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家教育好么?

我家宝宝快2岁的时候还不怎么说话,当时小区的同龄的孩子都能说好多话了,我就有点着急了 。后来朋友提起优家教育的,据说她们是根据需要定制化的早教 。我就找到了她们 。老师入户做了一次测评,就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我们平时引导和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不正确 。比如说我们太善解人意了,孩子要什么东西,不用等他说,我们全理解了做了 。我们给孩子买的绘本书也不太合适,对宝宝语言发展也不利等等 。大概过了几个月,我的孩子脾气变好了 , 慢慢也变得爱说了 。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出门遛娃 , 每家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血泪史” 。
孩子没走两步就转身抱大腿,坚决求抱抱 。
但是,老母亲的老腰哦!每次从地上抱起他,就像举重一样,要深吸一口气,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方能举起 。

从8磅到10磅、15磅,逐渐增长到20磅、25磅……再赶上手里拎着东西,抱一会儿手臂就酸得不行 。
所以 , 带娃轻便成了妈妈们出行的最大需求,网络上各种“遛娃神器”也就成为大家的最爱 。
然而,“遛娃神器”有可能是“伤娃利器”!不少神器就因为危险频出 , 质量不合格等原因纷纷下架,比如学步车、轻便折叠车等等 。

但仍有一些合格产品如果使用不当还是会坑娃 。
“省力”之腰凳
它是背带的升级款,因为有一个可以供孩子坐着的小板凳 。
这对于家有6个月到1岁左右宝宝的家长来说,有一个腰凳,出门简直不要太轻松 。
但腰凳虽好,用错了对宝宝的伤害也是不小 。

有的妈妈在宝宝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使用了腰凳,殊不知这对于宝宝还很不成熟的脊椎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
3个月前的宝宝,骨骼很软 , 头控制不稳,整个脊椎呈“C”型,而如果你在这时就给戴上硬梆梆的腰凳 , 无疑是在给他尚未发展成熟的颈椎施加压力 。
如此强行扳直宝宝脆弱的颈椎,很容易造成颈椎损伤 。
医生大多都会建议6个月以后,再给会坐的宝宝使用腰凳 。

如果选择的腰凳不合适,或者没有正确使用,比如上图中右边的示范 。
当宝宝坐在腰凳上 , 腿是垂直挂落时,大腿对膝关节没有任何支撑作用 , 髋关节就会受到很大的力,这样对髋关节的发育极不好 。
正确的做法是 , 当孩子坐在腰凳上,腿要像一个“M”型打开 , 这样髋关节受力均匀,还非常稳固 。
此外 , 当孩子身体蜷缩在背带里,口鼻有可能会被遮住 。
但孩子因肢体控制能力弱,无法调整自己的姿势,长时间这样便容易造成窒息 。美国便曾有14名婴幼儿因为背带和腰凳使用不当而意外死亡 。

“安全”之防丢绳
简简单单的一根绳子,看似人畜无害,甚至商家还会“贴心”地告诉你 , 绳子及部件都采用了柔软材质,绝对不会伤到大人、小孩 。

然并卵 。
深圳的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坐地铁,并把5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用防丢绳给拴了起来,结果姐姐先跑进车厢,弟弟还没有来得及上车,地铁就关门发车了 。

弟弟只能在站台上奔跑,跟跑了好一会,绳子被拉断了 , 弟弟也被吓哭了 。
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一般地铁屏蔽门的检测厚度是5毫米,低于这个厚度,检测门是检测不到的 。
而防丢绳长一般是1米5 , 宽度仅有2毫米 。

可就算加厚了就能放心用了?
小区里的一个宝妈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她很早就买了这个防丢绳 。只要去人多的地方,她都会给自己和孩子戴上防丢绳 。
有一次在火锅店,她和孩子正排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绕来绕去,把绳子绕在了脖子上,越想松开越松不开,孩子吓得嗷嗷直哭 。
还有些防丢绳 , 为了不让绳子被轻易拉断,会在里面加入钢丝 。
这回倒是真丢不了 , 可一旦卡在电梯门、旋转门、感应门这类地方,后果轻则摔倒、骨折,严重可能会造成死亡!

“便捷”之滑板车
总有人另辟蹊径,既然遛娃不行,那就让娃自己溜吧 。
儿童滑板车可以说是每个00后小朋友童年中必备的一样玩具了,有这样一车在手,在小伙伴面前拉风又有面儿,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有没有!

