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关于秋景的诗句

1.王勃写的描绘江上迷人秋景的诗句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其实就是藤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 ,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 , 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 ,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 , 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 ,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 ,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 , 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 , 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 , 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 , 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2.关于秋天的诗句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 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 , 心怯空房不忍归 。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 临风怀谢公 。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 , 没蕃老将上楼时 。
照他几许人肠断 , 玉兔银蟾远不知 。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 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 , 追旅思,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 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 , 又是凉风暮雨天 。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
3.关于秋色的诗句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还有一些诗句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 , 在今湖南省北部 。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 , 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
眺:远望 。平楚:平野 。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
陇首:山名 , 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 , 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 , 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 , 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 , 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 , 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 , 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 , 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 , 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 。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 , 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 , 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 , 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 , 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 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
听雨吉:雨打枯荷 , 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
4.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是王勃写的再积累描写秋天的诗句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青枫江上秋帆远 , 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 白朴《天净沙·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有关写秋景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 , 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 , 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 , 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 , 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 , 红叶飘零 , 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 , 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 , 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 , 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 , 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 , 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 , 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
6.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芙蓉露下落 , 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王勃关于秋景的诗句】
亭皋木叶下 , 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落霞与孤骛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 , 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 , 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7.关于秋天的诗句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 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 , 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 轻罗已薄未更衣 。
银筝夜久殷勤弄 , 心怯空房不忍归 。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 , 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
蝉吟秋色树 , 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
8.关于秋天的诗句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 , 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1.《赠刘景文》这首描写秋景的古诗全文和配图有吗《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1、译文
荷叶败?。?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惚匦爰亲?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
2、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 虽已青春流逝 , 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 , 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 , 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古人写秋景 , 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 , 显露了勃勃生机 , 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 , 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 , 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 , 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 , 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 , 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2.赠刘景文古诗中关于秋天的诗句赠刘景文古诗中关于秋天的诗句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出自:苏轼《赠刘景文》 。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蠲赖木笆窃诔醵?然崎俾痰氖苯诎 。?
3.赠刘景文的古诗赠刘景文的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赠刘景文 / 冬景》 。
全诗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扩展资料:
一、全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苏轼的《赠刘景文》 , 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 , 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 , 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 , 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 , 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 , 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 , 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 , 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
4.赠刘景文诗中描写的词有哪些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孝孙)的 。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 , 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 , 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