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
注释
1.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 , 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 , 枯萎一次 。
4.远芳侵古道:芳 , 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 , 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 , 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 , 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 , 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 , 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3]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 , 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 , 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 , 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 , 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 , 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 , 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 , 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 , 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 , 妙在精工 , 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 , 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 , 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 , 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 , 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 , 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酱说忝鳌八捅稹? ,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
名家评论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 , 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 , 如草之滋蔓 。作者正有此意 , 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 , 则贞元起伏 。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 , 得罪权贵 , 贬为江州司马 。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
- 古剑奇谭在哪里可以看全集?
- 语言中班上册有什么古诗
-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五言绝句
- 古巨基情歌王里所有歌的歌名
- 形容花开的古诗
-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有哪些?
- 平遥古城特产有哪些
- 新年祝福的诗句古诗
- 高尔夫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古代叫什么击走,真的假的啊
- 关于乌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