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绿茶蒸青片的加工工艺?

绿茶制造工艺
中国绿茶生产量多面广 , 在全国18个产茶省区中 , 几乎都有绿茶生产,但主要产于浙、皖、赣3省 , 其次是湘、川、台等省 。
绿茶按制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 。这四大类绿茶,中国都有生产,尤以炒青绿茶为多 。
中国炒青绿茶 , 按产品形态分有长炒青(如眉茶)、圆炒青(如珠茶)、扁炒青(如龙井、旗枪)等 。数量以长炒青为多,经精制整形后称为眉茶 。它是中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 , 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 。
中国的出口绿茶,除眉茶外还有珠茶、花茶和各种名优绿茶,年出口绿茶总量近7万吨 。
各地所产的名优绿茶,几乎都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
1、长条形绿茶初制
有人认为“红茶长于红茶树,绿茶长于绿茶树”,这是一大误解 。红茶、绿茶之分,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制茶工艺 。绿茶制造有别于红茶和其他茶类,其关键在于初制中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操作上应严格要求 。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锅温、投叶量、机种、时间、杀青方式等 。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 。
锅温:杀青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产生香气等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锅温才能实现 。生产实践证明,杀青锅温过低,鲜叶下锅时听不到锅内有茶叶爆声 , 必然会出现红梗红叶 , 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
杀青叶产生红变的原因,就是杀青时叶子受热不足,叶温上升缓慢,不能在短时内使酶蛋白变性凝固,相反还激化了酶的活性 , 致使无色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迅速变成红色的氧化物,这就是杀青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基本原因 。
茶叶中酶的活性开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达到40-45℃时,酶的活性最激烈,如温度继续升高 , 酶的活性就开始钝化 , 当叶温升到70℃,酶的活性便遭破坏 。因此,在杀青前期若能使叶温迅速
升高到70℃以上 , 便能有效地防止红梗、红叶产生 。
杀青温度高,固然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对茶叶品质也不利,会使茶叶产生焦斑、爆点,尤其是嫩芽尖和叶缘易被烧焦,这是产生烟焦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
用普通温度表测定茶锅的温度,目前方法很不统一 , 且误差很大 , 还难于确切地表达杀青锅的实际温度 。例如用水银温度表测定锅温,由于温度表与锅壁的接触面积?。?当锅底呈暗红色时也只有300℃
左右 , 但生铁达到暗红色时,其实际温度是500-700℃ 。呈橙**时,为1000℃左右 。故采用温度表所测得的锅温远远低于锅壁的实际温度 。
据试验,采用热电隅测定机械的锅式杀青,要不产生红梗红叶,锅温应不低于400℃;要不产生烟焦气,锅温应不高于470℃ 。为取得既无红梗红叶 , 又无烟焦的杀青叶,应先加盖闷杀2分钟,使叶温迅速上升到65-70℃,再揭盖扬抖杀至完成 , 其最佳的锅温应是430-460℃ 。在这个范围内,即使在黑暗条件下也看不出锅子发红,在自然光照下也仅是锅面微徽有点 “灰白” 。但在生产中,杀青时往往把锅子
烧得通红,其实际温度远远超过500℃,这是造成烟焦茶的主要原因 。
嫩杀与老杀: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 。与此相反则为老杀 。一般地讲,嫩叶应当老杀 , 老叶应当嫩杀 。因嫩叶含水多,酶的活性又强,叶的韧性大,粘性重,适当老杀有利于提高品质 。老叶含水少,酶活性较低,适当嫩杀有利于形成条索,减少碎末茶 。杀青程度的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一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 , 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为杀青适度 。
杀青太嫩,经揉捻后碎茶片多,外形条索差,香气带生青 , 滋味显涩口,杀青太老,揉捻后末茶多 , 成条困难,亦易产生烟焦 。100公斤鲜叶,经杀青后重量在63公斤左右为适度,杀青叶的含水率大致是60% 。不同老嫩程度的鲜叶,杀青叶较适合的含水率如下表所列 。
推荐杀青叶含水率
鲜叶嫩度 杀青叶含水指标(%)
嫩58-60
中61-62
老63-64
杀青叶的含水率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杀青叶含水率(%)=1—鲜叶重/杀青叶重·(1—鲜叶含水率)
示例:鲜叶的含水率假定为75%,每锅投10公斤鲜叶,经杀青完成后为6.25公斤,求杀青叶的含水率是多少?
