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的纸是怎样的?

【清代时期的纸是怎样的?】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 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 , 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 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晋代开始 , 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 。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 。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过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 到用藤和桑皮等 。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 。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以避蠹 。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 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 , 耐久性好 。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 , 笔锋明快,当时受到 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 。宋代不但盛产竹纸 , 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 。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 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该时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 , 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 。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人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