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在高度现代化的当下,这个概念似乎很抽象,但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图源《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比如,由腊八粥开始,日益浓郁的各种食物的香味:煮关东糖、发面、蒸馒头、煮肉……
比如,由扫尘、装饰房屋开始,日益浓郁的节日气氛和喜庆气象:剪窗花、写春联、贴门神、贴挂钱……
在现代化之轮的碾压之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许多生活及节日的仪式感却被牺牲掉了。还好,一位老北京,用绘画和极为详尽而怀旧的文字,为我们记录保留了属于旧时代的春节氛围,这就是何大齐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文章插图
《北京的春节》(增订版)
何大齐 绘著
活字文化|商务印书馆
这本书令人倍感亲切和温暖的书,去年出版后广受好评,今年,何大齐先生又补充了10篇文章、11幅插画,增加了贴窗花、戴红绒花、祭祖、包饺子、压岁钱、空竹、茶汤、厂甸书摊、烧火判儿、雍和宫打鬼等更为详实的春节习俗,文字也重新进行了修订,与初版相比,内容更为丰富、立体。
今天,就摘录《北京的春节(增订版)》中的若干篇章,跟何大齐先生去看看,传统年节里有哪些有趣的传统,或许,我们也可以效法补充,在年味普遍稀缺的当下,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多营造出一些年味来。
文章插图
关 东 糖
腊月廿三糖瓜粘
灶王爷龛送上天
糖瓜粘住灶王嘴
有口难开保安康
关东糖(也称为灶糖)是古老的传统甜食,也是祭灶神的祭品,一年中只有腊月二十三前后,才有小贩挑担沿街叫卖。关东就是现在的东北三省,因为这大片土地位于山海关以东,故而得名。那里生产的这种特制的糖,就被称为关东糖。
腊月二十三,就要送灶王爷升天了,这位爷可是一家之主啊!站在神位上看了全家人一年的表现,到年底要上天汇报去了,这可不是小事儿!不但要恳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还怕他在天上多嘴说了坏话,所以用黏黏的关东糖给他把嘴封上。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嘴的行为,是民间百姓按照自己的臆想创造的,但却成了传世的可爱习俗,所以在送灶王爷升天以前,家家都会买关东糖,摆在祭案上待用。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文章插图
祭 灶
二十三
糖瓜粘
灶王爷要升天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是迎接春节的序曲。所谓“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民间祭灶的风俗……古代祭灶是在腊月二十四,从清朝开始,帝王家开始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祭了。什么事儿都是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的百姓也就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祭灶是过小年儿的重要活动。
……自古以来,大家庭的厨房就是是非之地,婆媳、妯娌说长论短,是人性最容易暴露出来的场所。所以玉皇大帝派灶王爷在厨房,看着这一家人的表现。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文章插图
扫 房 子
腊月廿四除灰尘
笤帚掸子齐上阵
室内屋外一扫净
身心健康度新春
中国人一直有过年前扫房子的传统。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时间称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这种民俗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用打扫卫生来防止疫病的宗教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在新年来临前彻底大扫除的习俗。而且“尘”与“陈”同音,所以这一习俗又有了“除陈布新”的含义,把一年的烦恼、穷困、灾病统统清扫出去,迎接新一年的顺心、福气,寄托了人们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文章插图
磨 豆 腐
腊月廿五磨豆腐
豆腐谐音是都福
玉皇下界察民情
家家迎神衣食足
民间谚语有“二十五,磨豆腐”之说,豆腐谐音是“都福”。我小时候听奶奶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之事。玉皇大帝听说灶王爷被世人所贿赂,可能说了许多假话,蒙骗了自己,于是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要亲自到人间察访一遭。世上的凡人呢,知道玉皇大帝要来察访,就家家磨豆腐,把磨好的豆腐藏起来,磨剩的豆腐渣盛在碗里当饭吃。玉皇大帝一看,人间竟如此清苦贫穷,只能用豆腐渣充饥,于是大发悲悯之心,马上降福人间。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五迎玉皇大帝视察,这美好的传说和习俗,近两千年来,为华夏大地第一盛典——春节,增添了许多乐趣和百吃不厌的美味。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贾雨村出场|骆玉明说红楼 | 人物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红炉|潍坊新华中学用“心”继承传统,以“爱”温暖冬日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蓝柑糖浆|沙滩鸡尾酒
- 给爸爸的信|一场特殊的遗物展览正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