设杀青叶的含水率为X

X=1—20/12.5·(1—75/100)=60%
即杀青叶的含水率为60% 。
闷杀与透杀:
所谓闷杀,即茶锅上加盖杀青 。所谓透杀,即揭盖扬抖杀青 。正确的杀青方法,应先闷杀2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四溢时,立即去盖进行透杀,直至杀青完成 。先闷后抖可提高叶温,有利于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但闷得太长,杀青叶会产生黄熟现象 。若全程进行透杀,不但杀青不匀,且往往产生红梗红叶 。总之,杀青时采用先闷后抖,杀青叶质量较好,工效高,燃料省 。先抖后闷,则杀青不匀,易产生红梗红叶.全程透杀,杀青不匀,红梗红
叶增多 。采用全闷,易产生黄熟,质量也不好 。闷杀时应做到嫩叶闷的时间稍短,老叶闷时稍长 。
雨水叶的杀青:
一般露水鲜叶,其表面含水率约为20%,雨水叶的表面含水率约30% 。这么多的叶表附加水,在杀青时要吸收大量热量后才能使水分蒸发掉 。因此,雨水叶杀青时必须减少投叶量,同时要适当提高锅温,才能保证杀青叶的品质 。
杀青机的种类对制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我国目前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六大类、近20余种形式 。因杀青机的种类不同,效果不一样,制茶的品质也就不同 。下面对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机种,
它们的制茶品质特点略加介绍 。
锅式类杀青机:
这类杀青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一灶一锅(如6CS- 84型单锅杀青机)、一灶二锅(如6CS-84型双锅连续杀青机)和一灶三锅(如浙江临安三锅连续杀青机),其他还有一灶多锅的形式 。从使用上讲 , 一灶多锅能节省燃料,但随着锅子的增加 , 在遇出叶炒手欠灵活的情况下,易造成逐锅出叶不清 , 增加烟焦茶产生的机会‘从制茶工艺与节省燃料上讲,以一灶二锅的形式比较合理,且较容易掌握
杀青温度,使之先高后低 。
锅式杀青的主要优点 , 一是杀青过程中炒手能翻炒杀青叶,对杀青叶具有一定的压力 , 可起轻度的揉捻作用,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条索;二是由于有轻度的揉捻作用,部分叶组织在杀青中初步被揉破,可使
氧气直接渗透到被揉破的细胞内,促使部分茶多酚产生轻度的氧化 , 减轻茶汤的青涩味,有利于取得浓醇的滋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 。
由于以上两点缘故 , 锅式杀青与其他不加炒手的杀青机相比,其品质较好 。我国主产炒青绿茶的浙、皖、赣地区 , 其上档绿茶具有浓郁的栗子香、浓醇爽口的滋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形成中国式的绿茶
风格,与普遍采用并正确使用锅式杀青是分不开的 。
根据生产实践,用好锅式杀青机,归纳起来有三条基本经验 。
首先,鲜叶倒入杀青锅后,应立即加盖闷杀2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大量溢出时,即揭盖扬抖杀青至完成 。这样可提高叶温,不易产生红梗红叶 。
其次 , 炒手要灵活,出叶板要上下活动,避免出叶不清 , 产生烟焦茶.杀青锅每天要清洗,且每隔1小时左右,在杀青锅内投入柏油3-5克,以增加锅面的润滑度,减少茶胶的粘结 。锅子结胶后 , 成茶必然烟焦,茶汤混浊,沉淀物多.烟焦茶不但破坏了茶叶的正常色、香、味,而且往往具有致癌的3、4一苯并芘 。因此,在制茶工艺中应设法克服 。
再次 , 根据制茶工艺要求,锅温必须先高后低,这样 , 既可减少红梗红叶,又可避免烟焦,易杀匀、杀透 , 从而取得符合要求的杀青叶 。
槽式类杀青机:
槽式杀青机的锅体呈筒状半圆形,半径为300毫米,长度为4000毫米 , 由8片“瓦形”铸铁件连接而成 。在槽锅中间的一根主轴上,装上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炒手15副,使杀青叶从槽锅
的入口处逐步翻炒推向出口处 , 达到连续杀青的目的 。它的杀青原理基本与锅式相同,也有炒手的翻炒,对杀青叶具有一定的搓揉作用 , 所以制茶品质与传统锅式的基本接近 。
槽式杀青工效比锅式高,燃料比锅式省50%左右,且是连续作业 。但它有很大的缺点 , 即第一片槽锅由于火点集中,很易烧裂而引起漏烟 。同时,“瓦形”铸铁件连接处有接缝 , 塞入茶叶后形成焦末,粘
在杀青叶上影响品质 。
当槽锅片烧至发红进行杀青,杀青叶和成茶即会产生严重的烟焦味,因此,火力切勿过猛 。
瓶式杀青机:
瓶式杀青机型号也很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作间断性的滚动作业,差异之处在于瓶身有长短 , 直径有大小 。这一类杀青机用于三级以下鲜叶杀青,易产生较多黄片,条索比锅式差 , 杀青叶质量不太理想 。在浙、皖、赣已被淘汰 。
