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宋提刑官开始,不靠谱的验尸方法为啥能延续到清朝?

摘要:验尸不解剖等于儿戏?
从大宋提刑官开始,不靠谱的验尸方法为啥能延续到清朝?
文章插图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引文: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像宋慈那样的天才却不能成为科学家,最大的敌人是谁?
一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火了,让南宋人宋慈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影视当然不是历史,电视剧中的绝大多数案件,其实都是不同朝代里发生的故事,而被编剧安放到了宋慈的身上。
宋慈的伟大不容置疑。《洗冤集录》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宋慈是此书的作者,这种地位无法撼动。
然而围绕《洗冤集录》,围绕书中记载的众多司法检验方法,近代以来却一直有着很多争议。
因为这些争议就反过来骂宋慈毫无意义。在宋慈的时代,他已经做到了最好。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从宋朝到清朝,中间隔了六百多年,为什么宋慈的那一套方法还能大行其道……

滴血可以验亲,DNA是笑话?
倩娘的丈夫被人杀死。宋慈经过抽丝剥茧般的侦查,找出真相:凶手居然是倩娘的父亲和魁!
原来和魁并不是倩娘的亲生父亲。在公堂上,宋慈找来倩娘亲生父亲的骸骨,以滴骨法检验。倩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渗入骸骨中,确认倩娘与死者有血缘关系。 从而排除了和魁与倩娘的血缘关系。
这是《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16集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破案的故事是编的,但宋慈相信滴血可以认亲倒是真的。
《洗冤集录》中就记载了所谓“检滴骨亲法”,宋慈在书中说: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滴血都可以验亲,那么今人熟悉的DNA岂不就成了笑话?
从大宋提刑官开始,不靠谱的验尸方法为啥能延续到清朝?
文章插图
这种“滴血验亲”的鉴定方式当然是不科学的。无论有无血缘关系,血液滴在骨骼上哪有不渗入的道理?
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血缘关系的准确判断仍然只能通过DNA鉴定。
《洗冤集录》主要是供司法检验人员学习和参考的,所以,“验尸”是全书的重点。
虽然写于上千年前,书中一些方法还让后人惊叹。
如宋慈介绍了一个“红油伞遮尸骨”的检验方法,“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路,微荫;骨断处,其拉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骨上若无血荫,纵有损折,乃死后痕。”
初看上去似乎很荒谬,却被《中国医学史上的世界记录》一书推为创举。为什么?
原来,按宋慈的方法检验尸骨伤损,与现代用紫外线照射一样,都是运用光学原理!太神奇了!
从大宋提刑官开始,不靠谱的验尸方法为啥能延续到清朝?
文章插图
只不过当年的宋慈,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对这样的科学原理处于尚未自觉的状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类似一些方法,《洗冤集录》中还有不少。宋慈得到后世称赞,并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同样是《洗冤集录》,也有很多完全经不起科学验证的记载。如他说老虎吃人,“月初咬头颅,月中咬腹背,月末咬两脚”,这岂不是和滴血认亲一样毫不靠谱?
如果承认司法检验是一门科学,那么可以认为,依据文献记载和个人经验,宋慈辛苦写下《洗冤集录》,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
只是,宋慈的这一套方法还能不能更进一步呢?

验尸不解剖,是不是儿戏?
身在宋朝的宋慈已经够伟大。但他的那一套司法检验方法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主要依据经验,经验有时候却未必可靠;二是宋慈的验尸仅限于检验尸体的表面。
推动司法检验方法更进一步的责任在后来人身上。
可惜,直到晚清,几乎是原地踏步,南宋时期的《洗冤集录》仍然是清朝司法检验人员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