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剑是一种专用的兵器,和一开始就是工具的刀斧不同,剑除了作为兵器以外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
首先,它有两条刃,其次,它比较长。除了刺入目标和在目标身上制造伤口以外没有其它用途。此外没有一定的加工工艺水平和材料的基础,是无法做出一定的长度的剑的。
两条刃的石器很多,矛头和箭簇,但是由于材料的限制,太长的双刃石器容易折断,最多也就是做到匕首的长度。下图为三星堆石矛。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现在出土的双刃石器以戈为主,从形制上来说,戈和匕首区别不大。使用方法一个是横着绑在长杆上,一个是竖着拿在手里。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下图是各个时代的石戈和玉戈的形制。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随着青铜器的成熟,更长的兵器铸造成为可能,有记载铸于夏代的剑只此一把,不过一般认为是周代的误读。最初的剑把手还有空心的,更像是把矛头摘下来直接拿在手里的样子。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最早的剑,应该是在商代铸造的。下图为商代羊首柄铜短剑。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周代的铜剑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形制也更加多样,有直线型的有曲线型的,下图这种曲线型的剑主要出土于东北地区。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而直线型的剑主要出土于中原地区,下图为剑和剑鞘。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剑的各个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剑身的尖端名“锋”,中央突起的棱是“脊”,“脊”的两侧为“从”,“从”两侧的刃称为“锷”,“脊”与两侧的“从”合起来叫做“腊”;剑身与剑把边连接处起护手作用的条形物叫“格”,剑把叫“茎”,剑把末端突起部分叫“首”,剑身的封套叫“鞘”。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春秋时代的吴越是铸剑的胜地,欧冶子和干将、莫邪更是大师中的大师。传说中的湛卢和干将、莫邪、就是他们的作品。传说中的十大名剑也多出于此。
春秋时期的剑逐渐变长,这就给工艺上提出了新问题。青铜剑的长度最初只有20-30厘米,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追求锋刃的锐利,青铜器的锡含量较高,而较高的硬度带来的是韧性较差,武器容易折断。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当时的铸剑大师们创造了分步铸造的办法,让剑身柔韧,剑刃锋利。先铸剑身,再铸剑刃,最后铸附件。让各部位的性能都能达到要求。完美的解决了硬度和强度的矛盾。下图为吴王夫差剑。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当时越国的精品,剑身布满菱形方格,历经三千多年毫无锈蚀,锋利如初,轻易就可划破20多层纸。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文章插图
剑身上的菱形花纹还经过硫化处理,这也是它历经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