滚筒类杀青机: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滚筒杀青机有5-6种形式 。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效较高、节省燃料、连续作业等优点,但是容易产生青涩味茶,制茶性能有待改进和提高 。
滚筒杀青机的工效与筒径有关 , 筒径大,工效高 。筒径700-800毫米的滚筒,每小时能杀1-2级鲜叶150公斤左右 , 3-}5级的鲜叶200公斤上下 。滚筒杀青机杀青时间(叶子在筒内的滞留时间)长短
不一,短者仅半分钟,长者达6分钟 。杀青时间少于3分钟的,其成品茶往往有较重的涩味 。
滚筒杀青机筒体转速与筒内螺旋角大小决定了杀青时间的长短,是杀青质量的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筒体两端各60厘米内的螺旋角应大于45度,以使进叶与出叶流畅,减少筒内两端出现粘叶现象 。筒
体中段的螺旋角以不大于15度为宜,有利于延长叶子在筒内滞留时间,确保不少于3分钟 。
根据生产经验 , 用好滚筒杀青机要注意以下两点:
火力不宜过猛,投叶量不宜太多 。判断的方法是:在杀青过程中,观察筒内翻滚的叶子时 , 如果看得清 , 而且筒腔内没有水汽滞留,表明适宜;若滚筒两端直冒水汽,看不清筒内叶子翻转,说明投叶过
多,这会影响叶子正常翻滚,容易产生半生不熟的烟焦茶 。
由于滚筒杀青出来的叶子其芽叶不同部位失水很不平衡,叶缘失水多,叶脉失水少,叶子总的含水量又往往偏高,叶质适揉性较差,因此,最好在滚筒出口处放置一台风扇或接上振动槽,使其透气摊凉 , 
促进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继续蒸发,这样,有利于揉捻成条 。
焙丝滚筒杀青机:
焙丝式杀青机原系卷烟厂用于烘焙烟叶的一种烘干机,式样与茶叶滚筒杀青机相似 。该机与锅炉连接,锅炉发生的蒸汽由管道通到滚筒内的蒸汽管,加热滚筒进行杀青 。使用蒸汽压力
一般为7公斤/厘米2 , 筒内管壁温度约为150℃ 。这种杀青机最大优点是加热温度稳定,容易控制,不会产生烟焦茶 , 制茶也清洁卫生 。缺点是供热缓慢,温度嫌低,杀青叶的含水量往往偏高 , 叶质闷熟,揉捻时易形成剥皮碎,影响条索的紧结完整 。在内质上因杀青叶有黄熟现象 , 因而制出来的茶叶也带有“熟粽叶味”,香味鲜爽度较差 。该机用于茶叶杀青,还有待于改进提高 。
蒸汽杀青机:
用于蒸青绿茶的杀青 。这种杀青机 , 主体是一网状滚筒,中间设一多孔的蒸汽喷管,由蒸汽直接蒸熟叶子,杀青时间约半分钟 。蒸青叶叶色青绿,含水量比鲜叶还高5%左右 。
上面谈的六类杀青机,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还是滚筒杀青机 。
(2)揉捻
揉捻是炒青绿茶塑造条状外形的一道工序、且对提高成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
制绿茶用的揉捻机种类很多 , 型号不一,机械性能有异 。生产实践经验证明,绿茶揉捻不宜使用大型机种,大型机揉桶大,投叶量多 , 揉时长,揉捻中叶温也高 , 易使揉捻叶产生黄熟现象 。一般选用桶径55厘米的比较适宜;生产量小的可选用桶径45厘米的,生产量大的,也可选用桶径达65厘米的 。制绿茶常用的揉捻机如下表所列 。
绿茶揉机
揉捻机型号桶径(毫米)投叶量(公斤)台时产量(公斤)
40型子4001020
45型 450 15 30
55型 55035 70
60型65065 100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 , 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进行的揉捻,热揉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 。嫩叶宜用冷揉,因为嫩叶纤维少,韧性大,角质层?。??苄怨?汉?慷啵?嗄碇幸仔纬商跛?,而且嫩叶冷揉能保持黄绿明亮的汤色与嫩绿的叶底 。老叶宜用热揉,因老叶纤维多,叶质粗硬,揉捻不易成条 , 采用热揉是利用叶质受热变软的特性,有利于揉紧条索,减少碎末茶,提高外形品质 。
投叶量的确定:各种揉捻机投叶量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投叶太少 , 会降低揉捻加压的效果,难以揉紧条索;投叶太多,叶子在揉桶内翻动受阻,导致揉捻不匀,往往底层茶多碎片末,上层茶多偏条 , 这是条形茶产生松、扁、碎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
揉捻加压:揉捻过程加压轻重与加压时间,对茶叶条索松紧、扁碎有很大的影响 。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组织的破损率及内质上的色、香、味关系更大 。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一重一轻” 。开