然而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专门组织了儿童滑板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每年都有将近三成不合格,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 。
虽然大多数产品能保证基础材质安全,但在一些细节设计上,简直一家一个样 。
出了问题也往往归咎于父母照看不严,孩子自己收不住速度 。
孩子无法像大人一样谨慎、小心 , 而设计师也不会将孩子的鲁莽举动考虑进去 。

上海海关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玩具及婴童用品科的工作人员便曾举例说:
像这种玩具滑板车它的把手,虽然是钢性材料 , 但孩子使用时往往会将身体重心全部压在把手上,这就形成了近似九十度的凸起部分 。
如果儿童跌落在上面,就有可能会产生刺伤身体的风险,这种就叫危险突出物 。
还有一些滑板车把手的保护套很容易被拉脱,一旦在孩子行驶过程中脱落,不仅会引起孩子的慌乱,更容易扶不住把手而摔倒、摔伤 。
滑板车虽酷,更便于让娃自遛,但不管是在购买还是使用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 不要因为一时疏忽而悔恨终生 。

除此之外,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也曾提到过学步车的危害:
1、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在爬行与学步的过程中 , 通过触摸、啃咬、敲打等方式认知世界,学步车剥夺了宝宝这样的 探索 机会;
2、学步车过早让宝宝使用下肢力量,缺乏对腰腹的锻炼,容易造成X或O型腿或踮脚走路的现象、
3、当宝宝在学步车内横冲直撞时 , 会极大削弱宝宝对周围危险的感知 。
根据调查显示,导致婴幼儿跌伤、损伤,学步车已经成为了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明令禁止学步车的销售 。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它能生活带来便利,但也可能存在一些瑕疵 。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一个小瑕疵或者是小隐患,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 所以对于网上吹嘘的“遛娃神器” , 父母们一定要谨慎购买 。
带孩子是一项最累的体力活,这一点也不夸张 。
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完美的“带娃神器” , 如果一定要说,那一个全身心陪伴和照顾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才是最完美的神器 。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平时作为一名老母亲,每天也有三场硬仗要打:晚上陪读,深夜哄睡 , 早上送娃 。

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孩子:写作业磨蹭、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
家庭作业向来有着亲子关系总结者的称号,总感觉孩子虽然放学回家了,但脑子还没回来,不然每天写个作业怎么就这么难呢?

说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太难,但别人家孩子怎么早就做完了?说自己孩子太笨、太懒,看看自己再看看丈夫,难道真是基因变异了不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工作 ,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新闻也是越来越多 。
再来看看晚上睡觉,科学证明孩子的精力真的比成人旺盛许多,半夜12点,猫都困了、狗都倦了,可孩子依然自带充电板,还在熊熊燃烧想上天 。

只要家长催促睡觉,他们总是会找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搪塞,每个磨蹭小孩都是天生的谈判高手,让父母不得不在心急火燎中屈就 。

睡得晚了早上自然就起不来,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你也照样叫不醒一个晚睡的娃 。
只要闹铃一响,父母开启了咆哮模式,孩子嘴里也是连连答应,但是身体却没有丝毫付出行动 。

原本还算富裕的时间 , 硬是被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 刷牙、洗脸、吃饭、穿衣服、找课本、找领巾,一通操作让每次出门都免不了慌慌张张 。

而最怕的还是临出门前孩子一句:“妈,我憋不住了,我要大便!”

在这三点上,孩子们基本可以说是全国统一 , 而大部分父母的应对方式更是如出一辙 。

赶苍蝇式 育儿

“赶苍蝇”这个词,率先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著作《孩子:挑战》中 。
【优家教育好么?】

“不要这样!”
“快点你要迟到了!”
“快点!”
“你现在马上给我出来!”

这就是无数“赶苍蝇”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日常 。
对此鲁道夫分析:孩子都在通过自己的行为刺激家长发怒,而家长的反应就像在说:“苍蝇别来烦我!”

