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郁:明州教育的先驱 他的弟子个个都是才俊
文章插图
他开四明讲学之风,是推动明州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先驱人物。他被王安石尊为贤者,并询以治县之道。他以培育英才为己任,一时名士俊杰皆立其门墙。他为明州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真才实学的儒学人才,为浙东学派的诞生奠定了根基,同时也奠定了宁波(鄞县)作为文献名邦的基础。
他就是甬上楼姓的始祖、北宋著名教育家楼郁。以他为代表的北宋“庆历五先生”,在宁波(鄞县)教育史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要致敬的,除了当代教育战线上辛勤的老师们,更有像楼郁这样的古代重量级先贤名师。
文章插图
宋仁宗庆历年间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汉唐以来饾饤锱铢的注疏之学遭到了士大夫群体的普遍抵制,直寻经典本义、探求经典义理的治学之风蔚然兴起。以胡瑗、孙复、石介为首的“宋初三先生”基本奠定了宋学基石,范仲淹、欧阳修等儒林巨擘身先示范,极力崇儒重教、培育人才,并以怀疑的精神重新诠释传统经典,掀起了一股疑经辨古思潮。
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讲求义理,注重经世致用的宋学特征基本形成。正如陈寅恪在论述我国文化的发展时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明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楼郁:明州教育的先驱 他的弟子个个都是才俊】名冠“庆历五先生”
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知鄞县。他重视学校教育,上任伊始,便将唐元和年间(806—820)建于县东的先圣庙改建为县学,提出“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为了倡导重教好学的风气,他专门请五位大儒进城办学。这五位大儒,分别是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他们聚鄞县妙音书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被学者尊为宗主。他们毕生从事教育,致力于儒学传播、民生教化,成为当时明州地区教育和学术的中坚。他们各创书院,收聚生徒,历30余年,弟子甚众,史称明州“庆历五先生”。
“庆历五先生”长年从事郡庠、县学和私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人才,创造了极为强烈的地域人才聚合效应。正如王应麟在《先贤祠堂记》中所说:“明自唐为州,文风寥寥。宋庆历中始诏州县立学,山林特起之士卓然为一乡师表。或受业乡校,或讲道闾塾,本之以孝悌忠信,维之以礼义廉耻,守古训而不凿,修天爵而无竞。养育英才,纯明笃厚。父兄师友,诏教琢磨,百年文献益盛以大,五先生之功也……”
“庆历五先生”中,楼郁是唯一的进士及第者。
楼郁(1008-1078),字子文,原籍奉化,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迁居明州府鄞县。因居城南,故自号城南;居月湖边,学者称其为西湖先生。
楼郁志操高洁,性好读书,经史百家均能融会贯通。他的五世孙、南宋学者楼钥曾自豪地说:“吾家自高祖正议先生以儒学师表乡曲……先生以古道为乡里师表,一时名士咸出其门,儒风蔚然。”
南宋丞相史浩在《四明十二先生赞·西湖楼公先生》一文中也赞扬说:“公以是教,作成吾鄞。逮今士子,儒学彬彬。收功贻厥,世有显人。”其中“公以是教,作成吾鄞”8个字,寄托了史浩对楼郁以儒家教育促成鄞地为儒学文化之地的极高评价。
时为鄞县县令的王安石曾写下《与楼郁教授书》,信中,他尊楼郁为贤者,并询以治县之道:
“某窃邑无状,每自隐度,宜得罪于贤者。敢图不遗,辱赐手笔,而副以褒扬之辞乎?此乃重某之不肖,使不得闻其过恶,而非所以望教诲之意也。足下学行笃美,信于士友,穷居海濒,自乐于屡空之内,此某所仰叹也。”
可见,当时楼郁已拥有了“学行笃美,信于士友”的声名,具备“教诲”县宰的能力。在楼郁的影响下,读书应举成为楼氏家族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楼郁以后,楼异、楼璹、楼钥等均身居高位,楼氏一门遂成为明州著名的士人家族。
- 为什么书法教育在中小学难以普及,书法教育该如何传承?
- 小央美美术教育:体会自然界的爱,成为艺术小巨匠,废物变美计划。
- 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起源哪里?为何会产生“棍棒教育”的现象
-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到底怎么读?老师怒评不懂别瞎教
- 小央宝美术教育:通往美丽世界 释放孩子天性—山西大同校区
- 民国女神林徽因,是如何教育孩子,才让儿女都这么优秀!
- 他自称当代孔子,六个孩子5个成博士1个成硕士,教育方法仅24字
- 都是梁思成妻子,林徽因与林洙子女,为何相差巨大教育理念不同!
- 清宫旧藏“西洋文物”,领略异国奇珍!
- 情系千丝:丝绣忆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