始揉捻的5分钟内不应加压,待叶片逐渐沿着主脉初卷成条后再压,加压程度要根据揉捻叶的老嫩而定,嫩叶以轻压、中压为主,三级以下的叶子加压要逐步加重 。具体掌握可按以下图示进行:
揉捻开始揉捻结束
空压——轻压——重压——松压
如果加压过早、过重或是一压到底 , 往往造成条索扁碎,汤色、滋味也不理想 。30分钟或45分钟揉捻的加压方法,一般采取如下程序:
30′=5′+12′+12′—1′
45′=一5′+18′+20′—2′
注:“一”是空压或松压;
“十”是加压 。
揉捻时间:确定揉捻时间长短应根据以下三条原则:一看揉捻叶的老嫩;二看揉桶直径大?。蝗?慈嗄硪短跛鞯慕艚岫?。以揉桶直径55厘米的55型为例,确定揉捻时间,一、二级鲜叶揉20-25分钟 。
若揉桶直径比55型大,则相应增加揉时5分钟左右;比55型小,则应减去揉时5分钟左右 。
慎用复揉:解块分筛后的筛面茶或经炒二青后再进行揉捻,称之为“复揉” 。茶叶经复揉后,外形较断碎,秃头茶多,精制取料率低 , 副茶多,特别是经过二青后茶叶再进行复揉,断碎的程度更严重 。在鲜叶老嫩程度比较一致的情况下,最好不进行复揉,但外形松紧不一,浮面摊张叶很多时,应在2-3孔筛床上解块分筛,将粗松的浮面头子茶撩出,再适当进行复揉也是可以的 。
(3)解块分筛
杀青叶经过揉捻后 , 易结成团块 , 大的如拳头 , 小的如核桃,需经解块机的解块轮打击,团块才被解散 。解块机可配置5孔筛网,把被揉碎的茶叶筛出,与筛面的条茶分开制作,可提高毛茶品质 。
(4)干燥
经揉捻解块后的湿茶坯,含水率在60%左右,如果直接进行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而且茶汁易粘结锅壁形成锅焦,导致茶叶产生烟焦味,茶汤混浊,沉淀物增多 。将揉捻叶去掉部分水
分,再放入锅中炒干,才能避免上述弊病 。
去水的方法最好是将揉捻叶放在烘干机上烘 , 即进行烘二青.烘二青不能烘得太干,二青叶一旦定型后 , 就很难再炒紧条索,但也不能太潮 , 否则起不到二青的作用,二青叶下锅炒时仍会粘结成团 。所以二青作业时去水要适当 。一般掌握在二青叶含水率降到35-40%为宜 。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烘干机烘二青,风温应掌握在110~115℃,烘9-12分钟,摊叶厚度约2厘米 。如烘后的二青叶还较潮 , 应
及时摊凉散热,蒸发水分;如果烘后二青叶偏干,则应厚堆,使其回潮,或与较潮的二青叶拼和堆放,待水分“走匀”后再下锅炒 。使用烘干机烘二青,烘干程度的控制,最好采取调节上叶量或调节机器运转速度的办法,这比调节风温来得方便可靠 。
烘后的二青叶,手捏有弹性,不易捏成茶团,但又不松散,稍带粘性 。这样的二青叶含水率在35~40%,符合锅炒要求 。
目前乡镇茶场,一般都用瓶式炒茶机代替烘干机进行二青,俗称“以滚代烘” 。做好以滚代烘要掌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分次投叶,且投叶量不宜太多,以防一次投叶过多,引起筒壁温度骤然下降,筒内水汽弥漫,筒壁粘结叶子 , 而被粘附的二青叶又随着水分的散失产生焦化,形成烟焦味 。一般瓶式炒干机每筒投叶量为17-20公斤,分2-3次,在2-3分钟内投完较妥 。
第二,瓶式机的温度不宜过低 , 投入揉捻叶时 , 筒内如有轻微的爆声发出,表明温度适宜 。滚8-10分钟后应打开炉门以降低火温,防止筒内茶叶产生爆点 , 甚至烟焦 。
第三,滚的时间约为15分钟,若时间过长,茶叶容易发灰,有损干茶色泽的绿润 。经二青后的茶叶,最好用筛目为7-8孔的小型平面圆筛机或手工竹筛进行割末 , 如果让碎末茶和条状茶混在一起下锅
炒,则碎末茶体型细小,沉于锅底,失水快,先干燥,这样不但会增加末茶含量,还容易产生老火 。
目前炒青茶的炒干工艺,因炒干机型号多 , 机种杂,且不配套 , 所以炒干流程形式很多,最常见的炒干方法有如下四种:
滚——炒法:所谓“滚”,即在瓶式炒干机中滚炒,所谓“炒”,指在锅式炒干机中炒(以下同) 。滚后直接炒干,毛茶条索较紧结 , 但碎末茶增多 , 有损于成茶的经济价值 。
滚——滚—滚法:茶叶不经锅炒;全用瓶式机滚炒至干 , 故又称一滚到底 。这种方法制出的毛茶,除碎茶较少外,缺点很多,主要是外形松泡,茶身圆而钩曲,色泽枯灰似陈茶 。一滚到底的产品,俗称“滚青绿茶”,其外形品质一般要比正常炒法的下降一个级左右,因此最好不要采用 。
滚——揉—滚法:经滚二青后 , 再复揉,然后滚炒至干 。此法制出的毛茶外形短秃,含末较多 。
烘(滚)—一炒—滚法:这种炒法目前在炒青茶区比较盛行,制出的毛茶条索较紧直,碎末茶少,品质较好,应该大力提倡 。它的全程制茶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 。
目前用于绿茶初制的炒干机有两大类:一类是锅式,另一类是瓶式 。锅式炒干机又有以下三种型式:
