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欧阳净:一旦发生了肝损害,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人物档案:欧阳净 , 博士 , 副主任药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 ,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科教科科长 , 药剂科副主任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临床试验研究协作组常务委员 , 重庆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 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委员 。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欧阳博士 , 您好!听说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效果很好 , 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
【「专家访谈」欧阳净:一旦发生了肝损害,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欧阳净博士:《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人数达2.9亿 , 约81.1%合并血脂异常 。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调脂治疗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 。
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丁酸类、烟酸类、依折麦布、普罗布考、PCSK9抑制剂等 。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 。
因此 ,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 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 , 是目前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药物 。 研究显示 , 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1.0 mmol/L , 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中风和致命冠状动脉事件)降低21% 。 此外 , 他汀类药物治疗还有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和抗炎等有益作用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 mmol/L 。 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治疗目标应为LDL-C<1.8 mmol/L 。
接受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占37% , LDL-C达标率仅为25.8% 。 造成亚洲和中国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达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其中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肉损害有很大关系 。
采访人员:他汀类药物为什么会引起肝脏损害?
欧阳净博士:目前 , 他汀类导致肝脏损害的机制尚不明确 , 一些学者认为他汀对CYP450系统的诱导作用是其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 也有学者认为免疫反应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毒性机制之一 。
采访人员:他汀类药物引起肝脏损害的概率大吗?发生了肝损害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欧阳净博士: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表现在两方面 , 一是肝酶水平升高;二是少有的肝毒性反应 , 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或混合性肝脏损害 , 罕有急性肝衰竭发生 。 肝脏损害最常见的表现是ALT升高 , ALT升高大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约0.5-2.0% , 常见于开始治疗或增大剂量的头3个月内 , 升高程度呈现剂量依赖性 。 美国FDA数据显示 , 迄今为止 , 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非常罕见 , 报告率≤2例/百万病人年 。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相对不良反应要多一些 , 但如果使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 较少发生ALT异常;如果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 ALT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采访人员:那我们如何预防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欧阳净博士:对于亚洲人群 , 不建议使用大剂量他汀 , 建议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 更符合中国患者血脂治疗要求 。 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肝衰竭、不明原因引起肝酶持续升高以及任何原因导致血清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 。 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病、代偿性肝硬化均不是他汀治疗的禁忌症 。
- 一旦出现腰痛,暗示肾衰竭?不一定,这4种情况才可能是“祸首”
- 压疮情况要分期,严重危害需知道
- 宫颈癌一旦发生转移,离生命的尽头就不远了吗?
- 糖尿病患者一旦打胰岛素,再换口服降糖药物,血糖就降不了吗?
- 一旦出现这八种先兆,你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癌症“悄悄”来了
- 一旦查出癌症,这4物当“零嘴”敞开吃,癌细胞可能“落荒而逃”
- 一旦排便发生这种改变,十有八九是胰腺癌,最好去检查一下
- 一旦得了癌症放开肚子多吃这4物或助你抑制癌细胞扩散更长寿
- 33岁二胎妈妈宫颈癌晚期,医生:3个现象,一旦发现,立即检查
- 四肢无力,常被误诊!一旦发作最多可活6年!这个病中年人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