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话爆款国游《戴森球计划》工作室:需要的不是钱,未来融资更加看重“资源整合”( 二 )


Kat口中的另一个制作人周讯 , 是Kat的丈夫 。
在确立开发《戴森球计划》之前 , Kat曾是某上市公司战略规划岗位的一名在职员工 , 周讯则是重庆帕斯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程序员 , 后担任该公司某游戏项目的负责人 。
相比之下 , 工作室中的另外三位成员都是22岁左右 , 刚毕业不久的新人 , 是游戏立项之后 , Kat在某招聘网站上招聘来的正式员工 。
开发一款如此复杂的独立游戏 , 加上团队中一半都是新人 , 压力自然是巨大的 。 在Kat的描述中 , 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身兼数职 。 比如周讯技术出身的背景 , 决定他在团队中重点是做程序 , 但美术、音效、特效也会多少涉猎一些;Kat在负责策划、运营之外 , 也会兼顾音效、动画等方面 。 “有时候我甚至还会做倒茶小妹和清洁工 。 ” Kat调侃道 。
而吸引新人加入的 , 除了Kat和周讯对于独立游戏开发的热情之外 , 还有一份周密的开发周期计划表 。
像很多独立游戏团队一样 , 在用几个月的时间验证了现有技术能够支撑起《戴森球计划》的项目后 , Kat和周讯做了一份详尽的计划表 。 这份表的作用是尽可能的减少游戏开发中的反工 , “我们对工作量进行了大致的规划 , 包括大概多久能完成 , 每一步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 ”Kat补充道 , “这样计划下来 , 我们的钱基本可以支撑到1月上线 , 甚至还可以支撑到上线后几个月的 。 ”
没时间融资
正如Kat对科幻主题受欢迎程度的预料 , 《戴森球计划》在完成了基本构建后 , 很快的吸引到了国内独立游戏的发行方Gamera Game(上海镜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8年的Gamera Game在接触《戴森球计划》前 , 总计发行13款游戏 , 其中包括10款海外游戏 , 3款国内游戏 。 其发行总负责人叶千落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我当初第一次使用游戏内机器人飞向太空的时候 , 我就被这个游戏震撼到了 ,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 这是一款充满魅力的游戏 。 ”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极其迅速 。
Kat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早在EA前 , 就有投资人向柚子猫表示过投资的意愿 , 但那个时候《戴森球计划》的EA阶段马上就要开始 , 所有人都非常忙 , 没有时间去聊这个事情 , 而且柚子猫最早的定位就是坚持自己做 , 所以预留的资金也是十分充足的 。
但本质上来讲 , 柚子猫并不拒绝融资这件事 。 “如果未来要融资的话 , 我们可能看重更多的不是钱 , 而是资源整合 , 就是说当我们的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 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在某一方面为我们提供帮助 。 但目前确实没有融资的计划 , 毕竟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在游戏上还有很多要完成的功能 , 没有时间和心思想这个事情 。 ”
而事实上 , 柚子猫对投资人的反应 , 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当前资本在独立游戏领域境遇的一个缩影 。 相比于4、5年前渴求资本青睐的独立游戏团队 , 近年来 , 尤其是2020年的游戏市场上 , “钱多项目少”的情况不在少数 。
一位资深游戏行业投资人张米(化名)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现在很多由85后、90后创立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对于资本的需求都不是特别的强烈 , 一方面他们本身的资金足够支撑 , 另一方面 , 很多开发者会专注在游戏内容和质量方面 , 并不在乎是否能够拿到融资 , 有些还担心拿了投资反而受限制 。 ”
在张米看来 , 目前在独立游戏市场寻求融资的往往是一些背景不够亮眼 , 或项目还处在初期的团队 , 但这样的团队由于没有一个完成的产品 , 又很难吸引到投资人 。
柚子猫恰恰属于前者 。
对于Kat来说 , 《戴森球计划》对于她的意义远不止是开发的第一款独立游戏这么简单 。 她在立项前就想的很清楚 , 如果两年后钱烧光了 , 创业失败 , 也要尽量把《戴森球计划》做完 。
“这是做独立游戏的态度 , 游戏做得好不好 , 不是靠赚不赚钱驱动的 。 我接触过的做独立游戏的人更多的都是为了梦想 , 他们有自己想做的方向、题材 , 更多关注的是游戏开发本身 , ” Kat说道 , “就那我们来说 , 可能在公司运营方面经验并不足 , 也没想到很复杂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 那些对我们来说太远了 , 我们能想到、能做的就是把手里的项目打磨的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