旋转式炒干机:工作轴上装有4只铁炒手,2只棕炒刷,随着轴的旋转实现炒茶 。使用这种炒手的最广,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但妙制的茶叶外形较松泡 。
往复式炒于机:该机模仿手工炒茶手势,炒手前后往复摆动炒茶,故称往复式炒干机 。使用该机必须配上圆筒滚炒机,两机配对成一个机组,其制茶条索紧结,末茶较少,但外形较圆钩 。
角铁炒手炒干机:它属于旋转式炒干机的另一种形式,炒手用30 *30的角铁锻成,长短与锅子的半径相同,轴和炒手呈“十”字形连接 。炒茶锅向出口倾斜6~8度安装 。该机必须和瓶式炒茶机配套使
用,炒茶时锅内投叶要多,容易炒紧,但外形较断碎 。
要制好茶叶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茶技术外,正确使用茶机也是重要的一环 。某一种制茶机器,一般只能适合某一工序,但现在有不少地方制炒青时,把瓶式机既用作杀青,又用作炒干机,将炒青绿茶变成了“滚青绿茶”,品质不好,造成外形粗松,条索钩曲,色泽灰暗 。“滚青绿茶”对中低茶品质影响更大,主要是露黄朴片,外形松泡 。对精制眉茶甚为不利,有损于眉茶的经济价值 。
锅式炒干机炒手与锅壁的间隙应是前宽后紧 。如果是前紧后宽,则炒手向上推炒时,会出现茶叶在炒手与锅壁间卡死 , 造成茶叶扁碎.所以安装茶锅时应将工作轴稍许向中心线下方偏移,使炒手与锅子近端的间隙为6毫米左右,至锅沿上方时,逐步增至10毫米 。这样既可减少碎末茶,又可使茶机运转平稳 。
【谁知道绿茶蒸青片的加工工艺?】
84型炒干机的转速最好控制在1820转/分 。超过此转速,碎末茶大增,严重影响毛茶外形与经济价值 。转速过快,只要将电机上的主动轮车小直径即可 。
制绿茶的揉捻机转速以48-50转/分为宜,过快,揉捻质量差,碎茶多 。据试验,55型揉捻机转速50转/分的比55转/分的揉捻质量要好 , 断头茶少 , 但成条速度稍慢 , 工效略低 。为了确保揉捻质量 , 转速不宜大于50转/分 。
揉捻机棱骨不宜太小,棱骨磨损的应及时更换,棱骨过小或已磨损,对揉叶阻力?。?揉不紧茶条 。另外,棱骨断面高度和宽度要相等,而且,棱骨的高度和宽度应与揉桶的直径相适应,即随桶径的增大而.
放大 。棱骨的侧面应与揉盘垂直,这样对揉捻叶的阻力大,有利于揉紧条索 , 反之,断面呈扁平形或椭圆形的梭骨,不易揉紧条索 。
2.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 。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 。
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 。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
外销眉茶花色级档
特珍特一9371
特二9370
珍眉珍一9369
珍二9368
珍三9367
珍四9366
珍不列3008
雨茶一级8147
秀眉特秀8117
秀一加工
秀三9380
片茶 34403茶片碎茶 粗未 细未
毛茶复火滚条
4 5 6 7 8 10 12 16 24 34 80 100
毛抖
毛撩
前紧门
复撩
机拣
风扇定级(剖扇、复扇)
净机拣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后紧门
净撩
清风
拼配装箱装袋
本身路工艺流程图
(图略)筛分作业的筛网配置及分出现的筛号茶示意图
外销眉茶分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片茶、碎茶、粗未和细未 。在每个品名中又分若干个级档 。例如珍眉又分为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珍眉不列级 。外销眉茶出口,一般不报茶名,而采用代号,例如特珍一级,用9371、珍眉一级为9369 。这些茶都是由长炒青绿毛茶经精制而成 。出口眉茶的花色级档如上表所列 。
贸易样编唛和加工样板唛不同,贸易样按出口茶号编唛 。加工样编唛一般由一个中文字和五个阿拉伯数字(由出口公司定) 。中文字为厂名称称,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为年份,第二个数为品名(珍眉为1,贡熙为2,雨茶为3,特秀为4,秀二、秀三为5,片为6),第三个数为级别,第四、五个数为流水号码 。如“名81201”为名茶厂1988年珍眉2级第一批出厂样 。
中国绿茶是工夫茶之一,精制筛分,甚为精细 , 基本分为三路—本身路、圆身路和筋梗路 。
(1)本身路
工艺流程为:毛茶复火——滚条——筛分——毛撩——前紧门——复撩——机拣——风?。ㄆ噬取⒏瓷龋???缂稹??旨稹??够稹??瞪???徊璺稚浮??蠼裘拧??涣谩??宸纭??肟獯?础??榷炎跋洌??氨旧砺饭ひ樟魍肌保?。
复火:将炒青毛茶用烘干机复火 。烘至含水分5-6% 。
滚条:烘后趁热投入八角型的滚筒内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 。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 。
