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描写食物味道的诗句

1.表达食品香味的诗句友朋设宴庆云楼 , 
美食十二配郎酒 。
觚觥交错杯杯?。?
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 。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 。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 。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 , 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
也有形容酒的:开坛十里香 隔壁千家醉
2.描写食物味道的句子句子如下: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饱满 回味悠长 软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玉盘珍馐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凤髓龙肝 回味无穷 唇齿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无穷
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嗯 , 看起来就很好吃 。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 。透过外皮儿 , 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纯美的汤汁儿.
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 。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 。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 。
好词:
美味 清润 浓香 解暑 冰凉 清淡 麻辣 鲜香 爽滑 香醇 甜爽 甘饴 咖啡 秘制 香辣 配制 特产 透亮 开胃 滑润
凉爽爽 黏糊糊 滑溜溜 酸溜溜
香味浓郁 清凉爽口 晶莹如玉 冰凉可口 胃口大开 味甜似蜜 清香扑鼻 色泽分明 酸甜适中
满口生津 玉液琼浆 肥而不腻 大饱口福 回味无穷 香气扑鼻 细嚼慢咽 别有风味 美味佳肴
好句:
柑橘是海盐的特产,橘子皮里面住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小月亮,亲亲热热地住在一所房子里 。
【古代关于描写食物味道的诗句】
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 , 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
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那水灵灵、红艳艳的枣像天上密密麻麻、闪闪烁烁的繁星 , 一个个都眨着调皮的眼睛 。
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 ,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
小混沌,个小,皮薄 , 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 , 好鲜美!
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
烤红薯焦糊糊的 , 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 , 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 , 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
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
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
3.形容好吃的古代诗句,能琅琅上口的,不要形容某个食物的诗句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 , 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 , 在黄冈时,尝戏 东坡肉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 。
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 。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 。
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 。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 。
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 , 待它自熟莫催它 , 火候足时它自美 。”
“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 。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
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 , 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 , 《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 , 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 , 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 。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 。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 。
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 。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 , 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 。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 , 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 。
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 , 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 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 , 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 , 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
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
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 。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 。
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 。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 , 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扩展资料:
现在的东坡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 , 肥瘦结合 , 肥而不腻 , 软糯合口,入口即化,配上料酒和调料味道妙不可言 。
不过苏东坡当时的东坡肉可不是这么美味的啊,当时的东坡肉也就是煮一下,弄点盐,没有那么多调料搁现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过对于宋代的时候的那些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东西了 。所以真正的由苏东坡做的东坡肉就是市场上贱卖的廉价猪肉,然后用清水煮的 。
有点味道的东坡肉也就是从明代的时候开始的 , 挑选上等的猪肉 , 要肥瘦相间,烹饪的时候也加入了很多调料 , 糖,酱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较重,明代时候的东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东坡肉 。不过,如果没有宋代时候苏东坡解锁了猪肉,猪肉可能现在 。
4.关于味道的诗句相见欢
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乡子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 , 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瑞鹧鸪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 , 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5.形容食物味道好的句子有哪些1. 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
2. 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 , 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 , 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3. 那水灵灵、红艳艳的枣像天上密密麻麻、闪闪烁烁的繁星 , 一个个都眨着调皮的眼睛 。
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知引来多少小孩儿渴求的目光 。
4. 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 , 好鲜美!
