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市镇位于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东北部,是福建西陲重镇,闽粤两省交通要冲 。自明隆庆四年(1470)建镇至今,有53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名镇 。一直以来,古镇丰富的山林资源催生了一代代的养蜂人,坎市蜂蜜也以“自然纯正、味美价扬”而大有名气 。近年来,坎市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养蜂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大念坎市“养蜂致富经” 。
小小蜜蜂大文章
坎市镇养蜂历史悠久,从何时开始现已无从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古镇丰富的山林资源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当地养蜂业历代相传、经久不竭的基础 。
另据百度百科: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 。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20倍 。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蜂产品正在“回归大自然”的时代潮流中,体现出应有的、无可取代的自身价值 。
坎市镇农业站站长、养蜂协会秘书长林煜春告诉采访人员:“独特的产业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决定了我们把养蜂业当作坎市农业新增长点和特色产业来抓 。”
为了改变历来分散养蜂、规模弱小、技术有限的局面,2003年6月,在坎市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龙岩市第一家养蜂协会――坎市镇养蜂协会,而后又成立了养蜂协会党支部 。“我们希望借助行业协会‘抱团’的力量和党支部成员带头、示范、服务的功能,不断探索当地养蜂业发展的路子 。”
通过五六年的努力,坎市镇的养蜂业得到蓬勃发展,养蜂户由协会成立之初的36户发展到现在的89户;蜂群总数由成立之初的950群发展到现在4500多群,蜂产品经销店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总产值由原来的5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200多万元 。
齐心协力促发展
张钢明是坎市镇养蜂协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养蜂致富户” 。十多年的养蜂经历和对养蜂业的无限热情,让他成为这个行业协会的领头人 。他养蜂113群,平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早已在坎市闹市中心购置一栋80多万房屋 。在谈到自己的成就以及全镇的养蜂业时,张钢明告诉采访人员:这些都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协会、协会党支部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 。
2004年镇政府专门出台鼓励措施,拨出专款奖励养蜂户(每户根据规模给予30元到50元不等的奖励),每年都表彰一批养蜂先进户,授予“养蜂大户”奖牌;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拨出专款进行冬季播种紫云英,保障全镇蜜蜂安全越冬和增加蜜源;以此鼓励蜂农的养蜂积极性 。政府每年想方设法支持协会党支部开展各种养蜂技术培训班,提高全体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 。
镇养蜂协会为了提高蜂农的效益,不懈地努力,多方面争取资金,举办班培训 。五年来协会在镇区组织举办蜂农培训班4期次,组织下县培训3次,聘请福建农林大学陈崇羔教授、陈大年副教授等省市内专家前来授课多次,好几次培训班原来培训人数60人,结果来了100多人,连临近的高陂、培丰镇的蜂农也赶过来 。多次前来授课的陈崇羔教授对培训组织工作和蜂农的求知欲赞叹不已 。
去年7月18日,在永定县科协与县养蜂协会的帮助下,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王丽华副教授,来到坎市养蜂协会举办养蜂主导产业技术培班 。来自坎市镇及周边的蜂农5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王教授介绍了意大利蜜蜂饲养管理方法,大(小)蜂螨及大(小)蜡螟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还就有关蜜蜂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尽讲解 。蜂农们听得津津有味,就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踊跃提问,专家一一解答,释疑解难,会场气氛热烈,互动效果良好 。会后,王教授还到养蜂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了预期培训目的 。
