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数不完的功业,说不尽的无奈( 二 )


靠着这道无往不利的护身符,他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人生因努力而辉煌。
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他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这一天,胡宗宪四十二岁,回望自己的大半生,二十二岁中举,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去刑部见习生,县令,边疆巡按,东南巡按,而今准备督抚东南。
一路走来才发现,这条路竟是这么的漫长,仿佛一辈子也走不完一般。
明明这条路血迹斑斑,明明这条路满是杀戮,明明这一条路写满了无奈与委屈。
明明……
他依旧在走。
胡宗宪——数不完的功业,说不尽的无奈
文章插图
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而后会是更大的舞台。
舞台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
是用心做事,还是用心做官。
二者看似殊途同归,实则有本质上的区别。
如何走,关键看你的选择,他选择了前者。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善与恶,存乎一心而已。
这是他内心的答案。
此时的浙江,倭寇猖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沿海的百姓深受其害。这一切一直求仙问道的嘉靖看不到,忙于争权夺利的严家父子当然看不到,就是那个老滑头徐阶一样看不到。
泱泱大明朝能看到的唯有他胡宗宪。
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使出了雷霆手段,大力整顿军务,短短几年,他为浙江,为大明打造了一支可以打硬仗,敢于打硬仗的军队。
那一刻他的面上露出了笑容。
有了这样的一支军队,倭寇何惧。
但他太乐观了,身在局中,岂能独善其身。
很快,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
历史忽然将他推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朝堂纷争,另一方面是救万民于水火。
是抛弃普遍价值观念的道义,还是去追求真正的道与义,这是一道怎么选都没有好结果的选择题。
胡宗宪选了道义。
既做不了淤泥里的青莲,那就做一片污泥去滋润青莲。
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胡宗宪——数不完的功业,说不尽的无奈
文章插图
他开始变得行事圆滑,甚至为了和严嵩挂上钩,他不惜讨好赵文华,给嘉靖送白鹿,给严嵩的儿子送银子……
在他精心的维持下,一切很快就有了回报。
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此时,他执掌东南,一切的宏图伟业就在执掌之间。
他很清楚,任何的大事,单靠自己一人之力很难完成,他开始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不被重用的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都招到自己的身边来;另一方面,他着手训练有素的士兵,在他的支持,戚家军、俞家军成了东南的精兵强将。
当一切准备就绪,他决定和小鬼子亮剑了。
据说,倭寇围困杭州时,他表现出了统帅临危不乱的非凡气度。
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
公元(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
这一年,台州大捷。
仅过一年,他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他的目标开始瞄准了福建。
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历史却和他开起了玩笑。
一直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
严嵩倒了。
尽管他不想承认自己是严嵩的人,但在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没了严嵩,他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