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秀花|我当代表这几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里走出的中国手工艺大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杨璐 视频采访人员 刘振宇
“原来所里有五个专家,这次申请研究院得十个专家,我从上海、景德镇邀请了三位国家级大师,共同研究刻瓷新技法,更好地把刻瓷艺术发扬光大。”见到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国手工艺大师昃秀花时,她刚从淄博市博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回来,申请以她名字命名的艺术研究所升级为艺术研究院。
昃秀花精通刻瓷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一直很关注齐鲁传统工艺的发展和传承。
“很少有干的了,因为很辛苦,回报也少。让大师们多带徒弟,把好东西传下去,培养一批‘大国工匠’。” 这几年,她不断呼吁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在创新中传承下去。
昃秀花|我当代表这几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里走出的中国手工艺大师
文章插图
当主播进学校
让传统手工艺走进年轻人
年近六十岁的昃秀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做起了“网络主播”。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户,打造“在线创新工作室”,宣传推介刻瓷艺术。
“现在刚刚上线,慢慢见到效果了,网上年轻人多,想让更多人了解。” 昃秀花介绍说,刻瓷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刻瓷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最早的刻瓷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出现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昃秀花的刻瓷生涯已走过了36年,她创作的《聊斋》系列在全国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这是刻瓷第一次捧回金奖,为刻瓷这门艺术“正了名”,成为刻瓷行业的学术带头人。
小小的刻刀,注入了昃秀花无数心血,在开门授徒的过程中,她将自身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位徒弟,现在很多徒弟都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逐渐成长为淄博市乃至山东省刻瓷艺术的骨干力量。
但现在社会上知道刻瓷文化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她的徒弟们“70后”居多,“80后”“90后”的身影很少。
今年,昃秀花刚刚被淄博市职业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专题讲授刻瓷相关课程。近期,研究所正与职业学院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详细商讨课程设置和相关领域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将创新工作室列为淄博职业学院课外实训基地,以培养优秀刻瓷人才。
昃秀花|我当代表这几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里走出的中国手工艺大师
文章插图
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大代表,昃秀花很关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她多次到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调研帮扶,希望趟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而且还有红色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乡村旅游资源。”早在2018年5月,昃秀花就与当时的麻庄村“两委”班子、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进行沟通,并初步达成一致,立即启动了“山东省传统古村落申请计划”,从历史底蕴、自然资源、人文沉淀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村庄亮点、特色,并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五批传统古村落”。
但这只是开始,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缺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妥善保护历来就是农村的“短板”。昃秀花又实地调研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到麻庄唐槐、南庙、北阁等有发展潜力的地点实地查看,推动落实好古村落保护各项工作。
“当时麻庄村对仅一山之隔的‘开元溶洞’发展前景很羡慕,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找准产业聚力点,构建乡村游综合体。这几年来,仅博山区就有五阳湖、如月湖、和尚房、中郝峪等一系列乡村游景点成型,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意发展乡村旅游,但因为旅客粘性不够,经常出现‘叫好不叫座’、长期发展乏力等窘境。”昃秀花认为,把游客吸引来仅仅是个开始,如何才能打响“乡村游”这张牌,让城里的游客住得下、买得走、下次还想来,才是发展的关键。
昃秀花经过调研发现,麻庄村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几年前就开始发展猕猴桃特色种植,如今全村近90%的耕地都种植有猕猴桃,顿时有了以“猕猴桃产业”为“梧桐树”,引来“乡村旅游”这只“金凤凰”的发展思路。
2020年,昃秀花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北京专家,到麻庄村调研查看猕猴桃储藏及冷链运输等情况,把“立足猕猴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与麻庄村“两委”及部分党员群众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村集体的产业发展也开始沿着这条思路进行“全产业链”的谋划和摸索。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探索公司化运营思路已经打开,如何点燃这‘第一把火’事关麻庄村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第一步能否迈好。”2021年5月,昃秀花多方奔走,推动举办了“麻庄村书画文化艺术节”。趁热打铁,又积极促成了“麻庄村唐槐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成功注册“麻庄唐槐”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