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二 )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剃 头
腊月除旧迎新春
剃头挑子最辛勤
容貌光鲜辞旧岁
来年诸事皆顺心
到了年前,邻居们会互相招呼:“要剃头的赶紧着吧!”这是因为老年间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正月里剃头不吉利,尤其是有舅舅的人。所以腊月里是剃头师傅最忙的一段时间,虽然辛苦,但他们的收入也是平时的许多倍,那真是累并快乐着。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办 年 货
鸡鸭鱼肉与猪头
集市采购兴意稠
阖家团聚除夕夜
一年辛苦尽慰酬
老北京人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儿歌里唱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 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 糖瓜粘;二十四, 扫房子;二十五, 做豆腐;二十六, 炖白肉;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从中可以看到,除了二十四扫房子搞卫生以外,全是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每到农历腊月,人们就会把一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点儿积蓄,拿出来奢侈一下,把年夜饭尽可能准备得丰盛一些,让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个团圆年,这已经成了百姓的生活习惯,成了民俗。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代写春联
爆竹声声迎新年
家家户户贴春联
喜庆富贵书不尽
对联摊上写吉言
老北京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两侧的门框上用大红纸贴上对联,这种对联又称春联或红对子。我小时候住在西四牌楼,邮局门口有一位平日代写书信的老人,因为那时文盲多,而且传递信息的方式只有书信,所以他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到了腊月,他带上笔墨纸砚,现场给人写春联,摊位周围总是热热闹闹,人流不断,写完晾干后交付,总是能挣一点儿润笔费。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买 年 画
年画要买杨柳青
吉祥图案喜鹊鸣
市场火红人攒动
装点居室祈康宁
老北京一进入农历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日甚一日,首先是街上热闹起来了。卖年货的陆陆续续设摊搭棚,人们也都走出家门,开始为准备过年而忙碌采购。其中,专卖年画的摊位特别引人关注,因为除了色彩鲜艳、画面有趣的年画,还有大红纸上写的福字和春联。为了吸引人,有的摊商还在摊位上架起横杆,挂上大红灯笼,春节的喜庆气氛更加浓烈。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贴 窗 花
巧手剪成百物生
大红宣纸贴窗棂
十二生肖配蝙蝠
喜鹊登梅家业兴
贴窗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都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在北方地区,这一习俗尤其盛行。
我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内胡同中的一座四合院里,平房的格局、门窗也十分适合贴窗花,不管是糊纸的窗户还是镶玻璃的窗户,过年前,都会贴上大红窗花。寒冬腊月, 白雪皑皑, 一进院门,扑入眼帘的就是各屋窗户上鲜红、精巧的图案,那叫一个喜庆……一方面美化了环境,渲染了过年气氛,另一方面也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做 花 灯
除夕之夜烛光明
竹骨扎成外披红
孩子提灯迎新春
日子越过越火红
老北京城逢年过节有挂红灯迎新年的习俗。每到腊月,街市上卖灯笼的店铺和摊商就多了起来,到处红灯高挂。那时不论穷富,家家门口都会挂红灯,小孩子则提着红灯到处逛,营造出一派过年的喜庆气氛,北京城也就有了浓郁的年味儿。除了红灯,能工巧匠们还陆陆续续创制出一些带有娱乐性的灯笼,例如用竹批儿扎制成各种造型:红金鱼、绿蝈蝈、带花的桃儿……用油纸糊在竹架子上,再画上图案,加上提梁。这些奇异的造型更受儿童喜爱。
——何大齐《北京的春节》
玉皇大帝|在传统中国,年味儿有很多可触可感的指标
文章插图
芝 麻 秸
松木枝来芝麻秸
除夕黄昏撒台阶
任人踩碎咯吱响
平安岁岁过春节
因为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谚语,所以人们赋予了芝麻秸美好的寓意,除夕夜踩芝麻秸,也成了百姓人家祈求来年生活幸福的一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