5. 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 , 煞是好看 。
6. 烤红薯焦糊糊的 , 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
7. 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 , 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 , 先文其香 。
8. 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 , 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 , 很好看 。
9. 软玉温香嚼米线,琼汁甘露饮高汤 。
10. 软硬兼施,老少咸宜,甜辣皆适,色香俱佳 。
6.形容味道的诗句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 , 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 , 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 , 竹笋焖猪肉” 。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
“秋来霜露满园东 , 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 ,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
7.有哪些描写食物的古诗词文“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 。”
诗句出处:《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
风波千里别,书信二年稀 。乍见悲兼喜,犹惊是与非 。
身名判作梦,杯盏莫相违 。草馆同床宿 , 沙头待月归 。
春深乡路远,老去宦情微 。魏阙何由到,荆州且共依 。
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 。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
开张图卷轴 , 颠倒醉衫衣 。莼菜银丝嫩 , 鲈鱼雪片肥 。
怜君诗似涌,赠我笔如飞 。会遣诸伶唱,篇篇入禁 。
纤指破新橙
出自周邦彦的《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 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 直是少人行 。
诗人的话,苏东坡很有名啊,东坡肉什么的 , 袁枚也算吧,他自己写了本书叫随园食谱
关于写美食的有很多比如:
1、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寄胡饼与杨万州》
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
南宋陆游《蔬食戏书》
新津韭黄天下无 , 色如鹅黄三尺余 。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
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陆游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苏轼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 。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从来识英物 , 试教啼看定何如 。
饼赋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 , 霜成口外 。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 。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 。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
过土山寨黄庭坚
南风日日纵篙撑 , 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
2、像有些事物许多事人也都称赞过 。
食竹笋
竹笋以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而被视为“菜中珍品” , 初上市时物稀价贵,李商隐赞道:“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白居易《食笋》亦云:“……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大加赞赏竹笋“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陆游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盛赞江西的“猫头笋” 。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 , 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对鲜笋烧鲥鱼的赞美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
食松花
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为贡品 。唐朝女皇武则天十分喜欢松花,她常喜食一种用松花制作的“小精糕” 。苏东坡也爱吃用松花做的食品 , 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饭共蒸 , 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歌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 , 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
食白菜
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喜食“东坡肉”的苏东坡 , 也以“白菘类羔豚”、“白菜赛糕肠”来赞美它 。他常用菘菜、蔓菁、荠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东坡羹”,并赋诗云:“开心暖胃闲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
食栗子
栗子,又称板栗、毛栗、凤栗、栗果等,常食可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苏辙有诗赞曰:“老去自添腰脚病 , 山翁服栗旧传方 。”按李时珍介绍,“以袋盛生栗 , 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 , 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
食梅花
梅花既是著名观赏花木 , 又是一味良药,药用以白梅为主,有“除烦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用 。杨万里最喜欢用鲜梅花蘸蜜食用 , 并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庆长叔招饮》诗云:“南烹北果聚君家 , 象箸水盘物物佳 。只有蔗霜分不开,老夫自要嚼梅花 。”
食百合
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 , 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之物为人们所钟爱,是一种营养丰富、利脾润肺的食品 。陆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气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
食荠菜
荠菜别名野菜、地菜、野荠、护生草等,叶嫩根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 。文人雅士对它揄扬备至,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诗句 。陆游更是嗜荠成癖,咏诗赞其鲜润和香口:“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甚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了 。
食茼蒿
茼蒿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 , 煸炒、做汤、凉拌均可 。陆游视茼蒿为天赐佳蔬之一 , 其《初归杂咏》诗云,“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采摘茼蒿仿佛置身于远离人间的仙境 。
食热粥
陆游视食粥为健身养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苏东坡对吃粥也很有兴趣,在任徐州知州时,一次因高兴喝醉了酒,农民艾贤煮粥给他吃,饭后他感到很自在,于是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 , 更识人间有真味 。”既赞美了粥的可口,又颂扬了农民的情义 。清代阮葵生也有咏粥佳句:“香于酪乳腻于茶,一味和嘈润齿牙”;“居然入口融无哽,不得沾唇呷有声”,可谓深得食粥个中三味了 。
食菊花
菊花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 , 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惯,“东篱同坐尝花筵 , 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 , 正是写食菊的乐趣 。菊花入馔,备受诗人青睐 。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 , 宝馔且调兰 。”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 , 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郑所南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 , 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 。”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陆游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的诗句 。郑板桥的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描写的就是古代郦县一带饮菊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