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二 )


两间椁室间有一个通孔,是有意为之,意味着两间椁室的主人能够灵魂相通。
墓志铭上将朱显栻误标为朱元璋七世孙,瓷碗也宛若粗糙平、整个墓穴建造草率、朱显栻时隔十三年下葬……
从这些可以看出,朱显栻家族在那时确实已经不算显赫,皇室旁支已经凋零了。
在发现朱显栻的墓之前,还发现了其他几座碗墓。
虽然都是明代碗墓,但也依然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一种是在墓室的顶部才有瓷碗的,通常都是青花瓷所制;另一种就是朱显栻墓的全部都是由瓷碗砌成,主要是青瓷为主。
但是除了朱显栻墓之外,其他墓主身份不详,下葬年份不详,朱显栻便是可考历史中最早使用碗椁形式的墓。
再加上其他的朱氏皇族的墓室都没有碗椁形式,使得朱显栻的墓室成为了家族中的独一份,更让人好奇朱显栻的碗椁,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考究意义。
然而,时至今日,朱显栻墓为正史提供的信息依然不够充足。
但是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它为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更为之后碗椁墓习俗的变迁提供历史依据。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碗椁墓习俗往川渝地区迁移,灌浆材料和瓷碗渐渐变得不同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乱的原因,导致四川残破不堪,人口凋零。
康熙于1667年,推进政策性移民,鼓励湖广人民去四川发展,史称“湖广填四川”。
而碗墓的习俗,就是在这个时期,由湖广地区传到了川渝地区,其形制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首先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碗椁墓本质上也是由另一种明代风行的墓制所变更而来,这种墓制叫做“灌浆墓”。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碗椁墓承袭灌浆墓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糯米浆,这也是明代中晚期的南方墓葬的一大发明。
然而,由于碗椁墓更偏向于一种民俗文化,而非古代工艺,所以也并不如灌浆墓那样,有着严格的铸造工序。
这就导致了碗椁墓的密封性不是特别好,所以在挖掘碗椁墓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会发现大部分碗椁墓中的尸骨风化明显,保存不好,其中也包括朱显栻墓。
到了清朝时期,碗椁墓的发展已经到了晚期。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这时候的人们对碗椁墓的习俗观念已经日渐淡漠,但是还是有其情怀所在。
因此,清朝时期的碗椁墓的形式主义要更为明显,那么所使用的糯米浆也日渐减少,这导致瓷碗的堆砌效果也减弱。
所以在清朝时期,大多数碗椁墓都不如明代一般大,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椭圆形,而变成了锥形,就是为了节约材料。
但这种椁室形状容易导致糯米浆的浆体滑落,更不利于稳定椁室。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所以,清朝时期的碗椁墓的瓷碗,除了原有的糯米浆和石灰外,还增添了其他材料。
如土、水、沙子、桐油等,为了能够固定瓷碗的碗与碗之间的缝隙,使用了多种材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由于瓷碗作为支撑堆砌的作用渐渐消失,清代的碗椁墓中的瓷碗的价值也随之提升。
如果说,明代的瓷碗大多数都是使用圹碗,或者是非生活用碗的青花瓷;那么,清朝的瓷碗大多数都是生活用碗的青花瓷。
清朝碗椁墓的瓷碗的碗面,上面的花纹也相对更为精美,青花瓷的用量也更大,这些都在川渝地区发现的清朝碗墓中可见一斑。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
四川惊现清朝土豪的碗椁墓,用量八千个青瓷碗达历史之最2005年3月27日,四川达州的凤凰山上,挖掘出来一晚清的碗椁墓,达州市文管所所长马幸辛在该碗墓中发现了一座石碑。
这石碑记载的其他都已经不甚详尽,唯有年份十分清晰——嘉庆二年(1797年),而墓主人则是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而来的。
该碗椁墓和其他碗椁墓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使用的瓷碗十分精致,二是瓷碗的用量达到历史之最。
只见瓷碗口径15cm,底径7cm,瓷碗的外表涂满了釉,碗底外部呈鸡心状凸起,被称之为“鸡心眼”。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