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前不久,上海昆剧团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启了新春巡演的首场演出,由黎安、沈昳丽担纲主演的精华版昆曲《长生殿》深受好评。
国家一级演员、上昆当家闺门旦沈昳丽不仅塑造了杜丽娘、杨贵妃、霍小玉等经典形象,还探索过实验戏剧,尝试过交响诗曲的演绎,近日又出版了随笔《昆曲日知录》。
从艺35年,沈昳丽辗转于不同形式的剧场,每推开一扇门,都有不同的景色。她在探索中寻找真正的自己,思索戏剧表演的本质。
昆曲的深层美,在于对情感的控制
1986年9月,对昆曲一无所知的沈昳丽,懵懵懂懂地考进了由俞振飞任主考官的上海戏曲学校,她从5000多个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昆三班的学员。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初入昆曲大门的沈昳丽被唱念做表中的“姹紫嫣红”惊艳了。
刚开始学戏,全靠老师口传心授,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从学艺到初次登台,沈昳丽的心境仿佛一出《游园惊梦》,昆曲的美让她觉得妙不可言。
有了一定的舞台经验,静下心来,困惑随之而来。为学而学、为演而演显然不够,她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于是,她如同杜丽娘《寻梦》一般,开始在舞台上寻找自己。
《寻梦》是沈昳丽学得最多、演得最多,也特别钟爱的一出戏。在无数次“寻梦”的过程中,沈昳丽逐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表演状态:“举手投足间可以是多义的,要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在里头,让观众玩味。其实,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段都会有不同的气息相通。表演是为了发现自己,为了体会生命,为了探寻自我的存在。”
《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寻梦》《写真》充分彰显了昆曲的典雅,而《离魂》则让沈昳丽真正体会到昆曲更深层次的美,那就是对情感的控制。
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插图
沈昳丽演绎《牡丹亭》
《离魂》中的杜丽娘到了濒临死亡的境地,几乎没有什么身段和动作,全靠情感的支撑。这对演员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要求,外在的唱念做表,必须内化为撑起角色的精神。
“此时,她的内心不仅有悲哀,而且是遗憾大于悲哀,无法发泄,也无法爆发。这出戏的难度就在于想要发泄的时候给予控制。我在20多岁的时候很难体会到这一点,靠多年的舞台积累以及对戏的研究琢磨,才慢慢觉得,情感的控制居然如此重要。”
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文章插图
2017年,凭《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一角,沈昳丽获梅花奖
在小剧场里,与观众共同创造
没乱里春情难遣……”灯光亮起,沈昳丽身穿一件白色的欧式古典礼服,戴着面具,坐在舞台中央。《牡丹亭·惊梦》的旋律隐约在舞台上空回荡。在一座下沉式剧场里,观众环绕四周而坐,俯视舞台。沈昳丽摘下面具,站起来,抬头,灯光逐渐亮起,观众这才渐渐看清她的脸。没有《惊梦》唱段的《惊梦》,就这样开始了。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由多部分组成的,有日本的能乐,有印尼音乐,有电子音乐,还有沈昳丽的即兴演唱。
这是2018年沈昳丽受邀在香港参演实验剧《惊梦:博物馆的故事》的现场。早在2013年,她就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青计划”,开始了实验剧场的尝试。在实验的路上,她不断找出“条条框框”,破解、再构建、继续破解,循环往复,不停地自我提问与思考,在无法预设的尝试中,考验着自己的表达能力。
2016年9月,上海昆剧团的实验昆剧《椅子》在日本首演,该剧改编自荒诞派戏剧之父、法国剧作家尤金·尤内斯库的同名代表作。在一座无名的孤岛上有一对老夫妇,一个不断编织竹篾,一个整日竹篮打水,两人喋喋不休,但倾诉的对象只有面前的椅子。这天,他们邀请了所有人,并热烈期盼着一位将带来有关人生意义的客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见”到了故友、初恋、孩子等。最后,一位客人姗姗来迟,可这位好不容易到来的客人却不会说话……饰演过许多青春貌美的闺门旦角色的沈昳丽在这部作品里演一个95岁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