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唐德宗李适像其实,李适生前就承认过,卢杞只是他手里的工具,对他的话绝对服从,绝对执行,从不反驳。时为公元788年2月,李适与宰相李泌之间,进行了一段信息量很大的对话。当时,李泌年已66岁有余,因精力不济难以“独任宰相”,遂向李适辞职,未能获允后,又提出再增加一名宰相,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李适的回复是: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宰相人选(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接着,他与李泌讨论起了自己做皇帝以来历任宰相的优劣,其中提到:你们都说卢杞是“奸邪”,我不同意,我觉得他是个“忠清强介”之人。李泌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反驳皇帝说:人人都说卢杞“奸邪”,而独独陛下你不觉得他“奸邪”,这正是卢杞“奸邪”的地方。如果陛下你察觉了他的“奸邪”,又怎么会有“建中之乱”?卢杞这个人,因为私隙杀了杨炎、把颜真卿排挤至必死之地、刺激李怀光走上反叛之路,可谓罪大恶极。如今被陛下你逐出朝堂,人心顿喜。否则,乱局如何能够消弭?李适听了李泌的反驳,也不高兴,继续解释:“杨炎以童子视朕,每论事,朕可其奏则悦,与之往复论难,即怒而辞位;观其意以朕为不足与言故也。以是交不可忍,非由杞也。”大意是:杨炎每次和我讨论政事,我同意他的意见,他就开心;我要不同意,他就反复和我辩论,甚至说要辞职。在他眼里,我这个皇帝就是个孩童,是个“不足言”之人,我对政事的意见,不值得他重视。我实在受不了他,才把他赶出朝堂,这和卢杞没有关系。皇帝还说:“朕好与人较量理体。……杨炎论事亦有可采,而气色粗傲,难之辄勃然怒,无复君臣之礼,所以每见令人忿发。余人则不敢复言。卢杞小心,朕所言无不从;又无学,不能与朕往复,故朕所怀常不尽也。”大意是:我喜欢和人辩论是非。杨炎这个人,在政务上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但他“气色粗傲”,被驳斥的时候动不动就发怒,没有君臣之礼,所以每次见他我都被惹到生气,其他人还不敢说他。卢杞就不一样,他这人心思很细,我说的话全都依从,也没什么学问,没法和我辩论,当然,我也没法和他畅谈。再往后,因为要依赖李泌,李适开始赞誉李泌如何不同于杨炎和卢杞,如何让身为皇帝的自己感觉特别舒服,等等。这些话与本文无关,略过不表。既然卢杞是一个对皇帝“言无不从”之人,从不反驳皇帝的意见,可想而知,在将颜真卿送去叛军这件事情上,皇帝肯定没有提出过有力的反对意见。如果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言无不从”的卢杞不会反驳,颜真卿的命运也就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当日的朝堂之上,根本无人相信李希烈的反旗,可以靠任何人的三寸之舌拔除。所以,命颜真卿去淮西的旨意下来后,“朝廷失色”,群臣皆惊,觉得是将国之重臣毫无意义地送往死地。事实上,皇帝自己也不信李希烈可以靠唇舌说服,他将颜真卿送去淮西的同时,仍在部署战争。颜真卿自己也不信淮西之叛可以用言语平息,行至半路,河南尹郑叔则跑来劝他不要去,去了不会有用,颜认可郑的判断,却只能无奈回答:“君命可避乎?”他毕生忠诚于李唐皇室。皇帝的命令,他不能抗拒。李适自述赶走杨炎的理由,其实也是他赶走颜真卿的原因。李适不满杨炎遇事有坚持、有原则、常与皇帝争论;而颜真卿,恰恰也是一个遇事有坚持、有原则、常与皇帝争论的人。唐肃宗时代,因为玄宗还活着,颜真卿反对肃宗在祝文里署名“嗣皇帝”,又因为太庙被毁,要求肃宗效法古人“向东哭”,以致于“为宰相所忌”,给弄出去做了地方官。唐代宗时代,皇帝回到长安旧宫,颜真卿又站出来,要求皇帝先去拜谒五陵九庙,然后才能回家,还对着宰相动了怒火,搞得大家都不开心。皇帝重用元载,让百官言事之前先把奏章送到元载那里,做一道过滤审查,颜真卿又站出来公开反对,责备皇帝只与“三数人”议事,朝中恐将再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臣,天下人“钳口结舌”,国家很可能祸在不测。最后被元载“坐以诽谤”,给弄出去做了地方官。加上最后一次被送往淮西,颜真卿在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均被赶出过朝堂,且史书每次都将之归咎于宰相太坏。这种归咎,很显然,只是在替皇权粉饰。此外,李适觉得和杨炎交流政事,有被当成“童子”的感觉——因为杨炎是三朝老臣。不幸的是,颜真卿比杨炎大了18岁,他是四朝老臣。自然,李适也不会喜欢与颜真卿议论政事。然而,不喜欢颜真卿,找个借口将他弄出朝堂就可以了,为什么李适非要将他送往淮西的叛军之中?这是因为,擅长权谋之术的李适,还另有一重隐秘的考量。颜真卿本人,数十年如一日,以刚正立身立朝。颜氏家族在安史之乱中,更是满门英烈。公元783年的颜真卿,确如《旧唐书》所言,威望卓著“四方所信”,是国家级的名士。这样的人物,被送入李希烈军中,杀或不杀,都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杀了颜,会大损李希烈的声望;不杀颜,又相当于在与李唐的对决中输掉了气势。李适送出颜真卿,是一箭双雕;李希烈收到颜真卿,是左右为难。两害相权取其轻。李希烈最初的做法,是控制颜真卿的人身自由,尽力争取他为己所用。直到称帝,李希烈也没有诛杀誓死不降的颜真卿,他明白李适将颜真卿送过来,是一个陷阱。颜真卿最后被杀害,直接导火索是李希烈的兄弟李希倩被李适诛杀。被杀前,颜仍大骂李希烈是“逆贼”。两年后,公元786年,李希烈死了。颜真卿的遗体被运回长安,“德宗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皇帝心痛到不行,朝廷停止办公五天。显然,皇帝更爱死了的颜真卿。而这,也正是颜真卿的悲剧所在:以“端严尊重”立身的他,没能遇到一个“端严尊重”的时代。(本文史料,主要来自《旧唐书.颜真卿传》《新唐书.颜真卿传》及《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李梓萌书法,俊逸潇洒,端庄大气,写的太漂亮了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书法落款的细节,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水准,看你有没有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