求出发,摘取诗词考试重点来讲解 , 对诗词的诵读,诗词内涵的分析却搁置一边 。毫无疑问,以上两种教学法存在着瑕疵 , 要是教师都找不到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那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地一概接受 。这套教学观念背后更是教师文学底蕴不深厚,语言功底不扎实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师机械地套用教学模式 , 忽视诵读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每篇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更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 , 感悟诗词的能力 。课堂形式的单一,令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会导致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旺盛 , 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 “严重稀释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 陈祝欢.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J].东方教育.2014(7):228]
其二,借着新课标所提倡的“创设新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理念,部分小学教师把课堂变成走形式的“多媒体独角戏”或是“学生独角戏” 。例如 , 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策略,使用过分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学习古诗词的情境 。表面上 , 课堂一派“热闹”,学生受到了视频等直观的“熏陶”式冲击 。事实上,对还处于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 , 却容易被多媒体营造的丰富斑斓的“景象”掩盖了古诗词真正的内涵 。古诗词的教学本应该是加强对母语文化的热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主,但是以多媒体技术的花俏来挤掉学生独立思考和体会,将对小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
之所以把一些小学古诗文课堂比作“学生的独角戏”,是因为部分教师误解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三者融为一体,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化思维以及注重倾听与交流 。例如在讲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 , 为了让学生品味“绿”字的妙用,可以与“到”等字作比较,让学生自行探讨,提出各自的理解;也可通过诵读,利用平仄来趣味点授,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很多教师却把鉴赏课堂的“探究性、合作性”单纯理解为小组间的讨论 , 简单理解的诵读意义便是“读”,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即可达到理解诗词并完成背诵任务的效果 。因而,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呈现为了读而读 。例如,小组分组读 , 个人特色读 , 男女分组读等诸多形式,以为把课堂的主动权就还给学生了 。即便教师让学生重视朗读出发点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没体现,缺少适时的点拨 , 便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读”得倒背如流但是要谈上诗词韵味,却只言片语,僵硬不解 。
2. 小学吟诵教学的优势
小学古诗词教学怎样让学生学得高效 , 达到“乐中学”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应试背景下,教师也会为了学生的高分,在课时紧张,课程内容大的压力下,抛弃一些值得尝试的古诗词教学法 。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古诗词教学法相比,吟诵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删繁就简 。
走在小学吟诵课堂第一线的领军名师陈琴老师和戴建荣老师,他们能把吟诵顺利地推行下去 , 其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细琢 。而反观吟诵教学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对古人的文学修养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 。两位名师能向古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现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 , 跟吟诵教学的精华取经,因而能正确把握吟诵教学的脉搏 。
2.1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
如今物质文化的极速发展,社会生活多彩多姿,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影响着广大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闻报道曾指出,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而当代的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功利性较强的学科书籍,但是对古诗文等经典书目的阅读时间却较少 。以至于有人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静下心来阅读古诗词更是不可能,现代学生的文学修养令人汗颜 。”[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古诗文作为一项离当代小学生距离年代较远的经典文化,要想吸引广大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 提升小学生整体文学素质,吟诵无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头脑主动建构的过程 , 要顺利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要简单地拼凑材料,也不是只完成信息载入,存储和提?。?而是搭建新旧知识或经验间的桥梁 。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 为学生提供搭建知识的材料,而材料的吸收过程是靠学生亲身地利用材料进行建构 。换言之 , 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我感受和反思 。从学习的材料而言,经典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 适合反复品味;从吟诵教学来看,利用声音的韵味创设隐藏在文字下的诗歌意蕴,即吟诵就好比用声音的平仄韵味把熟悉的文字构建起另类解读古诗词的桥梁 。语文教育专家刘真福指出 , “吟诵欲达于关读,必以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为动力,为依托,然后以恰当的语音语调出之 。”[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研究[J].2011(11):63]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过学习过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功习得的欲望,要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习得的成功机会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出发,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 , 教师能通过抓住孩子们吟诵的心理特征,找准文字到声音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主动吟诵而获得的情感体验 。吟诵教学,充分调动眼睛、嘴巴、手还有打开大脑思维,即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还有感觉对古诗词的全方面感受 。这相当于在古诗词学习前已经为学生准备好学习的砖块,只要教师在吟诵时候适时点拨,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其次,教育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尊重学生年龄段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差别化入手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 。在中国,差异化教学即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极度活跃,要让学生从内心乐学、好学古诗词 , 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独特的存在 。吟诵讲究自我品味,在保证吟诵情调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在入门之后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吟诵调,笔者认为,可以从吟诵的特征来把握住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兴趣 。简而言之,吟诵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学习激发点的不同讲授古诗词 。比如在讲授小孩子童年玩耍调皮的诗句的时候,可以让男生先凭感觉吟诵,再让女生进行点拨,互相促进,根据男女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探索,深入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课堂上的需要 。只要老师肯下心思因材施教,古诗词可以让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让吟诵成为古诗词学习的良师益友 。
从学习记忆角度,吟诵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育心理实验的相关实验证明,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调动人体各种感受器官例如眼睛、耳朵、口和手等充分参与材料的组织,那么比单纯用一种器官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前苏联心理学家沙达尔科夫的实验结果表明,单通过眼看直接的记忆效果为70%,单通过耳听直接的记忆效果是60%,而视听结合直接的记忆效果是85.3% 。”[ 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首先,吟诵强调诗词韵律和感受融为一体,在吟诵过程中,每每念到低沉处吟诵者总会忍不住低头吟咏 , 每次到高亢情绪处,也会不自觉抬起头高昂地念,念之所及 , 诗之道,各方面的感受调动起来 , 记忆效率自然提高 。其次,古诗词的学习注重对文字的直觉,对诗人、诗歌词句的感性的认识,吟诵有效使用诗词格律中的声韵和学生各种感官融合在一起,能提升学生对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感能力 。学生能通过吟诵敏锐地捕捉到诗词语言中的情感 , 那么,先有了学习主体的领会之后,学生背诵及识记能力便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 。再者,吟诵也伴随着音乐进行 , 人在音乐刺激下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亦易于接受知识的输入 。笔者曾参加过深圳市中小学吟诵讲座,讲座上的赵志祥老师能用吟诵把诗经篇幅较长的文章脱口而出,诗经当中很多句式相似但是个别字词不同的背诵难点,但是赵老师却一字不落,实在令人敬佩 。这次经历让笔者对传统吟诵的尊重及崇拜油然而生 。
【一些吟诵月亮的古诗词句】
综上只是一些对当代教育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