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二 )


位居榜首的是艺术家陈丹青早年的成名作《西藏组画·牧羊人》,2021年6月,这幅尺寸不大的板上油画成交价达1.61亿人民币,与2020年以同样价格成交的曾梵志大幅油画《面具系列1996NO.6》并肩,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之一。
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文章插图
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这幅画作让陈丹青登上2021年全球当代艺术家拍卖纪录前3名的榜单,仅次于上文提到的巴斯奎特和因NFT作品而著称的数字艺术家Beeple。
紧随陈丹青之后的,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博物馆级作品《血缘:大家庭12号》,在2021年的永乐春拍上以8119万元成交,创下他个人第二高价。该作品2016年曾在北京匡时拍卖以3818万元成交,时隔5年后藏家再出手,价格便翻了一倍有余。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艺术家们的国籍也能从一个角度显示出各国在拍卖市场上的活力。2021年,按年总成交额计算,美国和中国的艺术家占据大半壁江山。
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文章插图
在亚洲地区,作品拍卖总成交额前15强的当代艺术家里,中国艺术家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大半席位(12名),其余3位艺术家则来自日本,分别是成名已久的奈良美智、村上隆,和近年来备受瞩目的80后女艺术家六角彩子,被艺术界普遍视为下一个奈良美智。
中国当代艺术界目前颇受关注的是70后艺术家黄宇兴,他的《七宝松图》(七联作)去年在佳士得香港的秋拍中以5322.5万元成交,这个高价将他的个人拍卖纪录一夜之间提升了近6倍。
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文章插图
黄宇兴的七联大画《七宝松图》
据悉,黄宇兴的作品自从2006年开始进入拍卖市场后,前些年的价格仅仅徘徊在10万元左右,直到2016年创下首次百万纪录后,从2018年开始大涨,仅仅两年多便突破了千万门槛。不过,后起之秀固然引人瞩目,但从成交额上来看,市场上的50后与60后艺术家们仍牢牢占据着绝对优势。


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文章插图
年轻一代藏家正在崛起
亚太地区全球占比约四成
在这些耀眼的数字、惊人的价格背后,反映出了当下世界艺术拍卖市场的哪些新风向呢?
年轻一代藏家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除了拍卖行在策略上的进阶外,藏家群体的迭代也是莫奈、巴尔蒂斯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能够首次出现在中国拍场便备受追捧的一个原因。
据业内人士介绍,亚洲藏家群体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初代富豪,另一类便是年轻群体。这些年轻藏家们家境优渥,大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知识结构和视野都更加国际化,对艺术品的选择眼光也更为精准。这是以创造财富为事业的老一辈藏家们大多不具备的。
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的快速成长,这两类藏家正在发生融合,比如父母在收藏印象派,儿女在收藏潮流艺术,两种品位在一个家庭里共生。
根据佳士得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拍卖有39%的买家来自亚太地区。而在前不久佳士得公布全球2021年业绩时,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也特别提到了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群体:“下半年,中国内地客户购买总额超越中国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收藏群体。”
藏家|红星观察丨2021“奇迹之年”:疫情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为何大放光芒?
文章插图
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作品《柱列》(七联)
疫情之下,部分资金去向迷茫
买写入艺术史的作品,永不会错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李艳锋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2021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大特点,就是“精品的爆发力很强”。他所指的精品,就是被艺术史明确定位并反复论证过的重要作品,“这些拍品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是它们拍出高价的最根本原因。这些精品不可多得,一旦释放出来,市场反馈从来都是非常积极的。”
此外,李艳锋也提到,在全球市场受到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之下,部分资金的去向会比较迷茫,那么收藏好的艺术品,显然是不错的选择。“真正优秀的艺术品除了有收藏价值外,也有一定的资产配置的功能,因为其价值始终是稳定的。”
不过他同时指出: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始终是相对小众的行为,因此受大环境的经济背景影响也较小,与疫情的关联度其实非常微弱。“世代交替、藏家更迭,收藏群体知识结构的日益国际化,等等,注定会有一天厚积薄发,迎来当下这个繁荣局面,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