协会党支部经常组织蜂农定期召开技术座谈会,交流养蜂技术;组织技术骨干下村入户指导;还协同镇农业站、科协把养蜂技术送到农村 。2007年在文馆、浮山各办一期交流活动 。这种送技术到山上的方式深受蜂农喜爱 。由于培训交流活动的多次成功举办,大大地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 。在抗击2008年的冰雪灾和幼虫病时,蜂农的技术水平大为提高 。
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以真情换真爱,关爱蜂农,支持蜂农,使蜂农感觉到协会支部是蜂农的家 。党支部每年都组织慰问困难党员;蜂农有碰到天灾人祸、生病住院,支部都派人慰问 。组织温暖,凝聚了蜂农的心,年轻的蜂农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邻近乡镇的蜂农都渴望加入养蜂协会 。
协会积极协助蜂农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大力宣传蜂产品的好处,鼓励消费蜂产品;有些新蜂农和养蜂大户销售蜂蜜存在困难,支部和党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销售,仅三年支部为蜂农外销厦门、龙岩等地蜜蜂2万多斤,蜂王浆300多斤,产值10多万元 。
甜蜜事业致富忙
在镇有关领导和协会领导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养蜂协会协员、新罗村林灿斌养蜂基地 。在一片郁郁葱葱丛林之中,缕缕阳光穿过叶缝照在四方型的蜂箱上,一个个整齐蜂箱地排放在树木之下,勤劳勇敢的蜜蜂唱着歌儿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场主林灿斌正在和其他的蜂农切磋意大利蜜蜂的培育技术 。他养了80多箱的意大利蜜蜂,年产值15万多 。下一步他计划趁热打铁,拓展养蜂基地、扩大养蜂规模,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行的张钢明会长坚定地告诉采访人员:养蜂协会和协会党支部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统一蜂蜜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蜂农诚信经营理念,做好坎市“蜜蜂大文章” 。
协会会员不仅自己养好蜂,争取好效益,还时时把其他蜂农的利益放在心头 。住在坎市镇区的方永源是养蜂协会的副会长,年近七旬的他仍然神采奕奕,看上去像是40、50岁的人 。有40、50年的养蜂经验的他已成为养蜂协会中的行家里手 。他把房子的屋顶、阳台、栏杆、旧房子变成养蜂场,每年培育蜂种低价供其他新蜂农使用;他在镇区经营一个蜂产品门市部,薄利经营各种养蜂配套工具;他的“方氏蜂蜜”更是远近闻名 。由于养蜂经验丰富,许多的蜂农遇到疑难问题都来求助,每一次老方都热心的给予帮忙解决 。有时一个电话过来,他就放下手中的事情,上门去帮忙 。老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养蜂当作爱好 。大家都是蜂友,相互帮忙,不图回报,这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蜜蜂的社会里,工蜂寿命最短,只有一个多月,雄蜂次之,比较长寿的能活3到4个月,蜂王最长寿,能活好几年 。不过在蜂农们看来,蜂王活太久不是什么好事 , 首先,蜂王年迈之后产卵能力下降 , 蜂群会退蜂,影响蜂蜜产量 。其次,老蜂王分泌的信息素不够强 , 镇不住蜂群 , 会导致蜂群分蜂或逃群 。
一般说来,蜂农只会“使用”一只蜂王的鼎盛期,一旦进入衰退期 , 就会果断把蜂王换掉,那么,怎么判断蜂王是否年老色衰,需要更换呢?养蜂30多年的老师傅表示:主要得看蜂群有没有出现下面四个迹象
一、产卵量减少
如前所言,处于鼎盛期的蜂王产卵量极大,子脾圈分布的范围也广,除非天气突然变化(连续的阴雨天气),否则蜂王不会减少产卵量 , 所以一旦蜂箱内蜂王的产卵量明显降低,就说明这一群蜂的蜂王已经有点“透支”了 。
【古镇“养蜂经”|养蜂技术】
二、子脾圈的质量
身体好的蜂王产卵能力强,会在每一个巢房里产卵 , 子脾的封盖率非常高 。而老蜂王每产一颗卵都要耗费掉很多力气,子脾出现空房的情况很多,封盖子脾当然也不能成片出现了 。
三、蜂王身边“侍从”的数量
处于鼎盛期的蜂王,会分泌出极强的信息素,能吸引到多位侍从蜂来喂它蜂王浆 , 而年迈的蜂王分泌信息素能力减弱,身边的侍从就会变少,数量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
四、是蜂王产雄蜂位置
贯穿蜂王整个“蜂生” , 蜂王都会生产它们的配偶,但生产雄蜂的位置有很大的区别 , 如果蜂王在鼎盛期,一般会把雄蜂生产在子脾圈的边缘,而进入衰退期之后,就会产在子脾的中间了 。以上四点,就是判断一个蜂箱的蜂王是否年老色衰的迹象,满足的条件越多,说明这箱蜂的蜂王衰老迹象越明显,不管是新手蜂农还是老蜂农,都得着手尽快换蜂王,才能保证蜂群稳定的产出蜂蜜 。
- 林三是什么电视剧的
- 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项目
- coros是什么牌子
- 重庆美女演员周萍“蔡倩云”都演过哪些电视剧呀?
- 诗句中带有“来”,“去”的诗句,有哪些
- “洗衣服”用英语怎么说?
- 农业部门与盐业部门就何为“饲料添加剂氯化钠”何为“盐”
- 88平米西班牙“异形”公寓黑白两色包涵的睿智和博雅
- 推广小份菜有哪些好处?
- 徐州市教育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