筛分:滚条后的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本身路加工 , 4孔面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 。分筛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 。分筛的筛网配置如上图 。
毛抖:分筛出的4-7孔茶分别上抖筛机,初步分茶叶的粗细,产抖出外形粗大的茶条与圆头茶和外形较细的筋梗 。7孔筛号茶的抖头并入5、6孔筛号茶复科,4、5孔筛号的抖头入圆身路 。抖筛筛网配置如表 。
毛撩:分筛后的4-24孔茶经毛抖后要作撩筛(毛撩),高档要经过3次撩筛 。筛网配置如表 。
前紧门:4-6孔茶毛撩后复抖,也称前紧门,目的是抖去筋梗,分级取坯,提高纯度 。筛网配置如表6 。
复撩:前紧门后的4、5、6孔茶和剖扇后的7孔茶进行一次复撩,方法与毛撩同 。
机拣:拣出较长的筋梗 。用阶梯工拣梗机,第一格开沟大 , 二、三、四格开沟小 。
眉茶精制中的抖筛、撩筛、前紧门、后紧门的净筛筛网配置,可参照下列各表进行 。
3珠茶初制
一、定义
珠茶因外形呈圆紧颗粒状,宛如珍珠,亦称圆茶,也称为圆炒青茶 。
二、产地
珠茶产于我国浙江和台湾两省 。浙江省珠茶产地有嵊县、新昌、东阳、上虞、奉化、鄞县、余姚等县 。
毛茶集中在绍兴茶厂和三界茶厂精制加工 。因为过去毛茶集中在绍兴平水加工,在国际上又称平水绿茶 。
三、品质特征
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色泽绿润,茶骨重实,如同珍珠 , 香高味浓,经久耐泡,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完整 。
四、制作工艺
珠茶炒制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
干燥又分为二青、小锅、对锅、大锅四个步骤 。二青叶在滚筒炒干机(瓶式炒干机)、小锅、对锅、大锅在同一珠茶炒干机进行 。杀青和揉捻的机具与眉茶炒制机具相同 。
(一)杀青
珠茶初制杀青技术基本上与眉茶初制相同 。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不同点在于珠茶采用先闷后抛的方法 。鲜叶下锅后,使用84型杀青机先闷炒约3—4分钟,使用64型杀青机约2.5—3分钟 。待大量水蒸气从盖缝上冲出时,揭盖抛炒,直到叶色变为暗绿,茎梗折而不断时起锅 。杀青叶含水量60—64%,失重约35—40% 。
珠茶先闷后抛的方法,杀青时间短 , 叶色翠绿,香气清爽,较先抛后闷好 。珠茶闷炒时间较眉茶杀青长1—2分钟 。闷的目的是提高叶温 。使叶质柔软,避免产生红梗红叶,有利于以后做形 。但闷炒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产生水闷气和叶色显黄熟 。适当多闷,对杀透杀匀都有好处,特别可减轻
茶叶是怎么制作的?1.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 , 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 , 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 。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 , 香气纯正 , 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庑翁跛飨付獭⑸薪簦?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 , 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 。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 。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 , 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
2.烘青绿茶: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 。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 , 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 。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 。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 。其中特种烘青 , 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 , 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 , 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
