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断虹桥和十八槐
文章插图
作者北平旧梦
断虹桥位于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拱石券,两端呈“八”字形向外分开,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桥南北向,长18.7m,最宽处达9.20 m。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上之石狮神态各异,宛然如生。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至于“断虹”之名,则为俗称,明清未见记载。有学者认为,因断虹桥桥形显得轻盈、匀称,宛如截取天上的一段彩虹,故名断虹桥。以上部分来自郑连章《紫禁城里断虹桥》。
文章插图
一、断虹桥的建筑特色
断虹桥拱券的砌筑方法,采用传统的纵向并列砌券法,七道拱券石用腰铁联结成一个整体。拱券的跨度长4.20米,拱券顶部龙门石下皮至金刚石上皮水平高度为1.30米,拱券的高度与长度的矢、跨之比,大致为三比一。拱券石两侧和泊岸之间象眼部分(亦称雁翅),用护拱条石平砌,使拱券更加稳定牢固。它不像一般拱券石桥做成多边形、半圆形或尖角形,而是用较低的矢、跨,砌成小于半圆的一段弧形,使整个桥形显得更加轻盈、匀称。
桥面用的是青白石,两侧栏杆用的是洁白的大理石(俗称汉白玉)。栏杆的望柱之间,嵌着高0.92米、长1.60米、厚0.20米的石栏板。每块栏板上都雕刻有精美细致的图案花纹,其中心部位是两条行龙,一条在追逐火焰宝珠,另一条则在前面回首相戏。二龙细颈、扁头,张着大嘴,须发飘动,鳞爪飞舞,神情活现。龙的衬底是各色花卉,有牡丹、萱花、荷花、菊华、蜀葵、慈姑等十余种,共计十八块栏板,每块花纹组织各不相同。栏板的周边,是统一的二方连续图案,其下是锦地夔龙纹,上边为卷草纹。望柱高1.45米,横断0.26米见方。柱身素净无饰,柱头雕刻成荷叶形状,叶边翻转折叠,生动自然。荷叶上是盛开的莲花,有花瓣三层,包藏着莲蓬。莲蓬顶上是狮子,姿态各异,雌雄有别。有的昂首挺胸,正襟端坐;有的侧身转首,回环四顾;雄狮戏耍着彩球,母狮抚弄着幼儿。那些小狮,大的仅十来厘米,小的仅几厘米,它们在母狮的身边,爬、翻、滚、伏,如小儿之撒娇,顽皮可爱。
石栏杆两端尽头处,雕有四尊蹲兽,形似狮子而顶生一角,名为趴蝮,是龙的一种。它头颈上的髯毛飞起,向后与望柱相联结。身体瘦劲,肌肉强健,两只前爪,用力地支撑,好像使尽全身力气,将栏杆顶住,使它本身的作用与艺术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栏杆的雕刻,有圆雕、浮雕、高浮雕,手法很多,刀法纯熟,线条精细、洗练。尽管数百余年来,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袭,石质表层有些风化,但上面雕刻的花纹图案,身材依然,风骨尤在。同时,由于选材精良,结构合理,断虹桥自建成以来,至今依然坚固牢实,从来没有重建或改造过,仅仅局部配件有所更换添配。以上部分引自郑连章《紫禁城里断虹桥》。
从建筑风格上看,断虹桥应为元代所建。它与卢沟桥和房山金陵石雕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断虹桥栏循华版上忍冬纹和双角五爪行龙纹图案,就与金陵汉白玉御道栏楯华版纹样非常相似。熊梦样《析津志辑佚·河闸桥梁》记载:“卢沟桥,在京南三十里……石齿相角,上架石桥,平砥如平,上有狮子栏楯。”断虹桥显然借鉴了金中都石桥及金陵石雕艺术。
尽管如此,断虹桥与金中都石桥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第一,断虹桥桥头抵兽用元代流行的石蹲龙,而不用 、卢沟桥桥头的石象或石狮。第二,断虹桥用圆形望柱,而卢沟桥用方形望柱。第三,断虹桥华版满饰花纹,而卢沟桥华版只局部雕花。第四,金陵石雕往往用浅浮雕,而断虹桥用高浮雕。第五,断虹桥栏楯皆透雕,而卢沟桥栏楯不透雕。总之,断虹桥与金中都石桥明显有别,必为元代石桥无疑。断虹桥定为元代石桥,还有以下几条根据:
- 故宫井里中珍宝如山,为何没人下井打捞?专家:有心但没胆!
- 故宫最令人迷惑的椅子,考古专家难以解释,至今无人敢坐
-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专家撬开地砖后,发现其中奥秘
- 和珅随手写的奏折,字迹胜于现今的一些书法家,其作品被故宫收藏
- 故宫里的水缸是做什么的?为何冬天水不会结冰?
- 1933年故宫国宝南迁老照片,光打包就花了半年!
- 隋唐十八好汉结局太悲惨,2人憋屈,2人被撕开,2人自尽!
-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阴冷?撬开地板后,专家感叹:老祖宗太聪明
-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此兵器最为特殊,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实模样
- 故宫有一幅《重屏会棋图》,创作手法特殊,竟被称为三重时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