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abs和cbs的区别

abs系统是防抱死制动系统,cbs系统是制动力分配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功能是不同的 , 有一些高端摩托车会配备abs系统和cbs系统 。abs系统可以防止紧急制动时车轮出现抱死现象 , cbs系统可以给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分配制动力 。
abs系统汽车上也是有的,这个系统对于行驶稳定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在紧急制动时车轮出现了抱死现象,那么驾驶员是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的,也无法让车辆减速,这个状态是非常危险的 。
如果有了abs系统,那么在紧急制动时abs系统可以让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这样可以防止车轮抱死 。
如果车轮不抱死 , 那驾驶员可以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并且还可以让车辆减速 。
abs在汽车上是标准配置,几乎每一辆汽车都会配备abs系统 。
但是abs系统在摩托车上并不是标准配置,有一些摩托车是不会配备abs系统的 。
建议大家在购买摩托车时选择配备abs系统的车型 , 这样可以提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
在骑摩托车时 , 建议大家佩戴头盔和护具,并且最好穿专业的骑行服,这样可以保护驾驶员 。
作为汽车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制动防抱死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如今早已是普及型配置 。这项重要且可靠的安全措施,于上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 。那时,很多搭载ABS系统的车型,都会将这一配置当作卖点来展示 。然而,ABS系统其实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设计、研发和测试过程 , 才最终普及到汽车领域中 。
本文梳理了车用ABS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时间线,让大家清晰地了解这项汽车安全技术的前世今生 。
ABS源自航空领域
20世纪初,飞机刚刚诞生 。那时的飞机在着陆时 , 需要飞行员采取“临界制动(Threshold Braking)”的操作来减速 。飞行员必须在机轮出现抱死前尽可能全力制动 , 并通过主观判断,在机轮即将被抱死的瞬间减轻制动力,以此保持机轮不被抱死 。光是看文字描述,就能感到当时飞机降落的制动操作难度 。
1929年 , 法国机械工程师Gabriel Voisin为当时的飞机设计了一款机械式防抱死制动器,帮助飞行员告别了高难度的“临界制动”操作 。其工作方式为,当机轮被制动抱死的瞬间,与机轮同轴的质量飞轮会随惯性继续旋转 。飞轮转过一定角度后 , 其上的触点会打开一个阀门,改变制动液流向,暂时不驱动制动分泵活塞,使制动力短暂消失 。这项设计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飞机着陆的难度,使飞行更安全 。
初步下探到汽车应用
早在1936年,梅赛德斯-奔驰便与合作伙伴一同研发适用于汽车的ABS系统 。他们努力工作了20年,初步开发出了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 。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ABS都还是飞机的专享配置 。
首先配备机械式ABS的Jensen FF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少数运动型汽车开始使用名为Maxaret的机械式ABS,该系统由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和邓禄普公司共同研发 。其工作方式 , 与前文提到的飞机起落架用ABS大致相同 。但由于该装置成本很高且体积过大 , 因此无法得到推广 。
老牌车企帮助ABS实现普及
【摩托车abs和cbs的区别】
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福特集团开始为雷鸟和林肯大陆车型配备后轮ABS系统,这是ABS首次出现在美系车上 。尽管上述早期的开发和应用仅是尝试 , 但不可否认,福特、梅赛德斯-奔驰、邓禄普等企业,以及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都对ABS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梅赛德斯-奔驰用S级轿车测试电控四轮ABS系统
1978年 , 在持续研发40余年后,梅赛德斯-奔驰终于将电控四轮ABS系统应用到了奔驰S级(W116)旗舰轿车上 。而宝马公司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电控液压ABS系统装到了他们的K100摩托车上 。至此 , 由机电、液力联动的现代化ABS系统逐渐定型,并开始普及到道路交通的应用中 。
当下ABS的功能已越发强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 随着电控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ABS系统已成为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标准配置,市场上也早已不再有把ABS当作卖点的商品车 。
ABS可以实现多种驾驶辅助和主动安全功能 ABS可以实现多种驾驶辅助和主动安全功能
作为成熟的电控制动系统,当今的ABS已经能根据需要主动为某个或某几个车轮减速,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诸如牵引力控制TC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车身稳定控制ESC , 全速域巡航控制ACC,以及自动紧急制动AEB等丰富的驾驶辅助和主动安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