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郭沫若挖掘的万历皇帝陵墓,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

对于历史的探究有一种比较显著又真切的办法,那就是考古挖掘。可以说,这项技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它的行为的前提是有一个正确文明的观念,是为了探究历史真相与文明,这是最重要的。而与之相对的就是臭名昭著的盗墓了,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盗墓贼找寻陵墓、挖掘技术可以说独树一帜,甚至在某些技术上比考古更加的先进。但是,他们的目的本身就是违法的,也不符合伦理道德,是为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当年郭沫若挖掘的万历皇帝陵墓,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
文章插图
多年来,我国的考古技术一直在进步,这也是为形势所逼,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这也就使得地下存留了许多的陵墓,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每一次的挖掘都能为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历史。但是,比考古队更快的是盗墓贼,往往他们提前一步到达墓葬,将所有的陪葬品俘获一空,更是将墓葬破坏的不像样子。等到考古队到来的时候,往往只能是捡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的逼迫,让我国的考古技术不断的进步。但是依旧有很多发现的陵墓目前无法进行挖掘,因为目前的技术仍然没有达到标准。
当年郭沫若挖掘的万历皇帝陵墓,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
文章插图
然而,这个事实确实通过血一般的惨痛经历让我们清醒的,那就是曾经的万历皇帝的陵墓。作为一个皇帝的陵墓,规模不会太小,陪葬品更不会太少,所以这样的陵墓挖掘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准备与详细的方案的,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问题,既包括挖掘上的方式,还有对于文物的保存技术,但是当时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多的问题。
当年郭沫若挖掘的万历皇帝陵墓,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
文章插图
这件事是由郭沫若、吴晗等人申请的,不过遭到了一些考古学家的反对,双方就此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很不幸的是国家方面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在一九五六年,郭沫若等人就正式成立了一个考古队,在当年的六月份对陵墓展开了挖掘,当时由于陵墓较大,一时间无法找到入口,就召集了大量了民工,挖了二十七米深的大沟足足挖了三条,百余米长,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将陵墓打开。
当年郭沫若挖掘的万历皇帝陵墓,用惨痛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
文章插图
在这里面,考古队足足拿出来珍贵文物三千多件,然而,让人心痛的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一些极其珍贵的字画以及丝绸布料在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腐烂,除了一些金银的文物外,其他的几乎全部损坏殆尽,价值不可估量。更糟糕的是剩余的那些棺木骨灰也在之后遭了秧,被癫狂的人们一把火烧光。可以说,这个的考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个人兴趣,最后导致了如此大的损失,如今建立的相关的博物馆里,几乎所有的文物都是仿制品。这样的惨痛经历也为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