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欢迎阅读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
韵译:
苍松下 , 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 , 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
赏析
此诗为五言绝句,一共只二十个字,采用问答的方式,通过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让读者感受到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对话场景 ? 山中、松下、云深
诗人? 问:师在何处?
童子? 答:采药去 , 在山中,云深处 。
对于此诗的意趣,大多读者都以为写出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我以为这样的解读落了俗套 。还是让我们从诗的整体上来再品味一番吧 。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言简意丰 。
一首五绝,就表达出了一幅清晰而美好的诗人与童子的问答场面,其中人物有三个:诗人 , 童子,隐者(隐在画面背后,没直接出现) 。场景三物:山中、松下、云深 。并且连诗人的问话:“你师傅到哪里去了?”都进行了省略,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中,让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有这句问话的 。之于场景,其实只有三个名词:山、松、云,简略到了不能再简略的程度,可谓是字字珠玑 。但它却表达出了相当丰厚的诗情画意 , 隐者的形象,诗人寻之而不遇的感受等 。
诗的第二个特点是:言近旨远 。
前人都说了,这首诗的语言,是非常的家常话 , 通俗明了,谁都能读懂,过去选在《千家诗》里,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现在同样地还是放在小学课本里,让孩子们来阅读与背记的,可见它的通俗性 。然而 , 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它却孕涵着丰富的意趣 。作为场景的那三个物,却不是轻易让它上?。ㄓ孟执?嬖谥饕迕姥У氖摈执?nbsp;, 叫“在场”)的,它有如戏剧中的道具,都是能以一当十的 。松,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 , 它是高洁的象征 , 这里在场的松,显然不是小松 , 而是大松、老松、古松,或叫它苍松的,何以见得,因为诗人与童子的'对话是在“松下”进行的 。云 , 说它是“云深”,一个“深”字,把山的崇高一并说出了,我们知道,只有山高,方有云深的,山高云深,亦让我们知晓了隐者的品性,它是真隐,而非小隐,或浅隐,更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假隐 。隐者不在,他去做什么去了呢?是采药去了,可见隐者,是一位确确实实的自食其力的人,采药是一位隐者的真正行当,他是一位济世活人、品性高洁的真正隐者 。因为他的采药是他的本真,是他自由自在的行迹,临行不必与童子交待到某处去的,也许是天天如此,他的行踪如闲云野鹤一般 。诗人一心想寻访的隐者,虽然在诗中,始终没有正面出?。?隐在背后,但他的品性与气质 , 却又让我们能够得以窥见 , 如在目前 。
诗的第三个特点:松明云深 。
如果我们把这首小诗比作一幅山水画,那么它的近景即是:松下,诗人与童子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对话,这个画面是清晰明了的,我们简称之为“松明”;远景却是:茫茫白云,高山崇岭,在那云雾漂渺之中,有一位采药的隐者 。我们称之为“云深” 。在这样一幅近景明朗而远景渺茫的画卷中,诗人想表现的 , 却是在那远景之中 , 是那位想寻访的隐者,他才是诗人向往已久的人,然而,你一心想来寻访,他却又偏偏不在,而是在大那大山深处、云雾之中,到此为止的还只能让你向往而已,所以,从思维的方面来讲,这位隐者,还是让你只能去向往,还对你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诗的艺术效果上说 , 近处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场景虽是十分的明朗,然而那想寻访的隐者,还是“隐”在白云的深处,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景结情”的手法,那景是一种发散的景,让人想捉摸,然而又捉摸不透的迷人之境,于是 , 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茫茫”的空白 。
诗的第四个特点:不遇之遇 。
前人已经说到过,这一首小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它也有一个诗人寻访隐的情感起伏 , 第一句,说明诗人老远的地赶来,想拜访他心仪已久的隐者,然而,那时不象现在的通讯方便,没能预约,所以当诗人到来,隐者却出门采药去了,但还好 , 还有隐者的侍从童子在,所以怀着急切的心情,向童子寻问,问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诗的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 , 第一句说“师傅采药去了”,这句话让诗人有失落的情感,因为想拜访的人终于是不在家;诗的第三句:“只在此山中” , 又似乎能让诗人的情感上涨,因为师傅虽不在,但还不远的?。?就在此山中的啊,似乎让诗人和读者,都感觉到了能拜访到的希望;然而,最末一句 , 却又是让诗人感觉到了彻底的无望,那是一种近在咫尺的远吧?
根据以上对诗人情感起伏的分析 , 一般人都说,这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寻访隐者不遇的惆怅之情 。但由于我们分析了这首小诗的前面的三个特点 , 从而让这首诗的欣赏上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对此,我们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以为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寻隐者不遇的另外一种感受,即是不遇之遇的心灵感受 。如果诗人因为寻访隐者,只有不愉快的感受,我想诗就不会写成这个样子了,那诗中,无处不在突显着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虽然没能与隐者见上面、说上话,但那隐者的品性却能通过诗人的双眼感觉到(山高、云深、松苍),能通过童子的答话(采药、自行自在)而知晓到 。所以,我以为诗人的这次寻访,虽与隐者不遇 , 但却是一次不遇之遇,不遇如遇、不遇似遇的遇,是一次精神之遇 。正因为诗人有了这种感受,所以才有这首诗 , 这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写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子猷访戴的故事,王子猷于雪夜去访戴安道,当到得戴的门口时,又突然返回,说是乘兴而来的,现在兴趣没有,所以要回去了 。子猷访戴兴尽了,回去的,子猷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故事是别人为他写的 。而贾岛呢?他的这次寻访,虽然不遇,他的兴趣没有了吗?显然不是,如果他是非常地没有了兴趣,他还会“自己”写下这首诗情深郁的诗来吗?所以,我以为,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不遇之遇的感受,可能是一种更为深沉而内在的精神感受 。
寻隐者不遇古诗带拼音1、古诗《寻隐者不遇》意思: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
2、《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朝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古诗带拼音如下:
寻?xún?隐?yǐn?者?zhě?不?bù?遇?yù 。
(唐táng)?贾?jiǎ?岛?dǎo 。
松?sōng?下?xià?问?wèn?童?tóng?子?zǐ,
言?yán?师?shī?采?cǎi?药?yào?去?qù 。
只?zhǐ?在?zài?此?cǐ?山?shān?中?zhōng , 
云?yún?深?shēn?不?bù?知?zhī?处?chù 。
注释:
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
言:回答,说 。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
处:行踪,所在 。
白话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 , 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
【寻隐者不遇古诗解释】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 , 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