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农田种植现状是怎样的?

【日喀则农田种植现状是怎样的?】
利用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及田间试验数据资源,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日喀则地区主要粮食生产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相关特性 。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大部分农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全氮含量不高,且分布不均匀,磷、钾呈现中等偏下水平,pH多在7.5~8.5之间,呈弱碱性;全氮、海拔(4300m以下)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H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影响明显 。
本副区地方品种形态多样 , 大都大穗大粒、秆高、易染锈病 。代表品种有山南白麦、拉萨无芒红、昌都小麦、太昭红麦等春小麦 。察隅有少量冬小麦 。20世纪50年代曾推广从日喀则农田中穗选育成的日农2号,同时从外地引进不少品种试种,其中南大2419表现较好,在林芝一带以春种为主 , 在昌都、阿坝、甘孜的低海拔地区以冬种为主,一度面积较大 。60年代初开始推广的肥麦(Heine Hvede,德国)高产 , 抗条锈?。?0年代末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占冬小麦面积的80%左右,直到80年代末仍是本副区的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肥麦的推广使本副区冬小麦的比重大大增加 。本副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60年代前后还有日喀则7号、日喀则8号、藏春6号、藏春17等;70年代后有日喀则12、日喀则54、日喀则84和冬小麦高加索 。进入80年代冬小麦面积急剧压缩,推广的春小麦主要有日喀15、日喀16;冬小麦有藏冬10号、昌冬1号、江孜201等 。90年代 , 冬小麦仍以肥麦为主,面积较大的还有藏冬16、山冬1号等;春小麦有藏春10号、山春1号、白麦1号、日喀则23、日喀则24、日喀则2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