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快手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 二 )


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传承家乡非遗。90后羌族姑娘张居悦回乡创业,召集60多位当地妇女制作羌绣创意产品,让大家居家灵活就业之余共同致富;95后苗族大学生潘雪在毕业后选择回乡学习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打造出一款款兼具民族风情与时尚的精美首饰;80后女孩杨丽丽回乡学习麦秸画非遗技艺,开设工作室年入百万元,还培训30多位贫困村民及残障人士制作麦秸画,帮助他们人均月收入增加近千元。
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快手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
文章插图
非遗变现:快手非遗课程作者中80后最多,三线城市作者收入占比最高
传承难、变现难,是非遗人的两大困境,而短视频和直播正在改变这一处境。
唢呐演奏家陈力宝,在快手开设“百鸟朝凤”的吹奏教学课程,据悉,上过这门课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人,年龄最大的学员72岁,最小的仅有5岁。同时,他还在快手卖出超过10000把唢呐。
报告显示,快手非遗相关课程作者中,80后最多,其次是70后和90后;一线城市老师售出的非遗课程最多。几代人相比,大家都偏好开设曲艺、传统美术类非遗课程;相较而言,60后、70后用户开设传统体育类非遗课程的偏好度更高,90后、00后用户开设美食类非遗课程的偏好度更高。从单价1元的“秦腔板胡简谱练习”,到单价500元的“山西绛州鼓乐教学”,同样有快手用户为知识买单。数据显示,在各等级城市的快手非遗课程作者中,三线城市作者收入占比最高,达27%。
非遗艺术产品化和市场化,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大有可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正在改变。
“建窑”——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盏更是皇室御用的珍稀茶器。由于历史变迁,这门烧制技术曾失传八百多年;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才开始恢复这门技艺。而现在,快手正记录着建盏拉胚、上釉、烧制的全过程,还让小小茶盏通过“快手小店”走入更多人家,非遗传承人也由此获得丰厚收入:快手用户“宋缘茶盏”在快手售卖自家烧制的建盏,仅2020年9月,其快手电商GMV便达到34.1万元。
快手用户“泥巴哥”朱付军,是河南浚县非遗泥塑技艺的传承人。他所在的杨玘屯村,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泥塑手艺人。两年来,借助短视频的力量,他帮助手艺人们卖出泥塑10万件,销售额约120万元。
除此,入驻快手的MCN同样在以更系统化、商业化的方式助力非遗艺术传播,让非遗传承人们获得更多关注和收入。据悉,在快手MCN伯乐计划扶持下,MCN“匠林风华”旗下的油纸伞非遗传承人许学明两个月涨粉45万;另一MCN“奇人匠心”旗下的非遗艺术家们,在快手售卖的商品中不乏单价达2199元的铜雕摆件、1880元的皮雕小香包、1280元的双面苏绣扇。
短视频+直播,让非遗技艺被看见、被传承,让非遗人劳有所获。更重要的是,平台提供了“授人以渔”的途径,让非遗传承人更好地“触网”,适应新时代。2020年7月,“快手非遗学院”正式上线,快手利用直播课程,从专业技能、文化视野、品牌建设、互联网技能等维度帮助非遗传承人生活得越来越好。
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快手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6.3%】短视频+直播,正让非遗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