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张建伟丨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二 )


沿着五臣的路子继续挖掘阮籍《咏怀》诗微言大义的还有元人刘履《选诗补注》、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陈沆《诗比兴笺》、蒋师爚《咏怀诗注》、古直《阮嗣宗诗笺定本》、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 , 以及现代学者陈伯君《阮籍集校注》、郭光《阮籍集校注》 , 靳极苍《阮籍咏怀诗详解》等 , 他们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读阮籍《咏怀》诗 , 深入剖析了一些诗篇的隐微之意 , 但也存在牵强附会之处 。真正抛开时事 , 从诗歌本身入手解释诗歌的是黄侃《咏怀诗补注》 。
关于以史证诗导致的弊病 , 黄庭坚有着深刻的认识 , 他在《大雅堂记》中说:“子美诗妙处 , 乃在无意于文 。夫无意而意已至 , 非广之以《国风》《雅》《颂》 , 深之以《离骚》《九歌》 , 安能咀嚼其意味 , 闯然入其门邪!故使后生辈自求之 , 则得之深矣 。使后之登大雅之堂者 , 能以余说而求之 , 则思过半矣 。彼喜穿凿者 , 弃其大旨 , 取其发兴 , 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 , 以为物物皆有所托 , 如世商度隐语者 , 则子美之诗委地矣 。”(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因为杜甫被视为忠君的典范 , 因此有些人解读杜甫诗歌 , 完全比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 认为杜诗中的人与物都有寄托 , 解读诗歌变成了猜谜游戏 , 卞东波称之为“过度阐释”(《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 。
诗词歌赋|张建伟丨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庭坚像 资料图片
钱锺书先生认为 , 即使诗歌反映了历史 , 诗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 他说:“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 , 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 , 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 , 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宋诗选注》序)诗歌从历史中进行提炼与升华 , 会取得史书无法达到的效果 。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诗的真实所以高于历史的真实者 , 因为自然现象界是未经发掘的矿坑 , 文艺所创造的世界是提炼过的不存一点渣滓的赤金纯钢 。”(《想象与写实》 ,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两位先生都指出了诗歌不同于历史的独特性 , 即使反映历史 , 诗歌表现得更鲜明、更具体 , 既具有抽象性 , 又具有形象性 。
罗宗强先生评价杜甫诗时说:“以时事入诗并不是诗的‘时事’ , ‘诗史’并不是用诗写的史书……一部史书 , 为我们提供的史料要丰富得多……历史科学总结人类的活动规律 , 记录人类历史活动的情状……它用的是理性的观察、分析、判断、概括、叙述 。它提供的是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而杜诗提供的 , 却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无比丰富的画面 。”(《李杜论略》)罗先生虽然评论的是杜诗 , 其实具有普遍性 , 也适用于阮籍诗歌 。作为诗歌阐释方法中的一种 , 以史证诗有其适用范围 , 在具体方法上 , 注释典故 , 需要找到古典与今典的相似性 , 阐释比兴手法 , 也需知人论世 , 契合诗人所处环境 。
诗词歌赋|张建伟丨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杜论略》书影 资料图片
伟大的诗歌 , 既与历史相关 , 又有超越历史的普遍性 。诗歌创作的激发因素与时代有关 , 同时诗歌又具有一种永恒性 , 解释了人性或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例如 , 清人马墣对陶渊明《述酒》等有政治倾向的诗 , 持有一种似乎矛盾的态度 , 他在《陶诗本义》中引用了大量以史证诗的观点 , 又说这些诗“晋宋之事在其中 , 又不专言晋宋也”(《陶诗本义》卷四 , 乾隆三十五年吴肇元与善堂刻本) 。诗歌既和时代有关 , 又是一种历史发展规律的概括 , 这样的诗具有多义性 , 往往更耐人琢磨回味 , 相比于主旨确定的作品 , 艺术价值更高 , 具有更大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