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探索何为有效的教育

《爸爸的文学课》这本书,其实是另一个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推荐给我的,他说在他们出版社出不了,因为作者没有名气,但他又觉得这个书写得非常好,不出很可惜,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我一看就很喜欢,觉得王亮对他的女儿有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他在尝试把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对于文学的理解传达给女儿。
这是王亮出的第一本书。他在豆瓣上略有一点粉丝,这是唯一的“流量”了。因为是素人作者的书,我也担心过受众不广,但还是决定出版,因为它很直接地打动了我,而且从专业角度,他给女儿讲诗讲得太好了。虽然现在儿童读物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我觉得好的文本质量是最大的基础,我相信它是可以传播的,从一个读者传递到另外一个读者。起初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想法。我跟编辑们说,虽然这是个给孩子的文学课,但很大程度上是给家长看的——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话,显得有点太自以为是了,但确实希望家长能看到这个书,并从中获得一种可能性。
出版社|探索何为有效的教育
文章插图
这本书首先有非常强的儿童感,王亮把他和女儿的对话记录下来,你可以看到他对小朋友的那种直观性的认识水平,或者说对世界的理解,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当他讲骆宾王的《鹅》时,先从颜色入手,然后女儿的思维再跳到“鹅”也像是声音。在这个过程中,王亮跟孩子的互动非常真诚,他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的理解可以跟孩子形成互动,真正把自己理解的东西交付给孩子,因此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就算有讲不通的地方,也会靠沟通去解决。这既是教育,又不是教育。
今年是我们(乐府文化)做书的第六个年头了,发现这些年原来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都做出了些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它们有相通性,于是形成了一个书系。其实一开始是偶然的,比如写《童年美术馆》的李杰,他是儿童美术馆的策展人,我去看了一次艺术节,他带着我从一楼往二楼一件件地讲,讲了一个下午,我当时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就问他能不能写一本书。这本书出版后在教育界反响很大,大家都惊讶地意识到,原来有人在做这样奇妙的事情。
还有《郭初阳的语文课》,郭初阳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对孩子是非常尊重的,有着对儿童的巨大的信任,哪怕他讲得其实有点深,但是通过45分钟的课堂,他相信他的学生能够抵达那个地方。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信任是很难的,有的父母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很宠孩子,也会把孩子放得很高,但这种不是本质上的信任。本质上的信任包括信任孩子是有能力的,信任他能抵达他想去的地方,信任他能创造和冒险,失败了也没关系。
出版社|探索何为有效的教育】这套“儿童教育书系”其实都在强调这一点,每个写作者也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呈现着这个关系。这里面,李杰做美术策划,郭初阳是一线语文老师,黄晓丹(《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一书作者)是大学古典文学老师但也有教儿童文学课,王亮是“文学中年”父亲,构成还挺多样的,但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选择了对儿童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这套书的核心有两点,一个是价值观层面的,就是上面说的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另外一个是专业层面的,这些作者们确实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做了一个特别好的文本,而且是可以传达给儿童的。
出版社|探索何为有效的教育
文章插图
还有《为爱朗读:爸爸与我3218天的约定》,那本书是一个美国作者写的,她爸爸是图书管理员,经常觉得他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因为他不会开车、不会修车、不会盖房子——那都是一般美国爸爸会做的事,但他唯一懂也最懂的东西就是书,那就把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给女儿朗读,读了3218天,将近10年,一天都没有落下,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事情。女儿长大后把这件事重述了出来,你会看到里面有一种非常动人的亲子关系。
我以前做过媒体,很喜欢提炼主题,从这里面就提炼出一个点:“把最好的我交给你。”因为我们自己是做书的,所以我们会说阅读或做书是最好的,但也许有一个爸爸或妈妈是画画的,或者是滑冰的,或者是跳舞的,或者是卖菜的、种地的,但他/她都可以把最好的这一部分交给自己的孩子。
出版社|探索何为有效的教育
文章插图
我们之后还将要出一本《共读:把完整的语言交给孩子》,作者Emma是一个英语老师,用三年的时间和孩子共读英文作品。这本书是从零开始记录的,第一堂课孩子怯场,说这些英文字他一个都不懂,连字母都认不全,怎么能读一整本书呢?但她跟孩子说,正因为你一点都不懂,所以我才可以教你。他们选择第一本书是《夏洛的网》,共读三年之后,孩子说,现在看到的中文版《夏洛的网》有不对的地方,想自己重新翻译一遍。她不是简单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教给孩子,仅仅为了考试过关,而是以英语为路径,给孩子一整个看待世界的方式。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语言所代表的思考方法、思维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