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好演员

魏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好演员
乔志峰
一直以来 , “礼贤下士”都被当成是统治者的美德之一来大肆宣扬 , 甚至时至今日 , 依然很有市场 。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好演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礼贤下士”本身 , 就是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 , 其至少暴露出两方面的问题:1 , 人和人之间不平等 。一个“下”字就清晰地表明 , 统治者对人才假以辞色 , 并非出于对人才的真正尊重和重视 , 而是一种恩赐与施舍;2 , 人治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谁才配称为人才、对人才该如何任用 , 都是统治者说了算 , 全凭个人好恶 ,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 当然更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任用”体系 。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好演员】也正因此 , 所谓的“礼贤下士” , 往往沦为“明君圣主”自我标榜贤明的形象工程 , 以及粉饰太平的那一抹廉价的口红 。“礼贤下士”的主要作用 , 一是收买人心 ,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让那些有才能或自以为有才能的人 , 认为自己是有希望的 , 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出名 , 上位者一定会赏识、提拔自己 , 跻身上流社会、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人人汲汲于功名富贵 , 狗苟蝇营 , 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 , 还哪有精力和心思去闹事?更遑论思考什么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了 。
随便翻几页历史书 , 都可以看到不少对大人物“礼贤下士”的描写和歌颂 。而魏文侯 , 是《资治通鉴》隆重推出的第一个“礼贤下士”的先进典型 。
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 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 。与他有关的最有名的故事 , 就是“皮之不存 , 毛之焉附”——魏文侯一次外出 , 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 。魏文侯问:“你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呢?”那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没了 , 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故事真假很难考证 , 但“皮之不存 , 毛之焉附”却作为成语尽人皆知 , 成为魏文侯“英明神武”的一个注脚为后人津津乐道 。
《资治通鉴》里 , 讲述了魏文侯“礼贤下士”的几个具体事例 。
1 , 魏文侯拜儒门弟子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 , 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 , 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 。四方贤能之士听说了很感动 , 争先恐后前来归附他 。
2 , 一天 , 魏文侯与群臣一起饮酒作乐 , 正在管弦齐鸣、歌舞升平之时 , 突然下起了大雨 。魏文侯却下令准备车马 , 前往郊区山野之中 。左右侍臣不解 , 纷纷拜问:“今天饮酒正酣 , 快活得很 , 外面又下着大雨 , 国君您却要出门 , 打算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 , 虽然这里很快活 , 也不能不遵守约定啊!”于是前去 , 亲自告诉停猎 。
3 , 一次 , 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纷纷拍马屁 , 争先恐后颂扬:“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一个叫任座的大臣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 , 不用来封您的弟弟 , 却封给自己的儿子 , 这算什么仁德君主!”原来 , 不久前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 , 攻克之后 , 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 。魏文侯勃然大怒 , 任座很害怕 , 就快步离开 , 跑到外边去了 。魏文侯又问大臣翟璜对自己怎么看 , 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翟璜说:“臣下我听说只有国君仁德 , 他的臣子才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 , 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闻言大喜 , 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 , 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 , 从此奉为上客 。
上述三件事 , 一直以来被传为美谈 。我记得某大学副教授在《百家讲坛》上 , 对此也赞誉有加 。可是 , 如果我们对这三件事稍加推敲 , 便会发现并非那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