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花茎的力度要均匀,力度太大,线容易断。”这是为北京冬残奥会做的颁奖花束--绒耀之花,郭媛媛从未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与奥运紧密连接起来。
1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惊艳世界,而如今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更是别出心裁。弃用传统鲜切花,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媛媛每天都会花费十几个小时,来编织花束上那些细小的花萼,而这些,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
就在上周一,到了最后的质检阶段,在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媛媛和伤友们的一个“统一动作”让采访人员好奇:为什么要用脖子或身体的其他柔软部位来夹住花束握柄。“大家的手上都生出了老茧,触觉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媛媛说。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让人动容。她说,没有上肢的运动员,在获奖拿到捧花后,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要确保铜丝不外露,以防伤到残疾人运动员。
文章插图
花束制作中,中间左一为郭媛媛
“我们是织女”
“绒耀之花”真的很特别。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和波斯菊7种花型,全部由人工织就,带着手指的温度,让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的寓意,更加重了一层。
不过,看似普通的花片不仅针数多,还包含了多种针法上的变化,长针、锁针、引拔针等。起初,采访人员也尝试了用钩针织就小黄花的第一步,但没到几分钟就弄得线头一团糟。“没耐心根本做不了。”媛媛在轮椅上坐了37年了,生下来便脊髓损伤,平时她挺开朗,但她还是用“较劲”来形容做绒线花的整个过程。因为一朵直径不足厘米的小桂花,近百针,媛媛就要练上三四天。
而这三四天,不是我们普通人上下班的8小时。
500束颁奖花束,包含79474片花瓣,12560片叶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为了尽量不耽误时间,由于二便失禁,上一次厕所更换纸尿裤等整个流程就需用半小时,所以媛媛白天很少喝水,要节省时间去赶进度。
采访当天,正值腊八节,她一口腊八粥都没有动。
文章插图
媛媛的拓片
北京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张婧,也是教授媛媛针法的老师,在她那,采访人员又看到了媛媛的另一面。她将花束放到打印机上做拓片,对照着学,常凌晨还在给老师传练习图片,反复地询问尺寸是否合规。“他们学东西比健全人反而快,因为他们心里特别踏实,不浮躁。”
一次,张婧发现媛媛两天只做了几十个小黄花,以为是进度慢,但其实,媛媛默默在家做了几百个,剩下的她觉得不合适都没有上报。当采访人员问媛媛“多做的件数要付出多少辛苦”时,她没有回答,只是一笑,又将铜丝穿入黄色桂花的中心,一并拿起绿色毛线缠绕起来,而穿针的大拇指早已开裂,积起了一层坚硬的茧壳。
张婧说,她们常调侃自己是“织女”,带着中国风的“织女”。花束的标准和尺寸印在心里,希望每一朵花都能恰到好处地“绽放”,这样运动员拿到手里,收获的,是和奖牌一样的“没有遗憾”。
文章插图
颁奖花束
“他们会喜欢吗?”
经过造型和捆扎后的花束,拾起来有1斤重,花束丝带则为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蓝色,体现冰雪运动元素。编织太累时,伤友们常会举起这些花束,偷偷展开想象,“他们会喜欢吗?”张婧说这是大家疲惫时的一种调剂。
她还曾设想,如果自己是现场采访人员,一定先问运动员对花束的感受,还会想他们会像抛球服一样将花扔到台下吗?
不过,苦与甜总是相伴存在的。
500束花束,共计638万多针,与常人相比,脊髓损伤者在花束制作过程中,要克服更多的障碍。
由于疫情影响,伤友们各自分散在北京各区工作,而他们大都依靠轮椅活动,所以起初张婧的编织课堂,就直接设在了在户外广场或公园。“你都没办法想象那个场面”,她说,在广场的一角,几个人用轮椅围成一圈,不少人围观,以为我们只是个人的业余编织比赛。
伤友们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效率,领一定量的毛线回家编织,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花片在100多名参与者的手中不断被制作出来,然后汇总到东城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相较于其他残疾人群体,每个人在制作中都有自己的困难。
- 中和节|三月·惊蛰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西天取经|孙悟空打死的6个强盗,把他们的名字串起来,你会发现如来的秘密
- 枸杞|小米山药粥
- 筋斗云|孙悟空为何打死六个凡人?把他们的名字连一起,你会发现一个秘密
- 老客们|只要5元!这家“便民美发室”被顾客集体求涨价
- 青菜|青菜炒豆腐
- VLOG|《我们村的年轻人》VLOG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出炉
- 奥林匹克|孙小学子首批寒假作品来了!为他们点赞!
- 先祖们|翟所祥:过年上坟是寄托对先人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