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中的低调奢华——惟妙惟肖的“古玉动物”!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古代玉器中动物造型的出现可以追朔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但这些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可爱动物形象从来没有离开过治玉工匠的视线。
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美轮美奂的玉制动物出现,今天就将一部分动物造型的古代玉器展示给大家。
让我们在欣赏古玉中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的同时,感受一下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玉鹰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鹰
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鹰为青黄色玉材制,片状,腹部略厚,腹前用阴线界出鹰爪,头部凸起,嘴尖,双翅较薄,尾宽,尾及翅上有阴线羽纹。鹰背部有对穿的孔,可穿系绳。
红山文化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其遗址中发现了较多的玉器,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玉鸟,多为鹰类。常见的玉鹰有二类,一类近似方形,翅的边缘平直;另一类鹰的翅膀大且展开,似飞翔状。这件玉鹰属后一类,辽宁省阜新市胡头沟遗址出土有同样的作品。此玉鹰的造型较接近于现实,鹰的腹面加工精致而背部简练,系因人们仰望飞鹰所得的观察结果。
玉虎
 中国玉文化中的低调奢华——惟妙惟肖的“古玉动物”!
文章插图
商,玉虎形刻刀,
高5.8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有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挂,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
玉猪
汉,玉猪
左一长11.2厘米,高2.9厘米
右一长11.7厘米,高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两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颜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绿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圆柱状,底面较平,两端略作切削以呈猪首及猪尾的外形,又以粗阴线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简练朴实。
这类玉猪在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葬使用的玉握。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
玉马
 中国玉文化中的低调奢华——惟妙惟肖的“古玉动物”!
文章插图
汉,玉天马
高4.2厘米,长7.8厘米,宽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色玉质,有絮斑、绺裂,局部可见黄色沁斑。圆雕卧马,头微昂,张口露齿,脑后垂贴长鬃一绺,背起脊,身生双翼。肌肉饱满,富力量感。
有翼天马形象,在古代中西艺术中均有所见。天马产自中亚地区。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首次见到来自大宛的宝马,极为垂青,称其为天马,并亲自作诗歌咏。此后,又两次派兵西征,目的即在获取西域宝马。天马自汉代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汉代画像石,唐代石雕、绘画、金银器上都留下了天马的倩影,如著名的唐昭陵六骏,以及唐人韩幹的以马为题的绘画。歌咏天马的诗文历代皆有。就出土玉雕天马而言,汉代前后仅见两例,一为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所出玉马,一为陕西咸阳西汉渭陵建筑遗址所见玉羽人御天马。
玉象
唐,青玉童子骑象
高5.5厘米,长7.3厘米,厚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绺裂、絮斑。圆雕一男子侧身坐于象背之上。象卧伏,神态温顺。人物头戴软帽,微后仰。着长袖衫。右腿搭于左腿之上,右手举起放于脑后,左手置于腿上,长袖下垂,作舞蹈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