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受到汉武帝青睐,延续千年正统地位,只因掌控了两条国家命脉( 二 )


儒家受到汉武帝青睐,延续千年正统地位,只因掌控了两条国家命脉
文章插图
然而,秦始皇推行的“秦式教育”到底成效如何?我们并不知道,因为这个看似强盛的帝国存在短短十五年便分崩离析,当巍峨富丽的秦宫湮没在熊熊烈火中时,惨遭摧残的儒学也迎来了东山再起的良机。天下贤者皆儒生,求贤必进儒家门就算是功盖三皇不可一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秦始皇,他也不得不承认,儒家构建的教育体系确实要比“秦式教育”高明得多。《诗经》和《尚书》的意义和价值,绝非是单纯的识字教材,还包含着儒家倡导的思想观念、礼仪规范、道德操守、政治主张等诸多内容,体现着儒家的社会理想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很多人读了《诗经》和《尚书》,便开始从心理上认同儒家的道德规范,身体力行去成为一个君子。可见儒家教育真正做到了将知识启蒙和思想传播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和秦朝的字典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儒家受到汉武帝青睐,延续千年正统地位,只因掌控了两条国家命脉
文章插图
与秦朝负责教化的官吏不同,儒生们深入民间讲经治学,不只是把教育当作职业,谋得一份薪水,更是将传播儒家观念当作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史记》记载刘邦击败项羽后,进军打算扫平楚地,在围困鲁城时,城内的儒生仍像往日一样讲经行礼,弦歌之声不绝,丝毫不感到慌乱,以至于刘邦闻之感慨不已,下令围而不攻好言劝降。从中可见儒生们为了传经事业,甘愿视死如归,这种恢宏的气度绝对是秦朝教官所望尘莫及的。正是通过将思想融入教材,使人们从小受到儒家道德观念的熏陶,又借助儒生组成民间教育集团,不遗余力地传播儒家礼法,儒家逐渐自下而上地垄断了教育这条国家命脉,使凡是读书人尽皆出自儒家门下,进而控制了整个汉朝社会的知识精英群体。汉朝最初的数十年间,面对饱受战火摧残百废待兴的社会局面,汉朝统治者普遍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黄老之术占据上风。
儒家受到汉武帝青睐,延续千年正统地位,只因掌控了两条国家命脉
文章插图
等到汉武帝上台,天下已是人口持续增长、物阜民丰,到处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了,这时这位怀揣强国梦想的年轻皇帝,准备大张旗鼓大展宏图大干一场,急切地需要广纳贤才,因而与掌握知识精英人才脉络的儒家合作,便是汉武帝所必然要迈出的第一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不仅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正统地位,更由此介入到历代王朝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凡是有志于读书求仕的人,都首先必须把儒家经典烂熟于心,再通过儒家道德规范的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吏,从此儒家由于担负起官吏选拔的重要任务而愈发不可或缺,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始终维持着稳固的正统地位。总而言之,儒家学派之所以能够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两千年间延续正统地位,并成为如今全体华人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并非靠着某一位帝王或某一个朝代的偏爱,而是因为早在孔子时代儒生们就开始全身心投入的教育事业,和随之而来顺理成章介入的朝廷选官制度,使儒家掌握了教育和选官这两条国家命脉,从此儒家便和封建王朝荣辱与共,鱼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