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二 )


西南人是很能吃辣椒的,我看主人老郭的碗里都是彤红的一片。
山风吹凉了跋涉后的汗水,而草地上香喷喷、热辣辣的煮面片又让我们通体泛热。
晚餐后,星星眨眼,月华灿烂,大家围坐在红红的篝火旁“吹牛”。我们描述了山外的事,马伕们给我们讲了马帮的故事,追忆着久远的部落、骁勇的骑士以及他们仗义的行为和与女人在马背上的爱情故事。
这初夏里的夜晚就更有野味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又上路了。
有了昨天骑马经验,我们走的十分悠闲。不知不觉间,在山谷开阔处看见一片依山临水,错落有致的村寨。
老郭告诉我们那是藏族同胞的山寨。
进了寨子,发现每家每户都用成棞的柴禾垛成高高的院墙,房屋多是人字形木楼,笔直的屋檐向四方延展,在绿树青山的衬映下自然挺拔。
房前屋后的高杆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经幡。
征得主人的同意,我们爬上了木楼房,里面的客厅、卧室、经堂各有特色。
走进室内,好似进入金碧辉煌的殿堂;镏金刻花的壁橱内或银或金的器皿,室外的回廊、室内的墙壁画有藏传佛教的壁画,还挂有名贵的唐卡。
长方形的亚金铜火炉摆放在客厅中央,四周是铺满藏式坐垫的排椅。
我看这里的摆设,不完全是藏族习俗,里面还容纳汉族和阿拉伯民族的个性。
一问女主人竟然是汉族人,她现在尼泊尔作生意。
当酥油茶端上来,老额吉手里摇着经筒和我们聊着家常,我感叹的是,老额吉的汉语说的很流利。
这种山里边寨的闲聊,无不感到藏族同胞的豪放和好客;在这里,你才找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正的情感,那种同类相敬的感动;在这里,不分什么国籍,没有什么种族,只有一个观点:我们都是人!
离开中寨再往前走就进入了扎嘎峡谷,扎嘎瀑布享有中华第一固体钙化大瀑布的美誉。
瀑布起点海拔三千多米,瀑高一百多米,宽近四十米。由于岷山西部崇山峻岭汇聚的水流在上游更高的台地上聚为湖泊,湖水从顶端平台流出,经三级乳白色的台阶跌宕而下,冲击干钙化石壁,形成宏阔的瀑幅,遇陡坡上露出石笋的阻挡,溅起满天的水花彩雾,远远看去,就有五彩的长虹横跨天空;水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似万马奔腾,在山涧沟谷里咆哮。
仰头望去,一幅蓝天白云山水林泉组合的巨大画幅,让我们一起融入高原大山的旷放之中。
到了岷山脚下,由于高原反应,我们只是远远地看看雪宝顶,在阳光下,闪着烁烁金光,纵有遗憾,也是感受到了雪山的空旷玉洁!
回到松潘,徜徉高原古城,又是另一番景象。
“北街的银子、中街的狗、南街的挑子客在吼”是概括旧时代松潘商业格局的一首民谣。
而今,北街的旅游纪念品是琳琅满目,商贩以带有浓烈松潘味的普通话招徕生意。
可惜的是代表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太少了,和天下的旅游纪念品一样是千篇一律。
我不经意这些没有品位的纪念品,就满地寻觅找一点我喜欢的东西。
李达倒像一个贪婪的商人,什么也不放过,看着就买,结果引来了一大群的商贩围上来,后来是我给她解围了,她再也不敢无目的的贪婪,也学着我在满市场上寻觅。
中街是古城的文化、经济中心区,这里的大小餐馆比肩继踵,有回族老号、羌香味、藏家乐等风味餐馆,漫步街上,令人垂涎欲滴,闻香驻足。
南街上多是些栉比有致的木结构古民居,无论建筑结构、雕刻造型,都独具匠心。
站在古城的中心街上,望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突然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那欢乐的马背旅途也在这喧哗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牟尼沟|青未了|散文《走松潘》
文章插图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