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的艺术原则和观赏特性是什么

1.园林景观艺术性原则
园林景观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 。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 , 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 , 单株体量较?。?成从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 , 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
园林景观景观性原则
园林景观既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 。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 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
【园林景观的艺术原则和观赏特性是什么】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在 3000 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 。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 。几千年的历史和中华大地的地理、 气候、 风土等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和特色, 其中包含丰富的古典美学思想,以其独特的空间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协调、淡泊宁静的精神和文明传承 。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 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 而园林建筑中的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很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 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 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 1708 年, 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历时150 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 填湖堆山, 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 40 景,建成大型建筑物 145 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建筑面积逾 16 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 150 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誉为“万园之园”,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 。1860 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现仅存遗址 。中国圆明园能够享誉世界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及珍藏的贵重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更为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堪称一绝 。要想全面了解圆明园的设计艺术,应该从它的建筑设计风格去把握,去鉴赏,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才能真正感受“万园之园”的魅力与独特风格 。古人有云: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古典园林以满足居住与游赏等多重需要为目 的,形成以“山水”为主的独特风格, 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结合,融建筑、 绘画、 文学、 书法、 园艺为一体, 使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圆明园就是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代表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 ,  因水成趣,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 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 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 曲折的水面及亭台、 曲廊、 洲岛、 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 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 ,  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 ,  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 250 座,与水系相结合, 水随山转 ,  山因水活 ,  构成了山复水转、 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 ,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 是全国疆域“九洲”之象征 。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 ,  又彼此相借成景 。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 。西岸的坦坦荡荡, 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 。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 ,  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 。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水法引水入室 ,  转动风扇,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 。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 , 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建筑规模集全国之大成,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乾隆皇帝曾经六巡江浙, 西巡五台,东巡岱岳 , 巡游热河、 盛京和盘山等地 。每至一地, 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 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 ,  回京后在园内仿建 。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 。在山环水绕之中,圆明园分布着 140 多个景区, 其中有 50 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  如“平湖秋月 ”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 、“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  不仅模仿建筑, 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 、 仿庐山的“西峰秀色” 、 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等等 ,  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 。集殿堂、 楼阁、 亭台、 轩榭、 馆斋、 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 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 外观造形、 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扇面形、 圆镜形、 工字形、 山字形、十字形等等 。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 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 层层进深, 形成了丰富多彩、 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法国传教士王志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 ,  形式变化较多 ,  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 。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 ,  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 。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 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圆明园设计艺术之别具境界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 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 ,  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技术之大成,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 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通过西方传教士的宣传而蜚声欧洲,对 18 世纪欧洲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法国大文豪雨果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分别作为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 ,  称后者为理念艺术,他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 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