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颜《赣地风流》:灵魂的还乡与红色的祈福|文学评论 | 第三辑

作 者:周维强
这一次,青年作家朝颜将笔触延伸至革命老区的现代化进程,她的《赣地风流》出版,丰富了作家在题材上的创作,让朝颜的写作更具有多面性、多样性。
通读《赣地风流》书稿,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在场感,这种在场感,让读者如临其境,跟随着朝颜文字的“现场直播”,感受革命老区的变化,感受新农村建设的诗意画面,感受现代化进程带给革命老区的实惠与福利;二是真情实感,没有空洞的抒情,让文字展现内心的真情,细腻的笔触如探照灯,一点点走进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散文集《赣地风流》书分三辑,分别是“曙色苍茫”“弦歌嘹亮”“风光无限”。“曙色苍茫”一辑,用纪实或者叙述的笔法,记述了毛泽覃、杨厚珍等革命先辈的壮烈功绩,呈现了陈发姑、杨荣显等平民百姓为革命倾其所有的英勇事迹,革命先烈的故事在朝颜的笔下都有具体的情感参照,有温度、有深度,读起来感人、动人;而“弦歌嘹亮”一辑,书写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人事物景、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展开今昔对比,呈现人民阔步前行、生活蒸蒸日上的真实面貌;第三辑“风光无限”,侧重从十八大后的变化写起,“脱贫攻坚”“小康社会”等高频词闪现的背后,是老区人民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切写照。
《赣地风流》和朝颜之前的散文集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将情怀和感怀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时代共振,通过实地考察和回首自己的人生经验,抒发真挚情感,感怀视野所见,跳跃的语词间,细腻的文笔处,见真情,见真心,引出了切身的思绪与想象,也引出了对革命烈士人性化深处的思考与探究。从文本内容上来看,朝颜避开了主旋律写作的概念化处理,而是将正能量和主旋律题材,用自己的理解,植入了散文写作见性情见心灵的写法,这样,让文本生动的同时,趣味性、可读性,都得到了有力提升。
我们来看第一辑“曙色苍茫”里的文章,这一辑的文章里,令我动容的就是《你的光荣时间会懂》,作为文中主人公“二爷”的后辈,朝颜的视角更具有客观性。回首二爷轰轰烈烈革命的一生,以二爷的申请书为引子,引出全文要表达的情感与故事。这是一个老红军对信念的坚守,虽历经坎坷,但是信念永恒。
《奔跑的小脚》则书写了杨厚珍的故事,以时间为线索,串起每一个细节,从“小脚”这个意象引申出动人的情节,结尾处的感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穿着深色军大衣的女人身影,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动。我拼了命想要追上她,忽然看见绑腿之下,一双小脚左右交替着,不停地奔跑,奔跑,向前,向前,直到绝尘而去……”颇为真切、动人。这两篇都是写人,人物的性格、形象鲜明,故事曲折,结构紧凑。作为读者,我在阅读的时候,时常会被情节所感动,也会被人物的故事所叹服,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大槐树下,说书人举起醒木,娓娓道来。
第二辑“弦歌嘹亮”中,《苦是对福最深的向往》一文,道尽了祖母辛酸、辛劳、苦难的一生。看得出来,朝颜在书写自己的祖母时,不仅仅是孙女对祖母的怀念、追忆与感怀,更有着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在性别上的同情、温暖和靠近。从表达真心和真情的角度来看,朝颜的叙事是灵魂还乡时的情景交融,是对人物性格的命运化解析,还是对一个时代的历史还原,从而解读出人物在特定时代的悲剧性诱因。而从苦到福的过渡,则折射了时代进步的轮回。而祖母的唠叨:“我过上了好日子啊。搭帮(多亏)共产党,搭帮我家南昌(父亲小名)”,这种方言式对话的情景还原,为文章增色不少。在《十四岁出门远行》一文中,作者则把时光回忆拉回至1990年代,百货公司、柔软的波鞋、黑白电视机……这些带有特定年代印记的名词一登场,怀旧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青春期的出门远行,其实就是想走出那个困顿着自己的小地方,走出去,就有了见见世面的想法,走出去,就有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而当真实的生活给理想天真的十四岁少女好好地上了一课,她就会更加感恩生活。朝颜的这篇散文,回忆里有着温暖的小亲切。
《安得广厦千万间》则记录了住房的变迁,而《流年食事》则是对“食”的关注,无一例外,都是将变迁作为解读的对象,生活越变越好,过去的则储存在记忆的脑海,更加迷人而温情。由于笔者和作者在生活阅历上有重合的部分,朝颜所书写的人和事,能和我脑海中的记忆产生重叠,从而引起共鸣,我在读这些文章时,时而含泪,时而感叹,时而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