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三 )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无奈他身世不佳,母亲和父亲相继早亡后,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容不下他。更可惜的是,马乞丐读书天分是高,但他性格孤僻,为人又自负,在学识层面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导致考科举屡屡失败。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家庭的变故,科举的失意,性格的自负,一系列因素叠合在一起,导致马乞丐沦为一个职业乞丐,并远走他乡来到了宿迁。这就是他的基本身世。马乞丐为人清高自负,以致他也拒绝山西凤台县(重要的事说三遍:不是安徽凤台县)同乡的资助,也不怎么跟老乡往来,老乡与之关系一般,只是认识罢了。这也难怪他死后没有老乡及时站出来认领他。马乞丐还有一个特点,完全以佛系心态行乞,从不低三下四乞讨,讨到的钱粮够用就好,给多了他也不要;凡是别人掉在地上或有意扔到地上的钱财物,他一律不弯腰去捡,直接舍弃。显而易见,马乞丐骨子里是一个文人,他以文人清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乞讨行为。他这种特立独行的乞丐,喜欢他的人会非常喜欢他,拿他的行为当君子之风看待;而讨厌他的人则会非常讨厌他,譬如一些施舍者会行鄙夷之色:“明明是你向我乞讨,反而搞得像我求你一样。”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经世人交叉传说,马乞丐临死前的经历,基本还原如下:那天他在街头乞讨,看见一个行人有意无意将散钱银两掉落了一地,周边很多乞丐蜂拥而上争抢捡钱,而马乞丐不屑一顾走开了;但诡异的是,有一只流浪狗追着他狂吠,让他很懊恼。这两件事累加在一起,不知怎么地就刺激到了马乞丐,他心头一股清高之气喷涌而出,借来纸笔,即兴写下了这首在江湖“丐帮”名震千古的诗句:拙性从来似野牛,手携竹杖至江头。筠篮背月悲残夜,歌板临风唱晚秋。双足踏穿尘世路,一身卧遍古荒邱。从今不复傍门户,蹠犬何须吠不休。这首诗,写尽了马乞丐的清高之气:不怨天不怨地,苍凉走江湖,决心不再吃嗟来之食。他唯独怨恨的是:“我保留了自己的风骨,那条狗为什么还要对我狂吠不止,这是不欺负人吗?”当晚马乞丐又饿又冷,终于暴毙于街头。笔者严重推断,应该就是那条流浪狗逼死了他。对于马乞丐的身世、经历,各种来龙去脉,姚学甲都搞得一清二楚了,于是动手写下了马乞丐的人生小传,并署名“半塘闲笔”。后来,山西凤台县官方将姚学甲写的这篇小文,刊登在了《凤台县志》上,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印出书。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因为姚学甲写的这篇人物小传的存在,不仅将马乞丐载入了史册,还使得原本只在宿迁、凤台两地传颂的马乞丐人物轶事,扩散到了全国,一时之间,很多人都知道了有马乞丐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乞丐,曾经感动过很多人。据说后来有一次乾隆下江南时,听闻马乞丐的故事,又读到了马乞丐的诗,乾隆本人大发感慨,还和诗了一首。此事真假,不得而知。但马乞丐的事迹广为流传,却是事实:以至于后来有诸多文人,对马乞丐的事迹进行嫁接改编,从此世间出现了多个马乞丐的故事版本:比如马乞丐行乞、死亡的地点,有说在江苏通州的、有说在今江苏南通崇川区的,也有说在金陵(南京)的;就连马乞丐的遗诗字句,也演化出了多个版本。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其他版本
冻死街头的乞丐,写的诗惊艳世人
文章插图
总之,正是通过姚学甲的进士笔法,马乞丐这么一个底层小人物,被塑造为乞丐中的大人物,他的诗人心怀、文人之清高,被多少世人膜拜。关键是,马乞丐的故事,没有被湮没于尘世,而是进入了历史史册。因此,姚学甲成全了马乞丐。但反过来说,马乞丐也成全了姚学甲。因为姚学甲作为一名进士,穷其一生,最高官职不过做到县令,实在太寒酸了;而他记述的马乞丐小传,却成为了“丐帮英雄”的母本,其文化影响力,在清代文人墨客中广为人知,产生了极大的扩散效应。在此意义上,姚学甲不负进士之名,留下了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