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从去年就被很多人盛赞的国产影片《春江水暖》,终于在今年可以看到了,从成片的素质来看,美学风格实在非常突出,只在视频网站线上发行,没能在院线放映真的有些遗憾。
导演顾晓刚的这部处女作拍了两年,春夏秋冬,山河长卷,家长里短,时代变迁,在两个半小时里容纳了相杂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算是近年国产电影少有的既风格独特自洽,又表达成熟完整的佳作之一,尤其作者的视角同市面上大多数导演相比,表现出了更加纯粹而坚定的美学观。
文|
禾言
编辑|
乔乔
江山长卷:审美是一种天赋
《春江水暖》的画面中潇雨阵阵、江水漓漓,有一襟晚照,也有断井残垣,既有天下大白之辽阔,也有蝇营狗苟之萧索,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确实小有气象,并非无病呻吟。同时也看得出来导演心中的依依不舍和意犹未尽,原定的计划中《春江水暖》只是“卷一”,之后还会有两部续集,下一步很可能从富阳一隅,迈向更广大的杭州。不过,现在《春江水暖》从院线电影变“网大”的情况,很可能让影片续集的筹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顾晓刚与前几年一鸣惊人的毕赣有些类似,
当今的青年导演在构建处女作时,对影像视觉上的野心和表现力都大大超过了前几代导演。
第六代那批导演最开始对画面的审美都是很粗糙的,直到拍了多部作品之后,贾樟柯、娄烨才进行了影像美学的探索;第五代、第四代的导演都自有其美学的系统,但拍片的重心并不在此,他们更关心叙事中凝聚的主题。
而顾晓刚的《春江水暖》,可以说全片都是从审美中提炼出来的,故事情节、甚至主题思想都是在为审美服务。这种创作方式能否长久,或者自成一派,现在还很难下定论,但是至少从《春江水暖》的成片来看,还是独有其魅力的
。现实中的悲欢离合、泥泞琐屑都被蒙上了一层诗意,时代改变带来的创痛和撕裂,也似乎最终变成了走走停停过后的一抹感伤。
这种模糊和轻巧,其实是很多拍现实题材的导演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顾晓刚头一次拍片就做到了,虽然还有很多生涩和不协调的感觉,但依然值得赞赏。
文章插图
《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
《春江水暖》的影像美学,从导演的访谈中,能感受到他在努力追求古典山水文人画的意境,尤其是中国长卷绘画中的“气韵生动”。
无论是《千里江山图》(片中易名《千里江东图》),还是《富春山居图》,当古人展开长卷欣赏时是散点透视,视野里是一个景物次第出现、徐徐铺陈的过程,而《春江水暖》的不少画面,正是在复制这种“展开山水画卷”的“镜头感”。片中大孙女顾喜与男友一个岸上行走、一个水中泅泳的十二分钟长镜头;大儿子夫妇在江边放生祈求母亲归来的镜头也是一路延荡摇摆至江心,都是从具体角色的小视角切入,然后镜头摇摇荡荡,飘向了表达的另一端,那一端也许是别离,也许是希望,也许是释然,总之,逃离了悲怆的生活本身。
文章插图
这段镜头以“长卷式”摇移,长达十二分钟。
单纯从技法上说,其实这种山水画拍法其实颇为单调,不过是横移镜头中加点跳出平行线的摇摆,不能用得过多,要不然就会受到《钢的琴》当时“滥用横移镜头”的诟病,或者有本事像韦斯·安德森一样,用了几百次横移镜头,但怎奈单个画面里容纳的信息太过丰富华美,死忠粉永远看不厌。
生活长卷:人间是一场修行
作为电影,仅有画面的美丽是远远不够,顾晓刚同时努力在把“江山长卷”和“生活长卷”拼嵌整合在一起,这种尝试,有点像把《富春山居图》和《清明上河图》拼成一副画。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感,靠景物就能说明,但时代的变化和心灵的转折,还是要靠故事和人物。
- 陶笛移植作品《春江花月夜》唯美如画,质朴无华
- 李清照晚年一首词,梅花虽盛开,却不再美丽,感伤无比,令人心疼
- 张若虚和杨广都写了《春江花月夜》,谁的诗更好?
- 登榜|丁墨终于放大招了,把《春江花月》挤至榜三,9.8分迅速登榜一
- 春江花月夜|《唐诗三百首》中,为何没有李贺的诗,也没有《春江花月夜》?
- 人生|《春江水暖》:展现冷暖人生的隽永画卷
- 人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太厉害,把天地古今都给写尽了
- 景色|上片的风景再美不过是点缀,下片写人抒发豪情,才是真正点睛之笔
- 富春江|文学之光闪耀富春江畔 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