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导语:“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眼看渔民们在风波里艰难生存,只为达官贵人桌上的一顿美餐,范仲淹感慨颇深。
文章插图
在踏上仕途的最初十余年,范仲淹一直担任地方小官。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赴任西溪镇盐仓盐官,他发现这里的海堤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遇上大风大浪不但盐场要遭受侵蚀,广大居民的田产房屋也要遭受威胁,重修拦海堤堰乃是当务之急。然而修堤的工程却进展的并不顺利,不但遇上夹雪的暴风,还遇上一场大海潮吞噬了数百工匠,随从官员惊慌失措,甚至认为这是违逆天意,主张停工。范仲淹却临危不惧,坚守岗位,不锁巨浪誓不休。经过范仲淹的坚持不懈,拦海治堰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拦海大堤毅然横亘于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万民户重返家园,人们对范仲淹感激涕零,都把海堤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为他修建了范公祠堂。
文章插图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作万人英。——《赠张先生》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最重要的是,也是在这一年他被调回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从此跨入京官的行列。范仲淹一生的政治追求与河南开封息息相关,他曾六入京师,官至相位,他的改革大业庆历新政就是在都城汴梁施行的。自古英雄多磨难,范仲淹的仕途也像暴风雨中的海潮一样大起大落。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39岁的范仲淹经过晏殊举荐,进京出任秘阁校理。
文章插图
这年冬天,年轻的仁宗皇帝下诏令,说要率领朝中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满朝文武慑于太后之威,无人敢提出异议。可是范仲淹却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看到这个事情要发生了就慷慨站出来提出建议。果然,不久后范仲淹遭受到了从政生涯中的第一次贬逐,他被逐出京城,贬为河中府任副长官。朋友送他到城外,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三年之后,刘太后死了,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这样一来,范仲淹更是恪守职责,上书言事,毫不畏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幡然悔悟,良心发现,就命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
文章插图
宋仁宗在刘太后去世后,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亲政,他一度革除旧日弊政,使朝廷一度有了新气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郭皇后为刘太后所立,宋仁宗并不中意,于是亲政后后宫一直纠纷不断。这时,宰相吕夷简因为原本就对郭皇后有意见,于是为了发泄私愤,他乘机想废掉郭皇后。在吕夷简的怂恿下,宋仁宗果然降诏废后,并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文章插图
范仲淹自然懂得这宫廷家务纠纷背后掩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角逐,于是他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前往垂拱殿求见仁宗。他们伏阁吁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又将殿门砰然掩闭。范仲淹手持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声喊道:“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如此直截了当的效忠,令仁宗大为光火。一意孤行的仁宗皇帝从速下诏,将范仲淹贬做睦州(今浙江桐庐县)知州,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出京师,时年46岁。这次到城郊送别范仲淹的人已不是很多,但仍有人举杯赞许说:“范君此行,愈觉光耀。”【
- 他被主席誉为“千古一人”,一战封神,其实他只是个文人!
- 鲁迅、许广平与朱安三个人的故事,总有一人是配角!
- 北宋才子差点被妻子毒死,出家后写下一首词,开篇就惊艳了
- 西游记中最厉害的一人,以菩萨为坐骑,悟空见了都得下跪
- 盗墓挖出上古“奇书”,还原焚书前的真实历史,可惜无一人敢相信
- 梁山泊开局的人物晁盖两个错误,过分的信任一人,忘记了提拔一人
- 发明中国纸币的第一人,年少穷苦不堪,一朝成名妻妾成群
- 被迫上梁山的3大好汉,一人回乡变成富豪,一人成为宋徽宗的御医!
- 这是蔡京最精彩的一张字,难怪能挤入宋四家
- 李圣辉近体诗作品选刊:唯有腊梅开口笑,冬来只为一人香