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得主刘醒龙亲历武汉抗疫,推出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
“第七十六天过去,接下来的日子不再是第七十七天!”“一个人要何等坚韧,才能使自己面对玉石俱焚的现实而幸免于身心俱碎?”“武汉‘封城’之初,曾举倾国之力才搜寻到的一万件防护服,最优先供给使用的是哪些人?”近日,著名作家刘醒龙用亲身经历和处于一线的在场感受,写出的二十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文章插图
书中,作家以理性客观的视角抒写那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武汉抗疫过程。他详细描述亲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城中人,与疫情决一死战的具体细节,用大量事实和实际行动表现了武汉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拼命”精神,使人理解为何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为何是“英雄的人民”。
书中既有个人日常平凡小事的描绘,也围绕着疫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度反思,既有未成年儿童在疫情之下令人动容的不一般表现,也有本地抗疫主力军鲜为人知的罕见手笔,具有相当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家以文学形式客观地讲述了这场灾难对武汉人心灵、生命带来的巨大破坏和震撼,真实可信地铭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武汉人在非常时期的生活与感想,饱含深情地记录了武汉人民的特殊经历中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以及国家、社会、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患者等在抗击疫情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动。该书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抗疫决策与担当,以及中国人民在抗疫战斗中的艰难历程与宝贵经验,用文学的特殊魅力彰显伟大抗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刘醒龙是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疫情期间身患复杂的眼疾,但他以惊人毅力,执着地写下亲历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与一般采写抗疫故事的作品不同,刘醒龙从头到尾身在武汉,与全家三代人共住一个屋檐下,他写作的身份不是一名作家,而是在抗疫战场上的一千一百万普通武汉人中的一个。也只有这样的写作,才能做到不同于对武汉日日夜夜的描写,而是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武汉的分分秒秒。特别在疫情暴发初期令人闻之失色的那些经历,使得《如果来日方长》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武汉抗疫的扛鼎力作。
作品中,作家对诸多事件的思考评论是理性而深沉的,也充满包容情怀。书中密实的细节、丰富的感受力、温厚的情怀,使得这部作品内容充实,富于感染力。作为长篇散文而能如此一气呵成,并始终激情饱满,实属难得。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路艳霞
【茅奖得主刘醒龙亲历武汉抗疫,推出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编辑:金力维
流程编辑 吴越
- 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人工智能与人性
- 这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名家金句可以受用一辈子!
- 孙艺珍|韩国唯一6大奖大满贯得主孙艺珍,究竟有多自律,未来将如何发展
- 星太奇|星太奇:奋豆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最无聊的”世界纪录得主
- 「肥肠」待客有面子、吃得主客尽欢的几道菜,味道绝对胜过饭店,好吃又实惠!
- 「山中伸弥」抗疫前景趋紧:诺奖得主山中伸弥教授提5大建议
- 【诺贝尔奖】诺奖得主朱尔斯?霍夫曼紧急求援!这家大学筹集5万口罩相送
- @领导问“忙不忙?”如何回答机智又显情商?3句大实话获得主动权
- 『传染病』何时疫情会结束,生活会恢复正常?诺贝尔奖得主:可能比想象中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