当父母们被孩子的行为激怒时,会很自然地使用“不要”、“停止”、“快点”这样的话,想要让这些行为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就像赶走苍蝇 。

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苍蝇被赶走后通常都会很快的再飞回来,这种骚扰基本上是永无止境的事情 。
放在 育儿 方式上,效果也是一样的,那些脱口而出的“快点儿”,是自然反应,也是无效的训练方法,也只是暗示孩子:父母没到发疯之前,都不需要去听他们的指令 。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有规律的,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操之过急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去对于孩子的脾气秉性进行摸索,慢慢的尝试与孩子进行沟通 。

就像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 曾提到父母如何与老师沟通的话题:

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 , 家长需要做到这几点:

1、保持冷静、平和 , 坚定的态度 , 配合学校的工作;
3、清楚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成为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
其实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孩子,沟通的方式与心态都该是一样的,只是往往面对孩子,父母总会有种:你就该听我的!这样的想法 。

但保持自己的心态、肯定对方、共同解决问题,这3点永远是解决冲突、问题的最佳做法,

孩子之所以磨蹭、不听话,只是因为大部分事情在他的心中没那么重要 , 如果有小朋友找他玩,分分速度快如闪电 。

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我们手中有孩子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以此来诱惑孩子,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
比如说我们有糖,就可以引诱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有手机,孩子也就可以为了手机听我们的……事实证明,这种思维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 没有问题 。

但孩子喜欢的东西好像很多,吃喝玩乐、自由、爱等等,这样一说好像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怎么分?

诱惑孩子也分层次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生理需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 安全需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社交需求(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求(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个人理想和抱负)

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也就是人们先追求满足生理需求,然后再追求安全需求,依次提高 。

比如以前饿的时候人们吃观音土 。观音土有害身体 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人们还吃呢?

因为这时候生理需求处于第一位 , 人们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 。如果温饱这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话,又怎么会估计身体 健康 这个安全问题?
所以,父母在思考给孩子提供哪些需求可以参考这个需求层次模型,适时地的提供恰当的需求来调动孩子积极性 。

以做作业为例,我们来分析下该用哪层需求来满足孩子:

1、生理需求:很多父母会用的物质奖励 , 比如说如果孩子去认真写作业父母就带他们去吃大餐、买好吃的,甚至说直接给孩子钱 。

因为孩子小,对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奖励还是比较重视的 , 因此孩子一般会老老实实的听父母的去做 。

但是用生理需求来诱惑孩子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是因为有物质奖励才去写作业的,所以如果一旦没了物质奖励 , 就可能出现孩子不想写的问题 。

因此从短期来说,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奖励很管用,但是从长期来说,不利于孩子自发主动的去学习,也会歪曲学习的欲求 。
2、安全需求:如果周围都是不安全的,只有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获得安全,那么孩子肯定会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 。

有没有这种场景呢?有!就是父母体罚孩子 。

孩子因为害怕体罚,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不然就挨揍 , 但这比用物质奖励更损害儿童的身心 健康,更加不可?。?

3、社交需求:就像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 游戏 一样,如果周围的朋友都玩 游戏 ,孩子即使原来不玩,为了朋友他也得玩 。

同样 , 如果孩子所处的圈子以认真努力作业为荣,那么孩子为了融入这个圈子,也必然认真去写作业,这就决定了圈子的重要性 。

这种写作业满足孩子社交需求的方法很好,但是这种圈子很难找 , 也很难被父母控制,我们能做的通常只是引导孩子与更出色的人相处 , 但很难完全给他创造这样一个圈子 。
4、尊重需求:如果作业可以给孩子提供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孩子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尊重的话 , 孩子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写作业 。

其实学校和家长一直在营造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尊重和荣誉的氛围,比如老师挡着全体学生的面表扬那些作业书写认真、完成比较好的学生 。

一旦孩子成功建立了从作业中获得尊重的需求模式,那么孩子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写作业 。

但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付出,总是给孩子挑毛病,这里写的不行 , 那里写的不认真,还没体验到荣誉就被各种羞辱,孩子又如何不逃避作业呢?

5、自我需求:你是给我做作业呢吗?我逼你写作业还不是为了你好!学知识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从理论上讲 , 这些“教育”孩子的话语都是建立在自我需求上的 。
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需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孩子就可以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是我们最理想化的教育 。

只是方式方法还有待商榷,我们可以用更温柔的话语慢慢感化孩子,但无疑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像生理、安全这样的低级需求才最容易创造,也最是见效 。

但是这些需求并不是作业本身产生的,一旦我们因为作业给孩子创造的需求消失,那么孩子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 。

所谓治标不治本,而类似实现自我需求这样的高级需求,则需要父母既懂得方法,还要有时间和毅力 , 同时与孩子本身天性也息息相关,在共同因素作用下,才可能实现 。

那么综合看来,最适合的无疑是社交与尊重这样的中层需求,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速度和节奏,才是对生活最好的体验 。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