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跟清代徐锡麟的《出塞》相改编而成的句子,并不是真正的古诗 。
拓展知识
1、“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原型是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的句子 。
松江徐氏女咏《岳墓》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随园诗话》
2、“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原型是《出塞》里的句子 。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 , 誓灭胡奴出玉关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3、勘误:并不是《已亥杂诗》的句子
有部分人生搬硬套,说是龚自珍的句子,实际上原句并没有这两句话 。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袁枚的关于中秋的诗句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 。作者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晚年亦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 。作为“一代骚坛主”,袁枚总领文苑近五十年,其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风靡乾嘉(1736一1820)诗坛,使沈德潜鼓吹的拟古“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歪风为之一扫,使清代诗坛别开生面 。《随园诗话》正是袁枚为宣传其“性灵说”美学思想而编撰的著作 。
《随园诗话》的精华是其所阐发的“性灵说”美学思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誉:“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 。”(《谈艺录》)袁枚也自评,“中间抒自己之见解,发潜德之幽光 , 尚有可存”(《与毕制府》) 。综观《随园诗话》诗论,主旨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的条件,主要在于真情、个性、诗才三要素,并以这三点为轴心生发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构成以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为内涵的“性灵说”诗论体系 。兹略作介绍于下:
一、真情论 。《诗话》认为诗人创作首先必须具有真情,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 。”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并认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 。《诗话》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以与沈德潜的伪道学观点相对抗 。鉴于诗写真情,因此标举诗的美感功能是主要的:“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 。”强调“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借以反对“动称纲常名教”的“诗教”观 。
二、个性论 。《诗话》又认为诗人创作需有个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突出“我”即是强调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审美能力等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 。因为有“我”,故在艺术构思时则要求有独创精神,所谓“精心独运,自出新裁”,才能独抒性灵,“出新意,去陈言”,写出迥不犹人的佳作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个性 , 亦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诗话》主张风格的多样化,“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无所为第一、第二也” 。因此对王士祯的神韵诗既不推崇,亦不贬斥,指出“不过诗中一格耳”,“诗不必首首如是,亦不可不知此种境界” 。《诗话》又着重批判了从明七子到沈德潜的拟古“格调说”及宋诗派末流:“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有拘虚皮傅之见”,“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 , 格律不在性情之外”,“故意走宋人冷径 , 谓之乞儿搬家” 。
三、诗才论 。“性灵”既指性情又包括“笔性灵”的含义 , 表现为才思敏捷 。《诗话》认为,“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聪颖之人,一指便悟” 。袁枚主诗才、天分,但并不废弃学问,故指出“凡多读书为诗家要事,所以必须胸有万卷者” 。只是目的不在以书卷代替灵性,而是“欲其助我神气耳”,为此袁枚反对翁方纲“误把抄书当作诗”,批评“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 。基于主诗才与灵性,《诗话》颇重视性灵者创作构思时所产生的“灵机”“兴会”这一灵感现象,并推崇“天籁最妙”即艺术表现的自然天成、毫不雕琢,为此尤其赞赏“劳人思妇,静狡童矢口而成”式的歌谣 。但袁枚又不反对人功,特别文人诗“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力求之”,所谓“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也” 。此论颇有艺术辩证法 。对于诗歌艺术形象则主张有“生气”或“生趣”,即灵活、生动而感人 , 因为“诗无生趣 , 如木马泥龙 , 徒增人厌” 。欲有“生气”、“生趣”,则语言需生动传神,“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一味白描神活现” , 反对“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以免扼杀诗之生气、生趣 。但倘若用典而“无填砌痕”又“贴切”,则也不一概排斥 。
《诗话》虽有“集思广益”等优点,但当时有人訾其“《诗话》收取太滥”亦不无道理 。原因是袁枚有时并未严格执行其选诗标准 。他曾承认选诗“七病”之一——“徇一己之交情,听他人之求请”——“余作《诗话》,亦不能免”,因此《诗话》中无聊应酬之作并不罕见 。而入选的某些“情诗”感情也不健康,失之于卑靡轻佻,如所选录的其从弟香亭的“情诗”即是 。记事部分偶有象“两雄相悦”一类丑闻,而作者对此抱欣赏态度 。此外 , 袁枚还十分相信所谓“诗谶”,选录了多首,宣扬迷信唯心的思想 。《诗话》引用古诗文多不注明出处,引文亦时有谬误而未曾校订 。这都是《诗话》的缺陷 。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坊刻诗话后》等文中攻击《随园诗话》“论诗全失宗旨”,“造然饰事,陷误少年,蛊惑闺壶 , 自知罪不容诛,而曲引古说,文其奸邪”,“乃名教罪人”等等则纯系封建卫道士口吻,当然不足为训 。
1.袁枚关于秋月的古诗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 。
作者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 , 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 , 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晚年亦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 。作为“一代骚坛主”,袁枚总领文苑近五十年 , 其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风靡乾嘉(1736一1820)诗坛,使沈德潜鼓吹的拟古“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歪风为之一扫,使清代诗坛别开生面 。
《随园诗话》正是袁枚为宣传其“性灵说”美学思想而编撰的著作 。
2.关于月亮中秋的诗句有关中秋节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 , 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 , 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 , 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 , 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 , 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3.谁知道关于中秋的古诗啊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 , 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