3.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 。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
4.蒸青绿茶: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 。唐朝时传至日本 , 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 , 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 。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 , 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 。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
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 (部分品种) 和干燥等工艺处理而成的食品 。茶叶是中国传统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抗氧化、抗炎、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脏健康等 。茶叶的种类繁多 , 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茶叶的发酵程度,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和黄茶等六大类 。中国传统的茶叶制作技艺十分精湛,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 (部分品种)、干燥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
赤脚踩茶叶是一种传统的制茶工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赤脚踩茶叶的目的是通过脚踩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去除 , 使得茶叶更加细嫩、柔软和香气浓郁 。这种工艺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深刻的了解 。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赤脚踩茶叶这种传统的制茶工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制作方式被引入,传统的赤脚踩茶叶工艺逐渐失去了市场 。另一方面 , 由于赤脚踩茶叶工艺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很多年轻的茶农不愿意去学习这种工艺,导致这种传统的制茶工艺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 。
因此,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茶叶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加强对传统制茶工艺的宣传和推广 , 鼓励茶农学习和掌握传统的制茶工艺,加强对传统制茶工艺的保护和扶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的赤脚踩茶叶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 , 并为茶叶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赤脚踩茶叶是一种传统的制茶工艺,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这种工艺的目的是通过脚踩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去除,使得茶叶更加细嫩、柔软和香气浓郁 。然而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赤脚踩茶叶这种传统的制茶工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